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02

第2章 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欢迎词

孙新雷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古都学会联合举办的“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我谨代表郑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代表郑州七百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着名商埠、优秀旅游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银行发布的《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报告》对参与考察的城市综合投资环境排名中,郑州名列前10位。

郑州位于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古都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已在郑州定居,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脉相承,这里不断进行着文明的积聚,并率先跨入华夏文明之门。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实,郑州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中国城市发展史及整个中国文明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郑州商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掘,被确认为3600年前商代早期的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商城之外,郑州附近还有西山古城、古城砦古城、新寨古城、王城岗古城、郑韩故城等庞大的古城、古都群,可见在中国文明起源与中国古都研究的课题中,郑州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瑰丽多彩的文物资源,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工作卓有建树,推出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古都郑州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一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历史和文明的积累、嬗变,从而形成了这座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那些有形的无形的物质遗存和历史文化精神往往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其魅力所在。

迈入新的世纪,郑州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郑东新区开发和老城区保护改造同步进行,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商贸城市的宏伟蓝图正在实现。与此同时,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光大工作,在追寻郑州古代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形成自己文化发展的战略,提高城市的品位,丰富城市的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揭示郑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城市的发展凝聚力量。去年我们成立了郑州古都学会,旨在全面致力于郑州古都内涵的研究和释读,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新的课题,推动郑州古都研究的深入发展。今年我们广泛开展了郑州商都3600年的深入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在报纸上开设了宣传专栏,举办了电视、报纸商都3600年知识竞赛,出版了多种普及性的书籍、刊物,以此打造郑州古都品牌,强化郑州的知名度,树立郑州作为八大古都的文化形象。这次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既是研究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的需要,更是发展郑州现代文明的机遇。

我们希望结合、借助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对当前郑州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例如文物遗迹的保护、人文精神的弘扬、老城区环境整治、文化产业发展等进行一些探索,以促进城市全面和谐地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古都学会在我国古都研究,古代文明探寻,民族文化的传播弘扬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历史学、古都学等研究,对于如何传承、发扬优秀古代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进步繁荣,具有许多切身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希望大家在本次研讨会上畅所欲言,为郑州古都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加以归纳,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