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18

第18章 中原第一城——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古城(2)

郑州地区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共有80个聚落遗址,分别组成4个聚落群,推测共有605个氏族。参照美洲印第安人氏族部落的组合情况,我采用平均15个氏族组合成一个部落的数字,[10]登封、禹州颍河上游聚落群,78个氏族,约为5个部落;巩义伊洛河聚落群,130个氏族,约为9个部落;新郑、新密双洎河聚落群,137个氏族,约为9个部落;荥阳聚落群,260个氏族,约为17个部落。总共约为40个部落。氏族会有大小,人口多少也会有区别。

莫尔根在《古代社会》介绍印第安的氏族人口时这样说:“关于氏族人员的数目,则随氏族的数目以及盛衰而异。三千人口的辛尼加部落由八个氏族平均分有,每一个氏族约三百七十五人。一万五千阿吉布洼人,平均分为二十三个氏族,每个氏族约六百五十人。拆洛歧部落每一个氏族平均约千人以上。就印第安人主要部落的现状而论,每一个氏族的人口大约在一百人至一千人之间。”[11]莫尔根提供的氏族人口数字,是近现代的情况,绝不能与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死套,但是也可以作为参考。我曾参考莫尔根提供的数字,采用平均每个氏族以200人来计算[12]。现在仍以这个数字为标准计算,郑州地区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605个氏族,约有12万人口。

郑州地区分布着4个聚落群,80个聚落遗址,约有40个部落,605个氏族,12万人口,代表这一个人群的考古学文化是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说明这个人群是同一族团,他才能创造出同一文化。这个族团如果以考古学文化命名,它应该称为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族团。在这个族团中最耀眼的是郑州西山古城,它是统帅族团的城邑。

四、西山古城所处的历史阶段

要把西山古城在中国历史上定位,必须要了解五帝时代的年代框架。我于1999年曾发表了《中国历史上有个五帝时代》一文[13],主要是把五帝时代从传说时代拉回到历史时代,否则研究五帝时代等于在研究传说。五帝时代既然是中国历史时代,对它的年代大体上就得有个框架,以便与考古学资料进行宏观对应。

但是史书上说法歧异甚多,如不进行认真梳理,根本无法适从。首先我在文章中对五帝与五帝时代,从理论上进行了澄清。关于五帝的说法甚多,我遵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五帝是不同时代的族团名称,族团领袖的世袭的名称,同时也是不同时代的名称。关于五帝的时代,各家史书记载皆不大相同。《竹书纪年》把五帝均作为一个具体人看待,虽然把他们年龄、在位时间夸大到不可理解的地步,其总积年只不过401年。为了方便计算,我把夏始年定在公元前2100年,加上五帝积年401年,黄帝约始于公元前2501年,前26世纪,距今约4500年。《帝王世纪辑存》也把五帝作为具体人看待,五帝积年为494年,黄帝始年为公元前2594年,前26世纪,距今4590多年。《路史》仍然把五帝作为具体人看待,其积年与上述略同。

《通鉴外纪》一方面把五帝作为具体人看待,分别介绍了其具体年数,另一方面又把五帝分别作为若干世看待,注引《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颛顼传九世,三百五十年。”

“喾传十世,四百年。”对尧舜没有说若干世,只是说:尧“凡在位百年而崩,舜即天子位。”“舜在位五十载”。《中华通史》和万国鼎《中西对照历代纪年图表》都把黄帝始年定位在公元前2697年。

以上诸说我均不赞成,已有另文辩解,原则上赞成《纬书集成》中的有关记载,[14]如《易纬稽览图》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这一段话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五帝与夏商周秦一样作为一个朝代看待。

《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

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一曰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曰帝喾,传十世,四百岁。”又曰:“黄帝传十世,千五百二十年。颛顼传九世,三百五十年。帝喾传十世,四百年。”“少昊传八世,颛顼传九世,帝喾传十世。”“帝喾传十世乃至尧,后稷为尧官。则姜嫄为帝喾后世妃。”以上所说的五帝若干世、若干年还不很统一,可能是传抄转引中致误,它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五帝分别区分为若干世,这对确认五帝分别为朝代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步。关于若干世需要加以说明,它不是指若干代人,而是指有功绩的领袖并受到后人祭祀者才能称为一世。

关于五帝各世的认定,据《春秋命历序》把尧列入帝喾十世之中,帝挚9年,在尧前,也归帝喾十世内,因此尧和挚的在位积年只有与帝喾合并一起算。舜的年寿应该是几代人,但是在位50还是作一世计算为宜。古本《竹书纪年》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舜在尧时摄政28年,后执政50年,禹在尧时已经是联邦中重要成员,在舜执政后,禹曾摄政一个时期,之后代替舜而有天下。禹与舜不仅是同时人,而且同朝执政(摄政),黄帝至禹为世三十,也可以说成黄帝至舜为世三十。学者对五帝的“世”数各说不一,如黄帝有18世、10世两说,颛顼有19世、9世、20世三说,帝喾有20世、10世两说。帝挚、帝尧归入喾世,不计。舜禹合为一世。诸多不同说法,我选定:黄帝10世、颛顼9世、帝喾10世(含尧)、舜(禹)一世,这样加起来正符合古本《竹书纪年》“黄帝至禹(舜)为世三十”的说法。

关于五帝若干世的积年其说法不一致,黄帝有2520年、1520年、400年三说,颛顼有350年、500年两说,帝喾(包括挚、尧)有350年、400年、300年三说,帝舜50年一说,各帝积年的选定的确有难处,孰是孰非很难找出证据来说明。我过去发表的文章,把黄帝时代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相对应,把颛顼、帝喾、尧、舜与河南龙山文化相对应,这其中虽然假设性的成分很大,但是我对各帝积年的选定,是参考考古学成果的。另外,还有一点是《汉书·律历志》的一条材料对我有启发,如说:“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桮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这一段话是通过历法计算的,把黄帝在元凤三年的基点上,推到6000余年前是不可信的,往前推到3629年前是可信的,有基点向上推算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材料。元凤三年为公元前78年,言黄帝以来3629年,加上78年,即公元前3707年。

但是这个数字只是黄帝制定历法的年代,黄帝的年代一定要早于它。这个数字与考古学文化结合,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根据上述基本情况,我对五帝年代的选定如下:黄帝10世1520年,颛顼9世350年,帝喾10世400年,帝舜1世50年,“夏商断代工程”把夏始年(禹代舜后)定在公元前2070年,为了计算方便,我把夏始年定在公元前2100年,在此基点上,加上帝舜50年,即公元前2150年,再加上帝喾400年,即公元前2550年,再加颛顼350年,即公元前2900年,再加黄帝1520年,即公元前4420年。由此可以排出这样一个五帝年代框架:公元前2100~前2150年为帝舜时代,公元前2150~前2550年为帝喾(包括尧)时代;公元前2550~前2900年为颛顼时代;公元前2900~前4420年为黄帝时代。

少昊不属于五帝之列,但属于五帝时代。《春秋命历序》说少昊“传八世,五百岁”,排在黄帝之后颛顼之前。以颛顼始年为基点,公元前2900年再加上少昊500年,即公元前3400年。少昊这个年代段是从受命于黄帝成为海岱地区领袖开始,终结于颛顼兴起。少昊这一年代段是与黄帝平行发展的,在它之前少昊族团早已强大,在它之后虽然衰败,但族团仍然存在。

五帝年代框架表帝及世积年约为公元前年代帝舜1世50年约为公元前2100~前2150年帝喾10世(包括挚、尧)400年约为公元前2150~前2550年颛顼9世350年约为公元前2550~前2900年黄帝10世1520年约为公元前2900~前4420年(少昊8世)500年约为公元前2900~前3400年西山古城的绝对年代前边已经说过,大体认定为距今5500年到距今4800年,即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对照五帝时代框架,主要属于黄帝时代晚期,一部分年代跨入颛顼时代早期,因此说郑州西山古城应该是黄帝时代晚期古城。以西山古城为代表的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聚落,当然也可以称为黄帝时代晚期聚落。这一判断不仅是因为年代上相符合,而且在文献记载上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如《竹书纪年》说:“元年,帝(黄帝)即位,居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集解》引徐广曰黄帝“号有熊”。又引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续汉书·郡国志》新郑条下刘昭注引皇甫谧曰:“古有郑国,黄帝之所都。”以上几条材料可看出:黄帝居有熊,是有熊国君。黄帝在有熊建都,有熊国的地域在古代的郑国范围,郑国的国都在新郑,所以说:“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这两条如果与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分布区域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第一,大河村类型文化是有熊国文化。第二,大河村类型文化分布区域大体上是有熊国的疆域。黄帝是有熊国君,有不少传说记载都发生在有熊国内。《庄子·徐无鬼》曰:“黄帝见大隗于具茨山。”具茨山在今新郑、新密境内。《韩非子·十过篇》曰:“昔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腾蛇伏地。”西泰山在新郑境内。《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我发表过一篇《黄帝居轩辕丘考》文章,考证的结果认为:轩辕丘的地望在新郑、新密交界处一带。《竹书纪年》记载黄帝祭河、洛,“龙图出河,龟书作洛。”此地当在巩义市的洛汭地区。

在新郑、新密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如黄帝避暑官、风后岭、风后八阵图、力牧台等。以上这些记载和传说大体上都在有熊国范围内,也可以说都在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分布区内。

西山古城的发现,的确太重要了,不仅与黄帝时代相符,而且正好出现在有熊国区域内。关于黄帝时代是否有城,史书上早有记载,如《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都说:“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事物纪原》引《轩辕本纪》说:“黄帝筑邑造五城。”又引《黄帝内传》说:“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阙。”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结合起来看,把西山古城称为黄帝时代古城,或简称为黄帝城是无可非议的。

郑州西山古城,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内,目前可以称为中原第一城。我相信黄帝造五城,在仰韶文化中定会陆续发现。

[1]马世之《中国史前古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新石器时代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1995年9月10日;杨肇清《略论河南郑州西山仰韶古城的发现及其意义》,载《炎黄颂》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

[3]《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中国文物报》1996年第7期。

[4]《中国城的起源与原始城的发现》,载《张学海考古论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马世之《中国史前古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5]许顺湛《郑州西山发现黄帝时代古城》,《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

[6]《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

[7]许顺湛《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

[8]巩启明《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

[9][10][12]许顺湛《追溯铸鼎原的历史辉煌》,载《炎黄颂》,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

[11]莫尔根《古代社会》92页,三联书店,1957年。

[13]许顺湛《中国历史上有个五帝时代》,《中原文物》1999年第2期。

[14]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汇编《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许顺湛《黄帝居轩辕丘考》,载《寻根》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