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正能量:做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3533600000004

第4章 生活在阳光下(3)

就在客轮靠岸的前一天晚上,游客们在她的船舱里举行了一次快乐的聚会。在聚会上她谦逊地回应旅程中他人的邀请。她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友情,自己首先就得去关心生活并奉献自己。所以,无论她到哪里,她都能营造出这种和谐的气氛,博得大家的喜爱。

喜欢自己的女人最快乐

史迈利·布兰敦医师在一本书中写道:“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布兰敦讲得很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不是的。这应该是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自我接受,并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

今日,全美国医院里的病床,有半数以上是被情绪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所占据。据报道,这些患者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谐地相处下去。

人应该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然而却很少有人有勇气能够特立独行或直面真实的处境。我们在行动之前就被社会文化和经济观念限制住了。从吃饭、穿着到生活方式和观念,我们和邻居如此相似。一旦我们某个不一样的行为与这种环境相异时,我们就会变得精神紧张或神经过敏,甚至于厌恶自己。

我认识的一个女性嫁给了一个野心勃勃、很有进取心、独断专行的政治家,于是,夫妇两人的社交圈以拥有钱的数量来权衡人。这位女性温柔贤淑,有谦虚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她的优点都被别人认为的缺点所取代。她越来越自卑,直到讨厌自己。

在我看来,这个女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她无法适应环境,而在于她无法适应和接受自己,无法心平气和、快快乐乐地接受自己。她没有彻底明白一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性格而不可能按照别人的性格来行事。

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权衡自己。她必须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然后自信地生活,并且善于和自己相处,消除厌恶自己的情绪。

夸大自己错误的程度和范围是讨厌自己的人经常做的事情之一,适当的自我批评是好事,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但是演变为一种强迫性的观念时,就会使我们变得瘫痪,不能聚集力量做积极正面的事。

我班上有一位女学员,她在班上说:“我总是感到胆怯和自卑。别人好像都很沉着、自信。我一想到自己的缺点就感到泄气,于是就无法自如地说话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的缺点,而在于你有多少优点。

决定一件艺术品和一个人的最终因素不是缺点。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历史和地理的基本常识的错误,狄更斯则尽力在小说中渲染伤感的气氛。但是谁会计较呢?缺点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流的文学大师,因为优点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也会感到对方缺点的存在,但是我们喜欢和他们交往是因为我们喜欢他们身上的优点。

自我完善的实现依赖于对优点的发挥,取长补短,而不是整天惦记着自己的缺点。

要学会喜欢和接受自己,首先必须挖掘自己对缺点的包容之心。包容不代表我们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然后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明白人无完人。对别人求全责备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完美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本位。

我认识的一个女人是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她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有疏漏。但在别人眼里,她是个失败的人。一个简单的报告她需要折腾几个小时,耽误了自己和别人的时间;一篇主题演讲她什么都要涉及和讲解,结果让听众百无聊赖;她绝不接待临时到访的客人,因为她没有任何准备。她绞尽脑汁追求完美,事实上,她的确做到了一种形式意义上的完美,但直接的代价是毁掉了生活中的理解、自然和乐趣。其实,她所追求的完美并非完美本身,她是想超越别人,因为她不想自己在优点方面和别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她想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所以她做事并不是出于发挥自己已有的才能。她并不能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欢乐,只是为了超过别人,让自己在高高的完美的架子上昂起头。

人没有完美的,强迫性地对完美的追求一旦不成功,这个人就会变得讨厌,甚至憎恨自己。人不能时时刻刻都处在特别认真的状态中,学着喜欢自己的前提之一,就是能偶尔放慢行进的脚步欣赏自己。

独处能使我们发现内在的休息港口,能有参详的对象,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独处的确对我们的灵魂十分有益处,就好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

假如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则无疑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假装快乐的学问

艾瑞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一天,她回家的时候显得非常疲惫。是的,她太累了,感觉头疼、背疼、没有食欲,唯一想做的就是上床休息。母亲心疼艾瑞,一再劝说她还是吃一点。没办法,艾瑞只好坐在餐桌前,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这时,餐厅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原来是艾瑞的男友邀请她去跳舞。再看看这时的艾瑞,完全变了一个人。她兴奋地冲上楼,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一般地冲出门去,一直玩到凌晨3点才回家。她不但没有感到疲倦,反而是兴奋地睡不着觉。

女士们可能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艾瑞在瞬间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难道说之前艾瑞的疲倦是装出来的?不,这一切都是真的。艾瑞对她的工作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倦感,所以她感到非常疲倦。然而,对于男朋友的盛情邀请,艾瑞则是兴趣十足,所以她才会显得非常兴奋。因此,我们不妨下这样一个结论:引起疲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倦怠感。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个艾瑞,也许你就是其中一员。与生理上的操劳相比,情绪上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我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在这里乱下结论,早在几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巴莫克博士就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博士找来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做了一系列枯燥无聊的实验。结果,学生都觉得烦闷、想睡觉,有的还说自己感觉头疼、心神不宁,甚至有人还说自己的胃不舒服。可能有些女士们会认为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倦怠而想象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博士还给这些学生们作了新陈代谢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这些人感到厌倦的时候,体内的血压及氧的消耗量都有着明显的降低。同样,一份无趣的、缺乏吸引力的工作往往会促使代谢现象加速。

各位女士,也许一个实验不能使你们信服,但我是相信的,因为我曾经有过亲身经历。一年前,我独自一人到加拿大洛基山中的路易斯湖畔度假。为了能够钓鱼,我不惜穿过高高的灌木丛,跨过无数个倒在地上的横木,最后到达珊瑚湾。想象一下,八小时的颠簸啊,这需要消耗多大的体力。然而,我却没有一丝的疲惫感。为什么?因为我在路上一直都在想:“我马上就能吊到好几条肥美的大鳟鱼了!”正是这种兴奋的心情使得我不知疲倦。可是,如果我对钓鱼没有一点兴趣的话,那恐怕就会是另一种场景了。在一座海拔达7000英尺的地方来回奔走,这的确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如果女士们不是一个体力劳动者,那么你们的工作更不可能让你觉得疲劳。实际上,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并不会使你疲劳,相反那些没有做的工作却始终困扰着你。比如,昨天你的工作老是被打断,很多事情都进展得非常不顺利的话,那么你一定会觉得所有的事都出了问题,因为你感觉这一天你没有做任何工作。这样,当回家的时候,你就感觉到自己已经身心疲惫到了极点。

到了第二天,办公室里的工作突然一下子变得顺利起来。于是,你完成了比昨天多几倍的工作,可是你回到家的时候依然神采飞扬、精力充沛。我相信很多女士都有过这种经历,我也有过。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疲劳往往并不是因为工作引起的,实际上罪魁祸首是烦闷、不满和挫折。

有位女速记员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她每个月总有很多天要处理一些乏味无聊、令人厌烦的东西,比如填写租约的表格或是整理一下统计的资料。这些工作简直无聊透顶,因此她不得不想办法改变工作方式,以便使她有兴趣干活。于是,她把自己当成对手,每天都进行比赛。中午的时候她会记下上午填了多少表格,然后告诉自己下午一定要尽力赶上。下班前,她再把一天的工作量全都计算出来,然后敦促自己第二天一定要想办法超过它。结果,她比其他任何一个速记员做得都要快。

虽然这位女速记员没有得到老板的称赞,也没有加薪,但是她却从此不再感觉疲劳,而且这种方法也对她产生了鼓励作用。她采用巧妙的方法使原本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而且也使自己充满了活力,于是在那一段时间,她从工作中得到的是快乐与享受。

维莉小姐也是一位速记员,每天也过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一天,一个部门的经理要求她把一封很长的信重打一遍,维莉当然极不情愿。她告诉那位经理,重打这封信实在浪费时间,因为只需要改几个错别字就可以了。然而那个经理也很固执,非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并表示如果维莉不愿意做,那么他就会找别人做。无奈,维莉只好答应经理的要求,因为她不想让别人趁机取代了她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本来就该她干。于是,维莉没有了怨言,就试着让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开始的时候,维莉很清楚自己是在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然后过了一会儿她就发现,自己真的开始有点喜欢了。同时,她还发现,一旦自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很快就使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维莉总是能用很短的时间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因此她也从来没有加过班。后来,公司的老总把她调到自己的办公室做私人秘书,因为他看到维莉总是高高兴兴地去做额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