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500000098

第98章 文压三江 鉴修四库 王尔烈(5)

如今,颙琰大骂关东“鞑子”,不是将这些都包揽在内了吗!于是,他操起供在至圣大成先师孔子像前的龙板,喝道:“你给我住嘴难道我这龙板不敢打你不成!”颙琰骄横惯了,哪受过这个,他一转身,见刚刚写过字的石砚还放在书案上。他操起石砚,便向王尔烈打去,石砚砸在王尔烈身上,染黑了他的脸和衣衫。王尔烈虽然气,但读书之人顾念君臣礼数,举着龙板,始终没有出手。

但颙琰以为王尔烈怕他了,更加放肆,居然对王尔烈用起了武功。王尔烈虽没有还手,但也不甘心被颙琰打倒,便用龙板招架,龙板被颙琰踢飞了,恰巧落在他自己的额头上,渗出血来,颙琰顺势抱头喊叫起来。

小太监早一路奔跑请来乾隆,乾隆见此情景,爱子之心骤生,厉声责问王尔烈,王尔烈看出乾隆极不满自己的管教,他没有申辩,跪地道:“奏禀圣上,臣听圣谕,尚有一言,望予纳之。臣以为,读书能使人耳聪目洁,不读书则是胸秽腹污。读则明,疏则暗。明则为尧舜之君,暗则为桀纣之主。尧舜之德,天下所颂之;桀纣之行,天下所诅之。颂之者,得人心也,故当长存;诅之者,失人心也,故当短暂。若圣上愿太子成为尧舜之君,不成桀纣之主,自当读书,万不可放任自流……韩愈《师说》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此,先贤之言,不可不听;此,前师之教,不可不思。以上,望圣上纳之。”

乾隆听了,句句在理,不禁感动,转身对太子说:“还不跪下,你老师所言极是,不可不读,不可不学,不可不尊师。休得慢待。”

颙琰不情愿跪下道:“谢师傅,是学生错了,今后再不敢胡闹了,还望海涵。”

王尔烈听他语气,观他神态,心中一寒道:“回禀圣上,臣学疏才浅,难以再为皇子之师,还是另选高明。”

乾隆一看,事情有些严重了,急忙劝阻王尔烈,并在龙板上写下谕旨“朕谕:皇子颙琰,谨听师训,如有违反,从严勿论,龙板在前,如朕亲临,责罚任尔,朕不过问。钦此。”

王尔烈见乾隆为子求师心切,这才不再推辞,但他要求颙琰必须做出方才他出的两个题目,乾隆一听,问道:“你的题目是不是错了,是否应改为?《明月照天边》、《黄犬卧花荫》?”王尔烈答道:“臣没出错,臣想让皇子出去走走,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带,也许能找到答案,同时也可使皇子体察民情。我还想请皇子去蒙山将茶叶带回几片,再把扬子江水灌回几瓶,也好作沏茶用。”

乾隆准奏,于是皇子带几个小太监出发奔向江南。

一天,颙琰来到湖北蕲春地面,见一农家正在办丧事。老农夫在发丧他的老伴。看那样子,日子很凄苦,丧事办得很简单。只见那个老农夫给老伴写了两副挽联:油也无,盐也无,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紧闭,口紧闭,确确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怜薄命糟糠竟归天上;后世嘱卿,不是齐眉夫妇莫到人间。颙琰看了,心想,皇宫里,死个普通嫔妃,发丧都是惊天动地;没想到,民间竟有这样凄苦的事。于是他装作路人,让小太监扔下些散碎银两,匆匆走了。

走到武昌时,颙琰听到一件事:一个官吏的儿子强抢民女,少女不从,跳楼自杀了。官吏的儿子毫不惧怕,让人将女子的尸体扔进长江了事。有人打抱不平,一纸状书将官吏的儿子告到到武昌府所属的汉阳县。县官畏惧那官吏,便将状子给退了回来,并批示道:“本县不理此案。”那人看了,便将自己的一件衣服浸湿,然后把湿衣裳铺在知府门前的石阶上晒起来。这事被门吏禀报了知府,知府觉得奇怪,便让门吏将那人传来,问道:

“你为什么跑到知府门口来晒衣裳?”那人听了,诙谐地说道:“只因家住汉阳街……”“这更奇了。你是汉阳人,怎么将湿衣裳拿过江来晒?”“晒衣裳要有太阳。汉阳是有天无日头,我要找个有日头的地方。”知府大人一听,猛醒悟,说道:“想必是汉阳县衙一片黑暗?”那人急忙跪倒,把状子举起,说道:“怪不得百姓都叫你青天大老爷。请接状子。”知府本想不理,但没有办法,只得受理此案。颙琰听了才知,原来民间暗藏着许多冤屈。

他这一路,边走边看,边走边听,才懂得世间的沧桑不平,人间的疾苦寒暖,并暗下决心:他日我为圣上,一定严惩贪官污吏。

数日,终于到达南蒙山地面,住在青云寺。见到方丈后,颙琰急不可耐地拿出王尔烈地题目问道:“老师傅,听说这里有一奇景,称之为‘明月叫天边’。我真有些不明白,这明月能在天边叫吗?是不是应为明月照天边?”

老和尚答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说的明月,是本寺树上的一种鸟。它为黄顶翠尾,蓝胸红嘴,叫声清脆,在月光下尤为动听。此鸟在松林中飞翔,喜食松籽,每食一粒,跳荡一下,每跳荡一下,便叫一声。其声婉转动人,非常悦耳。因此,所说的‘明月叫天边’是正确的,而不是‘明月照天边’,那是两个意思。施主,这寺后松林里就有,不妨可以到那里一看。”颙琰跟随老和尚来到庙后松林。只见那鸟正在松树上鸠鸠地叫着,惹人怜爱。老和尚又接着说:“你再仔细看看。你看那鸟的蓝胸脯上,还有着一个圆圆的白圈,宛若明月。因此,称它为‘明月’。其名字,就是从这得来的。”颙琰一听,豁然开朗:这“明月叫天边”言之有据呀。接着问:

“‘黄犬卧花心’,可为准确?是不是‘黄犬卧花荫’?”

老和尚听了,笑道:“施主,在蒙山这里,黄犬可不是黄狗啊。此处的黄犬,乃是一种蜜蜂。它在茶花盛开季节,便卧在花心采蜜。这种蜜蜂,黄膀黄翅,黄腹黄背,黄顶黄尾,那颜色很像一只黄犬,故获此名。”老和尚说着,便带着颙琰来到庙后山茶林,茶花漫山烂漫,每花都是五瓣,花心处正落着一只黄色蜜蜂。老和尚对颙琰说道:

“你看,它像狗不像狗?你看,它是不是‘黄狗卧花心’?”

此时,颙琰不禁有些佩服王尔烈了,才知道自己见识实在太少。但少年的轻狂之气怎能一退而去,走时,他拿着方丈给的茶叶,故意取回扬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种水,为的是试探王尔烈。

王尔烈何等聪明,未品,只看水中茶叶的颜色和转向已能分别出哪是江心之水。当王尔烈说道“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阴阳相交,属性相易,不缓不速,不猛不烈,不软不硬,不寒不酷,不刚不柔,不滞不涩,不沉不浮,不重不轻;故水置碗中,于心处转,且茶叶冲开,色气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扬子江心水莫属也。”颙琰已是彻底折服于王尔烈的才华,至此,王尔烈用微服民间的方式不仅教授了颙琰知识道理,也让颙琰懂得了百姓疾苦,为以后颙琰成为君主治理国家打下基础,虽然日后嘉庆和他的先祖相比,显得逊色,但在历史上也算没有什么大过。

千叟宴白鬓染清风百寿图卸任归苍茫

千叟宴是清廷的一个隆重的庆典活动,在这个大典上,乾隆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将从此成为帝王,改年号嘉庆。庆典十分隆重。

在《清实录·高宗实录》第1494卷中有详尽记载:

嘉庆元年春正月,乾隆禅位,嘉庆即位,值此千叟宴上,又是宴请宗室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又是宴请大学士、尚书、王公、大臣,又是赐宴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又是赐食外国使臣,看来着实隆重,显赫,雍雍尔雅。然而,就在这个极为热烈的时候,名为太上皇帝的乾隆和皇帝嘉庆父子二人,竟然将与其关系至重至亲至高被誉为“老主同场少主师”的乾隆的朋友、嘉庆的老师关东才子、乾隆辛卯科殿试二甲一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曾扈驾乾隆一次西巡、二次东巡、三次南巡的王尔烈给忘掉了。

而此时的王尔烈正在北京虎坊桥家中,生活潦倒,以卖字画为生。才华横溢、学识过人又与两位皇主子有密切关系的王尔烈,生活何以到如此地步?这和他一生所任官职有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讲,都是些清水衙门。

当然最主要还是和他为人正直不阿、蔑视贪官污吏、两袖清风有关系,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出任江南戊戌科乡试主考,按说是个肥差,但他除去整治学风,赢得乾隆的好评外,其他一无所获。

这边王尔烈过得寒酸清苦,那边千叟宴可是红红火火,还是乾隆帝警觉,热闹之余,总觉少一个人,最后还是和珅提醒,乾隆才猛然想起关东大才子王尔烈呀,嘉庆也着急起来,怎么独独将自己的老师忘掉了呢?急忙派人去接。纪昀、刘墉是王尔烈的好友,二人知道其住处,急忙接圣旨去了。

待王尔烈来到殿上,乾隆与嘉庆一看,此时王尔烈68岁,衣衫褴褛,鬓发苍白,韶华已逝,谁能将眼前这垂老的暮者与皇帝的御师联系在一起?和千叟群臣相比,曾在圣上面前红极一时的王尔烈,其两袖清风可谓不染一丝尘埃。乾隆看着王尔烈,心中感慨万千,立即将用做赏赐的缎袍赏赐给王尔烈一件,并赏给御制诗一章及《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杖等。王尔烈望着千叟宴上人头攒动,回想自己一生的荣辱经历,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千叟宴后三年,即嘉庆三年春正月初六,是王尔烈70岁寿辰。朝中文武,与王尔烈关系不错的,或者敬重王尔烈为人的,都知晓并非常重视此事。千叟宴丢掉王尔烈,群臣中不少人有不满但不敢言,所以他们决定借生日好好给王尔烈庆贺一番,以弥补前面的不足。在如何给这位大才子庆贺的问题上,群臣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想来思去,得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王尔烈70寿辰时,以翰林院名义为他办寿庆。办寿庆的办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关的朝廷友人,亲笔为王尔烈写一个“寿”字,制成“百寿图”屏风,以此相赠。这个“寿”字,以篆书体出现,且不重复,一字一样。很快地“寿”字写好了,将“百寿图”屏风制成。这张“百寿图”,一共写了124个“寿”字,有124名翰林参加。翰林院的学子和友人送这百寿图,是深知王尔烈为人清廉,不愿收金钱和礼品。待群臣准备好时,恰好乾隆传旨过问此事,纪昀出面向乾隆回禀。乾隆听了大喜,觉得新鲜又妥当,当即表示亲自参加,并叫来嘉庆,问道:“皇儿,你老师王尔烈过生日事,你可知道?”嘉庆根本不知道此事,乾隆训斥道:“自古以来,有三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天地之年不可不知,老师之年不可不知。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都应切记心里。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尊。师长犹同父母,岂能忘怀。今日有忘师之为,明日就有弃父之行也。”嘉庆听了,也觉羞愧,但实在想不出送点什么来庆贺。乾隆又问了:“咱皇家什么最尊贵?”“传国玉玺。”“那么,将传国玉玺给诸翰林书写的‘百寿图’盖上,岂不更好!”

嘉庆听了,大喜道:“谢父皇提示,皇儿知道了。”当即让大学士于敏中将“皇帝之玺”大印取来,加盖在翰林们的‘百寿图’上。从此,“百寿图”身价陡涨,变成钦赐之物了。送“百寿图”那天,场面热烈而隆重。太上皇帝乾隆、皇帝嘉庆乘坐的两驾御辇走在前头,后面是金瓜、铖,斧、朝天镫,再后面便是124名翰林组成的翰林队伍。“百寿图”,因为加盖上了“皇帝之玺”大印,成了至尊至上之物,早有大臣护送抬着走在最前面了。王尔烈在北京虎坊桥家中,看到这场面,看到“百寿图”上的那124个不重样篆写的“寿”字,以及那加盖的鲜红的“皇帝之玺”大印,只觉老眼昏花了。待跪迎时,竟流下浑浊老泪来。

百寿图后,王尔烈本想告老还乡,但迟迟未动身,原因是他在乾隆身边呆了28年了,实在有太多的不舍离别。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驾崩,待乾隆安葬后,王尔烈觉得一生心事全了了,于十月离开京城,回奔辽阳老家。

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九月初九午时,一代才子王尔烈悄然谢世!享年七十四岁。临终自挽一联曰:

戊申来也,一身负重叩天地,向虚向幻茫茫日;辛酉去矣,两肩卸任慰河山,归真归本苍苍年。

王尔烈一生为官清廉,就在他卸官还乡之际,用了十多辆马拉着板柜,里面竟然是清一色的砖头,王尔烈说:“我在京为官多年,辽阳老家房无一间,如今回乡养老,用有限的年俸买些砖瓦,在老家风水沟盖三间小房,用以安度余生。”此事传到嘉庆皇帝的耳朵里,他心有所感,便命从国库中拨出纹银,在辽阳城内修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翰林府。

王尔烈一生文采出众,然而几乎是全部地献给了皇家。他帮助乾隆、嘉庆两代皇帝撰、改、编、校诗文,纂修《四库全书》,出任三通馆纂修,写出许多政务文章。

但是他自己的著述,却是寥寥无几。他自己也是仰天长叹:“人称吾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到头来却是轻轻浮浮,有几多属于我本人!”今天看来,他虽有“老主同场,少主御师”的美名,但一代关东才子的一生颇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悲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