【原典】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易经·讼》
【释义】
《讼》卦说:诚实守信,对不顺心的事要心存警惕,保持神志清醒而不采取偏激的做法,采取适中的方法对自己最有利。如果因此而打起官司,那就变得危险了。遇到有争议的事情时要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处理才会让事情变得有利,如果动用武力解决,只会把事情搞砸。
《彖传》说:《讼》卦的上卦是乾刚,下卦是坎险,坎险而又刚健,难免会出现争讼。遇到不顺心的事,心存警惕,就可获得吉祥,这是因为九二这一刚爻在下体居中的缘故。最终打起官司来是凶险的,这也是说讼事不可进行到底。为什么要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处理争执是最好的选择呢?因为讼事最重视的就是裁断要中正不倚。把事情闹大的结果就犹如坠入深渊之中一样难以自拔。
《象传》说:天在上运行,水向下流动,相背而行就会产生冲突。明智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事情的开始就考虑全面。
初六爻的意思是纠纷不要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如果处理得及时,即使双方有一点不愉快,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很好的。
《象传》说:不要让纠纷持久,因为争讼的事情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就会转向不好的一面。虽然出现一些小的摩擦,这是很容易解决清楚的。
《讼》卦的主旨是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口舌,但最好通过争讼来得到结果。即使争讼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就算是最后的结果对自己有利,而争讼本身对自己有害的话,也最好不要去这样做。可以通过一些适中的方法来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缘于自身,就有可能化敌为友,带来好的效果。
有的人喜欢争强好胜,虽有大丈夫的勇气,却缺少了大丈夫的胸怀。要知道,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很有可能最后演变成打官司,如不采取适当的办法,使双方陷于争讼的纠葛中难以自拔,再无回旋的余地,于己、于人都是不利的。古人也认为与人打官司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打不赢不好,打赢了也不好。”
因此,《讼》卦的卦辞就认为在出现纠纷时双方都要保持警惕,要有戒惧心理,以防出现不测。因为争讼的结果常常不是人们所意料之中的,有着很大的变数。
《讼》卦还告诉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可轻起争端;如果纠纷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也要以调解为上,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典】
故事一:肚量超人的刘宽
汉朝南阳曾经有一任太守叫刘宽,他为人宽厚仁慈。
在他做太守的几年里,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一番,对其表示一下羞辱而已,从不动用严刑拷打,深得百姓的喜爱。
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真的像外人所说的那样仁厚、宽容,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一起办公的时候,把一碗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作为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却没有那样做。
他不仅没有发脾气,而是很关心的问婢女:“肉羹没有烫到你的手吧?”由此足见刘宽的宽容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错认了他驾车的马,硬说这匹马是他的。刘宽当时什么也没说,而是叫车夫把马解下来给了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的马,送还马匹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个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感化人心的同时也赢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的肚量呢?
故事二:遇事都要退让的杨玢
宋朝尚书杨玢因为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家里宅院宽敞也舒适,家族中人丁也兴旺。有一天,他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一会儿,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咱们家的旧宅被邻居给侵占了一大半,这事绝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说:“你不要急,慢慢地说。邻居家侵占了咱们家的旧宅地?”
“是啊。”侄子回答。
杨玢又问到:“是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咱们家的宅子大呢?”
侄子不知其意,说:“当然是咱们家的宅子大了。”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吗?”
侄子说:“大的影响倒是没有,但是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笑,指着窗外的落叶,问他的侄子:“当树叶还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但是等秋天的时候树叶枯黄落在地上,它又会怎么想呢?”侄子还是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
杨玢直接说:“我岁数大了,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你也有这样的一天。争来那一点点的宅地对你又有什么大的用处呢?”侄子似乎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写好的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说:“我的意思是说要在私利上看得透一些,遇事要退一步,不必过分的斤斤计较。”
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叫陈嚣的人,与纪伯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是想扩大点自己的地盘吗,我满足你的愿望。等纪伯走后,他又把篱笆往自己家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领悟到是陈嚣在故意让着自己,心中很是惭愧,便主动的来到陈家,把多侵占的地又归还给了陈家。
对待事情是这样,做人也一样的道理,要讲求给他人留有足够的余地,即使敌对双方针锋相对地展开正面冲突,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要采取迂回的战术,避其锋芒,再趁机达到真正的目的。因此,做人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当的拥抱一下你的对手,也是给自己准备了一条后路。
总之,在人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出现了意见分歧,也最好能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
故事三:让人“三尺”的张廷玉
康熙年间有两家人因为一道院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执,要打官司。其中一家求助于在京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当时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算得上是权高位重,但他并没有计较这件事,只是给这家人写了一封信,力劝他们放弃争执。
信中写道:“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家人听从他的话,便放弃了争执,同样,邻居也觉得不好意思,结果终于握手言和,由互相的争斗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其实有时事情就是这样:“让一让,三尺巷。”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关于杨翥的两件小事。一次,杨翥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后,他说:“又不是就我一人姓杨,随他骂去。”还有一个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的家中,使杨家深受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自己的家人:“一年中落雨的日子没有几天,还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啊。”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忍让行为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抢他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助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古代人尚能谦让相处,今天的我们在处理小是小非的问题上是否更应该棋高一招呢?他人的错怪,朋友间误解,误传导致轻信,流言制造是非……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生气是在所难免的,但恼怒不会春风化雨,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你恢复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结果。
现在的人们流行“玩深沉”,其实某些场合下玩深沉正显示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谦和的人把利益得失看得很淡,更不要在小是小非的争论上,根本不值得计较。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下,越能显示出一个人坦荡的胸襟、深厚的修养。
生活中没有了这些面红耳赤的争论,会使人变得更加的理性,更有爱心;也会使人们互相尊重,让友谊倍增,从而更加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意见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关系。
故事四:打官司得不偿失
有这样一位朋友,因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后而不得不诉讼于法律,他希望自己得到2000元的赔偿,但案子却迟迟未得处理,这位朋友不愿意再拖延下去,但又不知所措,只好就此罢手。他说就当是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有一起经济案,到了最后结案的时候,被告和原告一共向法庭支付了将近10万元的费用。其中,原告向法庭交付了4万元作为起诉费,而在审理过程后,被告被判无错,原告只得又向法庭交付了大笔的诉讼受理费。
《讼》卦告诉我们,有了争端以后,最好是不要打官司。因为打官司往往是“终凶”,有好结果的极少。再,处理其他的事情也不可轻启争端,最好是采取中和的方法,请德高望重、有权位的人来加以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是为吉利的做法。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始终保持警惕的状态,不给日后起争端埋下种子,才能避免起争端。
有的人与别人有了矛盾后,会请律师代他出面与对方纠缠不休,有意让对方痛苦不堪、不得安宁,让他和他的家人都惶惶不可终日,而他却安稳地坐在家里看笑话,这种的做法是很不道德的。如果有人欠你的钱却无力偿还,你明知索要也无济于事,那么就不必要再咄咄逼人,赶尽杀绝。很多人通过打官司来找回自己认为的公道,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最后如愿以偿的又有几人呢?
动不动就与他人对簿公堂,这种行为比瘟疫还可怕,比魔鬼还要邪恶。这种要挟人的病态行为,像很多疾病一样带有传染性。另外,爱打官司的人因为常常出入法庭,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张嘴便是法庭术语的习惯,而且还引以为荣,和这种人交往,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感到厌烦的。
有时候,打官司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气盛做出的选择,所以在决定打官司之前,要好好想一下前因后果。如果打官司使你自己越来越穷,即使胜诉了又有什么意义?只会增加你对被告人的火气,最后弄得两败俱伤。很可能官司还没有打完,人的天性就已经发生了扭曲、变形。
所以,产生了矛盾和纠纷,最好是通过协调和对话来解决,而不应依赖诉讼的手段。这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后而得出的结论,不仅仅是个人的经验。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解决,轻易不要走诉讼的这条路。
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会“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就有可能吃亏,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所以,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产生了意见和分歧,最好以恬静淡然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易经心解】
《菜根谭》中讲:“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此言是为人处世的经典所在。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就存在着矛盾。
哪怕世界上只剩下了两个人,他们之间也同样存在矛盾和冲突。面对冲突,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化解,宽容忍让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
遭受到无辜的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呢?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无益于成大事,甚至最后失败的还是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将变得更加的和谐。
古代圣贤告诫我们:“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量小非君子,品高是丈夫。”“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人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但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越是有理的人,越是表现得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有修养,反而会更加得到他人的钦佩。
老子“曲则全,枉则直”的意思是说委曲一下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它平息,经常是愈演愈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肯弯腰、不肯服输导致的结果!
柔软地弯曲一下,包容对方,又会有什么样的坏处呢?人生处世,一是不逞强,要自我反省,不因争执而争执,错了就不要坚持,要做到心安理得;二是争执本来就没有赢家,更不能将争执演变为战争,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你,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只有冷静地去面对争执,安于正理,把握中庸,才能吉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