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22

第22章 舍得与得失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舍得,即舍弃了某种东西,或者说付出了某种东西,然后得到了某种东西。

得失,乃是先考虑得到,或者说努力得到,但得到某种东西之后,又失去了某种东西。

东方哲学经典《易经》上说,有一得必有一失。

打个幽默的比方说,你找到了一位可心的爱人,那么你就失去了在众多美人中再挑选的机会和权利了。

所以说,有一得必有一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意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

但这个智慧,与佛门中的“舍得”,还是差之十万八千里的。因为“意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予”,目的性很明确,予就是为了取。

可是,佛门中的“舍”是“喜舍”。

这个“喜舍”,与中国的传统美德“施恩不图报”较为接近。舍,是没有自我的目的性。当然,万事万物中,都有一个因果关系。“舍”了,自然也有“得”。正如证严法师说的,“能舍就能得”。

假如按照佛教中的因果预知来说,你说“舍”是为了“得”,也未尝不可。

但这个“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一种平衡感,所追求的是一种愉悦。

证严法师说:“付出劳力又服务得很欢喜,叫做‘喜舍’。”

这也就是证严法师常常说的:“甘愿做,欢喜受。”

舍,就是一种付出,一种服务,一种牺牲。这在佛教中是明确的,在慈济人中间也是明确的。

这种付出、服务和牺牲,不是做了就算“舍”,而是要做得“喜欢”和“心甘情愿”,才能算“舍”。

《志工笔记》第四辑里,黄思贤师兄说的那种‘‘做’’就是“舍”,因为他做得津津有味,做得满心欢喜。

他首先说,在台湾发生sARs的时候他回到台湾,人家就问他:“这个时候,你怎么回来了?”

在一般人的想法当中,这个时候躲避都来不及呢,既然身在美国,迟一些回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黄思贤师兄说,他太想念上人了,而且有许多情况都要禀报,因为他离开上人一个多月了。

他说他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成立了一个慈济人“爱洒人间”的联络组。成立那天,有三四百位社会大德参加,也有美国的国会议员代表。他们把上人的爱以及慈济人为关爱社会、关爱人群所做的点点滴滴,用影像的方式播放给当地的民众观看,让他们了解慈济。成立大会的那天晚上,地方当局就同他们签订了土地出让的手续,“爱洒人间”联络站就拥有了三十多坪的土地,那是一个风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地方。

志工们还开了联欢会,包括当地的慈济人如医师、药师、护士,有些还是从洛杉矶赶去的。他们演奏了非常优美的音乐,现场的人都很感动。

在这个演出队伍中,最能体现“甘愿做,欢喜受”的,就是家住洛杉矶的二十多位医会的慈济人。他们一早就从洛杉矶出发,带着从印尼采购回来的、很有风土味的竹制乐器,穿着白袍,将自己心中的爱与拉斯维加斯的民众一起分享。

美国人天天看到电视上美伊战争那恐怖的画面,现在看到慈济人那充满爱心的演出,都觉得新鲜,心里舒坦。

他们说:“听说你们上人法力无边,可不可以请他帮忙?”

黄思贤师兄就告诉他们说:“上人每天都教我们祈祷。”

美国人说:“祈祷我们也会。但那有用吗?”

黄思贤师兄就把证严法师的佛学理念讲给他们听——

现在战争还在进行,每天死伤无数,最可怜的就是平民百姓。我们无法到战场去救死扶伤,只能先筹备战后的救援工作。除此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

美国人怀疑,祈祷有用吗?

黄师兄就说:“中国人祭祀祖先,就和你们对着十字架向耶稣祈祷一样,都不会听到回答。那为什么还要祷告呢?因为心诚则灵。把每一份善念集合起来,就成为千千万万的善念,等到因缘成熟,就会发挥效果。”

美国人听了,似乎渐渐明白了。他们懂得了善恶之间的较量,往往就像拔河。有时候,恶的力量占了上方,我们每一个人就要进行善念的祈祷,以此来增加善的力量,改变这种罪恶的现状。

这位黄师兄为什么对此工作乐此不疲呢?

有一次,他去福建昭明寺去拜访方丈,提到慈济的“人间佛法”,八十多岁的老和尚欢喜地说:“这就是他师傅太虚大师的理念。”

老方丈让黄思贤一行在大雄宝殿上介绍慈济,并请来僧俗四大弟子——在家的、出家的、男众、女众站着听讲。还打着手语,唱着“阿弥陀佛”的曲子。

昭明寺的老方丈说,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么活泼的佛教,而且又知道慈济在大陆帮助了这么多人,心里很欢喜。

黄师兄就是这样的“舍”。他付出了时间,付出了辛苦,但他得到了欢喜,得到了畅快,实现了弘扬慈济事业的心愿!

这个得,是多少金钱都不能买来的。

他说:“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内,大雄宝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旁是大迦叶尊者及阿难尊者,我们就在那里介绍慈济,介绍上人证严法师,大家都很高兴,很快就融合在一起。”

黄师兄做了这么多,也就是说“舍”了这么多,但他有“得”。这个“得”真是千金难买。他理解了什么叫“专业”,什么是成功的“路径”,而这种理解依靠的是切身的体会,并非在书本上得来的。

他说:“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用心就是专业,只要有心做就不难。上人的大爱,佛教的慈悲,都可以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证严法师说:“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生活中的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曾请教证严法师,说他家连续被偷了三次,问法师该怎么办?

上人非常有智慧,好像对他所提的问题答非所问。她和他说钱有五个去处,一是生活,二是生病,三是丢失,四是偷盗,五是布施。

言外之意是说,除了生活,你不布施,那就等着生病,或者丢失,或者被人偷盗吧。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悟出来的道理。

如果你布施呢,得到的肯定是欢喜,是安宁;如果丢失了,或者被偷盗了,你心中肯定不得安宁。

正应了俗话说的:无吃中午狗又偷。

大富翁比尔·盖茨,病了一场住进医院,当他康复出院后,就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给了慈善机构。一场大病,使他知道了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关爱与照顾。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的财富可以为社会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对于比尔·盖茨来说,他舍去的是银行里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恩惠。他在别人的感恩中,定会得到心中的欢喜。

证严法师说:“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你是聪明的人,还是富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