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20

第20章 佛性与亲和力

佛教的普遍意义,被认为是“以苍生为念,以慈悲为怀”。

证严法师对佛性的说法更多的是“为众生”,“济贫教富”,“大爱”与“把握当下”。

证严法师说:“一人一善,爱洒人间。”

天主教说: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天主。

其实,宗教都是大一家。爱与善是主体。

诚正,是第一佛性。如果有第一的话。

佛教认为,“贪”往往会与“恶”连在一起,而恶与罪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妇人,她有一个儿子了,还想再生一个儿子。

她就问别的妇人:“谁有办法使我再生一个儿子?”一个老太婆对她说“我有办法能叫你生儿子,但你必须祭祀天神。”她兴高采烈,追问老太婆:“祭天神得用什么东西呀?”老太婆说:“把你儿子杀死,用他的血祭天神,你就一定会再得到许多儿子。”这妇人听了老太婆的话后,就准备杀掉她的儿子。

旁边一位有脑筋的人,骂她道:“你怎么愚蠢到这等地步!没生的儿子能不能得到还不知道,却要杀掉已经生了的儿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正,再加上贪念的话,就会走上邪恶的道路。

证严法师说,“业”有两种,一是恶业,一是道业。人心若向正道,就会减少贪、嗔、痴的恶业;内心若不向正道,一步步趋向恶因,以致种种行为言语不断造业,就会形成善恶杂糅的人生。

证严法师还说,道业分两种。一是慧业,一是福业。若能福慧双具,就是最理想的道业。道一定要以德来完成,要具备美善之德行。

由此可见,佛性即德行。

贪念,是人生的烦恼。

证严法师说:“所谓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水平做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衡量的。人若不知足,就会永远处在烦恼中。”

有一个故事,就很说明这一点。

一个人在某一天,突然接到一封来自美国纽约的信。信是一个公证机构写来的,信中说:他有一位亲戚死了,有遗产让他继承。这遗产是纽约城的某街区中若干间带铺面的房子。希望他早日办好出国手续来继承这笔遗产,因为还有遗产交接手续需要办理。但当他度过漫长的时日将出国手续办好后,又收到公证机构的一封信,信中说,作为遗产的房子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叫他不要来美国了。这个人经不起打击,慢慢地神经也有毛病了,见人就说:“我有一大笔财产,在美国。可惜,被一场大火烧了!”说完,就哭了。

有一个人听了这个人的哭诉之后,就问他:“美国,你去没去过?”

这个人说:“没有。”

“你说的那些所谓遗产的房子,你见没见过?”

这个人又说:“没有。”

“那我问你,一个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国度,有一处你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房子被大火烧了,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这个人想了想,觉得也对,说:“是啊!你说得有道理。”

于是,这个人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神经的毛病自然就好了。

一个人,如果为人诚正,没有贪念,再加上有亲和力,又愿意付出,那么这个人离佛已经不远了!

证严法师说:“平时,我们待人要亲切、和气。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培养亲和力。”

亲切、和气,这都是人的修养与德行。这方面的优秀品质,可以通过修炼和磨炼得来。但这只是亲和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一个人要想具有亲和力,首先他得是一个肯付出的人。

中国有一句古话:“如果要让别人怀念你,你必须给别人恩惠;如果要让后人纪念你,你必须留给他们遗产。”

这句话说得有些悲情,但的确是大实话!

证严法师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了两个人,一个是“贫中富”,一个是“富中贫”。贫中富天天唱歌,富中贫天天烦恼。

日本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个叫清吉的年轻人。他从小失去父母,但个性乐观、豁达,做事也勤奋。工作再辛苦,也有笑容;生活再艰苦,也有礼貌。村上的人都喜欢与他交往,烦恼时只要看到清吉谦逊的笑脸,心情就会开朗了。

清吉的邻居是一位富翁。富翁富有但不快乐。亲戚朋友来访,他躲得远远的;外出看到别人,也从不跟别人打招呼。他认为,同亲戚交好,亲戚有困难来借钱怎么办?与外人打得火热成了朋友,有朝一日朋友有困难你借不借给他?

富翁整天盘算着,提防着呢!所以他不快乐。非但不快乐,简直是天天烦恼。

烦恼今天收不收得到租金,收到了租金又烦恼没有安全的地方藏钱,钱藏起来之后又担心小偷光顾。白天精神紧张,晚上也睡不好觉。

他不理解邻居清吉为什么那么快乐。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便来到清吉的家门口,等清吉回到家后便说:“清吉,来我家坐坐吧!”

清吉觉得奇怪,这位邻居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笑容,还邀请他到家里去坐坐。

到了富翁家,富翁问:“你每天那么快乐,还唱着歌,我真羡慕你。你一年究竟赚了多少钱?”

清吉说:“一年赚多少?不知道,我没算过。”

“那你存了多少钱?”富翁又问道。

清吉说:“虽然我每天都很努力地赚钱,但有时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哪有钱存起来呀?”

富翁说:“那这些钱就送给你吧。”

清吉惊讶地说道:“我怎么好意思要你的钱呀!”

富翁说:“就当我感谢你每天给我唱歌吧。你的钱刚够吃饭,如果存些钱,急需的时候就可以用了。”

富翁那么好心,不收也不礼貌呀。清吉就收下了。

富翁心想,你清吉往后再也没有歌声了。既然你已经有了钱,那不就同我一样,每天开始烦恼了吗?

没想到才近黄昏,清吉就又唱起歌来,而且歌声比平日还嘹亮。

富翁很生气,这小子得了这么多钱,居然一点都不烦恼,反而还唱得更快乐了!

富翁走过去问清吉:“你今晚的歌声为何比平日更嘹亮呢?”

清吉说:“谢谢你给了我那么多钱。不过,我觉得一个人有那么多钱放在家里不用,同没有钱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将你给的那些钱分给了比我更贫穷的人。他们很高兴,也很感激你。我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所以今晚唱歌唱得特别嘹亮!

富翁听了清吉的话,在心里说,这家伙,我以为他得了这些钱,就会像我一样烦恼了。想不到他把钱分给了大家,大家还感谢他呢!

证严法师在故事结束时说:“清吉的家境虽然很贫苦,但他一有了钱就能将钱分给比自己更贫困的人,这就是‘贫中富’的人生。这种人生多快乐,多自在啊。那位富翁贪得无厌,为钱所苦。他除了钱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富中贫’。像富翁那样过日子,算是真正富有的人生吗?”

证严法师讲到亲和力,就说了清吉的故事。

由此可见,乐观,豁达,做事勤奋,又肯施予他人,这就是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