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900000072

第72章 元(5)

平定南宋后,张世杰仍奉吉王赵星占据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福建地区尚被宋占有。诏令董文炳进军闽中。军至台州,张世杰逃走,诸将先俘州民,董文炳认为百姓无罪,下令:“敢有不放所俘者,以军法论。”于是台州百姓免于灾难者有数万人。军又至温州,温州守将放火烧城而逃,文炳急命减火。追擒其将,将其斩首示众。元军过岭南,闽人扶老携幼来迎接,漳、泉、建宁、邵武诸郡皆送货物来附。至是,闽人感激董文炳出仁义之师,遂建庙而祭祀。

至元十五年(1278)九月十三日,董文炳病死。

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元世祖时名将。字仲畴。易州定兴(今河北定兴)人。父张柔。张弘范平叛伐宋,屡败宋军。宋将张世杰立赵昺于海上,张弘范奉命征讨,为消灭南宋的最后一个宗室政权建立了功劳。官至蒙古汉军都元帅。死后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

一、败李璮军收襄阳府

张弘范为张柔第九子,善马槊,颇能作诗歌。他20岁时,其兄张弘略为顺天路总管,因入朝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理府事,吏民都服其明决。有蒙古军过其境肆暴虐者,张弘范杖击后遣之。所以蒙古军入其境无再敢犯令者。

世祖中统初年(1260),张弘范被任为御用局总管。中统三年,改行军总管。随从亲王合必赤讨叛贼李璮。张弘范随亲王军围济南,驻扎在城西。李璮出军突围诸军将营,兵独不向张弘范。张弘范说:“我兵营驻扎于险地,璮不来突围,是示弱于我。他必以奇兵袭我,以为我无备也。”于是在城西修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沟,开东门以待之。至夜,则令士卒掘壕,其壕深且广,而李璮不知。第二天,李璮果然率兵来攻,未至军士已多陷壕中。跨壕而过的军士,突入垒门,也皆被伏兵所杀。待李璮撤兵,已有两将被张弘范所擒。李璮伏诛后,朝廷因为李璮专权兵事而能够叛乱,所以罢免大藩子弟中当官者,张弘范亦在其中。

至元元年(1264),张弘范因济南败贼之功又被授为顺天路管民总管,佩金虎符。第二年,移守大名(今河北大名)。至元六年(1269),元军伐宋围襄阳,授张弘范为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协同伐宋。

至元八年(1271),张弘范命军士筑一字城围逼襄阳,破樊城外城。至元九年,攻樊城。流矢突中其肘,张弘范裹疮见主帅说:“襄、樊相为唇齿,故不可破。如果截江道,断其援兵,水陆夹攻,樊城必破。樊破则襄阳无所恃矣!”主帅从其议。第二日,复出锐卒先登,遂拔樊城。襄阳守将吕文焕见大势已去,遂出降。弘范遂与吕文焕入朝,世祖赐锦衣、白金等物,将校俱各有赏赐。

二、受命南征厓山灭宋

至元十五年(1278),宋张世杰立广王赵呙于海上,闽、广响应,元世祖诏命张弘范率军征讨,授以蒙古汉军都元帅之职。

张弘范发兵先至扬州,选将校水陆两万人,分道南征,并以弟张弘正为先锋。张弘范对其弟说:“选你为先锋,因为你骁勇,并非以私用你。军法甚重,我不敢以私扰公,你自己努力吧。”后张弘正所向克捷。

元军进军至漳州(今福建龙溪),驻军于城东,命别将攻南门、西门,乘虚破其北门,遂破其城。接着又攻下了鲍浦寨。于是临海诸郡邑皆望风降附。又擒获了宋丞相文天祥。张弘范令其下跪,文天祥不屈,张弘范便待以宾礼。又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命儿子张琏以师礼待之。

至元十六年(1279)正月,元军由潮阳港发船入海,至甲子门,获宋将刘青、顾凯。于是知道了广王的所在。元军至压山,宋军千艘大船泊于海中,建楼橹于其上,看似坚固无比。张弘范出奇兵先断其汲水之路,又烧其宫室。四分其军,各驻泊在东南北三面。张弘范自率一军相离一里多地。下令说:“宋舟潮水至必然东遁,急攻之,勿令逃去。我鼓乐响起才交,违令者斩。”张弘范先令北面一军乘潮而战,不克。元副帅李恒等顺潮而退。鼓乐响起,宋将以为元军将宴,便稍有松懈。不料张弘范率舟师至。张弘范舟船在前,元军众船相继而上。张弘范又于船尾伏有精兵,全部用布幕遮挡着。命将士负盾而伏,下令说:“闻金声大作而战,先妄动者死。”当时飞矢集结如刺猬,埋伏的军士一动不动。待两军船舟相接,张弘范命鸣金撤障,于是伏兵顿起,弓弩、火石交作,顷刻间并破宋七船,宋师大溃。宋臣见大势已去,遂背其主赵呙投江而死。于是获宋符玺印章等物。张世杰事先逃遁。走到交趾,逢海风毁其舟,死在海陵港。其余将吏皆降。岭海全部平定,张弘范令石工磨压山阳面之山峰石,勒石纪功而还。

十月,张弘范入朝。世祖赐宴内殿,慰劳甚厚。不久,弘范瘴疠疾发作而病死。

李恒

李恒(1236~1285),元世祖时名将。字德卿,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成吉思汗平定西夏时降元。父李惟忠,曾随蒙古军征伐中原,佩金符。李恒作战勇敢,战功累累,朝廷赠李恒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愍”。后又追封为滕国公。

一、随父事元进兵襄鄂

李恒从小聪明,宋王移相哥的王妃疼爱他,抚养他如同己子。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命李恒为尚书处断事官。至元七年(1270),改任李恒为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随元军伐宋。元军攻襄阳,宋守将吕文焕以渔舟渡汉水窥视元军军势,李恒设伏击败吕文焕,于是又切断襄阳通往外面的水路。至元十年春,李恒率精兵渡过汉水,自樊城南面先登城,元大军继上,樊城遂破。之后,襄阳亦降。李恒以功升明威将军,佩金虎符。

至元十一年,元丞相伯颜大会元军于襄阳,进军至郢州。伯颜率军舍弃郢州转而进攻沙洋、新城,留李恒为后拒,以防宋之追兵。元军至阳罗堡,宋制置使夏贵派其子夏松来拒战。李恒率兵先攻陷宋兵阵,额中流矢,伯颜急忙制止李恒再战。而李恒拔箭裹伤更加奋力作战,终于射杀夏松,于是元大军渡江,宋水师阻战。李恒带兵与宋兵战,从天未明时一直激战到下午,宋兵败溃,夏贵逃走,宋鄂州和汉阳俱被元军攻下。李恒以功迁升为宣威将军,赐白金500两。之后又随伯颜顺长江东下进攻江浙。

二、兵定江西激战厓山

至元十二年(1275)李恒随右丞阿里海牙至洞庭,擒宋将高世杰。接着攻下岳州、沙市。宋制置使高达以江陵投降。李恒留守江陵。李恒传檄归、峡、辰、沅、靖、澧、常德(皆属湖南)诸州,诸州皆归附。不久,李恒徙镇常德,以扼湖南要冲。

诏命元军分三道出兵,以李恒为左副都元帅,随都元帅逊都台兵出江西。江西江州、抚州、瑞州、建昌、临江相继攻下。又攻吉州,定赣州、南安,邵武等州郡也相继而降。

李恒率军前往江西瑞金,击败文天祥所率宋军,文天祥逃奔汀州。李恒派镇抚孔遵带元军攻取汀州。文天祥收集溃散之众,重新夺回汀州,并出兵兴国县,连破诸县邑,又围赣州(今江西赣县),赣州告急于李恒。有人说文天祥家坟在吉州(今属江西),如果派兵发掘其坟,则赣州围自解。李恒说:“王师讨伐不服之军,岂有发掘他人坟墓之理。”于是派兵援救赣州,李恒自己则带精兵迅速赶到兴国,攻打兴国。这时,文天祥正在兴国,不提防元军到来,仓促弃城而逃。李恒带兵追击,追至空坑(地名),俘获文天祥的妻子和女儿,擒捉宋军招讨使赵时赏及其他将官二十余人,共降宋兵二十余万人。

至元十四年(1277),李恒任参知政事,行省于江西。至元十六年二月,元水军抵达厓山,李恒也率所部人马赴厓山。张世杰率宋水师死战,双方从早到晚激烈交战,张弘范又催督诸元军合击宋水师,宋军大败。宋大臣陆秀夫先将妻子沉于海,然后抱广王沉海死,从死者十余万人。至此,岭、海悉平。

之后,李恒又参加了占城之役,染上瘴疾。占城之役结束,李恒又随皇子南征交趾。还军时,李恒膝部中了敌军的毒矢,由军卒背负而还。至思州,毒发而死,终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