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08

第8章 嵩山文化圈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

张松林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宋柏松、张莉 郑州市人民政府

嵩山作为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认识嵩山时,多数局限于自然景观或人类历史以来的人文景观,或者仅对历史文化内涵中的某个方面有所涉猎,却极少对嵩山文化圈进行整体的认识和研究。

我们在研究中国文明进程的过程中发现,嵩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及各方面的自然条件,在生物起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中国文明进程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连续不断的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早期国家形式及各方面条件,使其占据独有的地位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嵩山与嵩山文化圈的地貌特征

嵩山像一条巨龙横卧于黄河之滨的中原大地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有万安山、三尖山、安坡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尖山等,嵩山主体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南北宽约公里,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如果把靠近山地而形成的冲积扇、冲积平原、沉积盆地和台地计算进来,其范围应当包括今河南省登封市、偃师市、新密市、荥阳市、巩义市及相邻地区;如果根据人类活动辐射区域计算,嵩山文化圈的区域更大,大致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左右,基本上囊括古黄河以南(指汉代以前古黄河)、长江以北、华山以东、徐州以西的中原地区。

嵩山山脉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向东北、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开,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复杂多样。首先是区内海拔高度高差悬殊,最高峰达1500多米,而郑州市以东最低海拔高度只有70多米,高差近1500米,形成以低山丘陵为主、冲积扇平原为辅,还有深低山、浅低山、深中山和浅中山的地貌。嵩山北部为高山和山前丘陵。嵩山中部少室山、太室山最高,海拔1500~1600米,属深中山类型。嵩山西部两边连接偃师和巩义,相对高差800米左右,属浅中山类型;其东接新密、新郑,除浅山外,多为山前丘陵和平原,南接许昌、禹州。嵩山发育非常古老,先后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和8亿年发生三次构造运动,是在“重力滑动构造”中创立出今天的嵩山[1]。嵩山地区复杂的地貌形态使河流众多,水源充沛,而且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使该地区四季分明,宜于人类生存。而以褐土带为主、棕土、潮土兼有的土壤更使植被茂盛,物种繁多,动物群丰富,为人类生存、生活和文明起源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二、嵩山与嵩山文化圈的发生和发展

嵩山文化圈与世间所有事物一样,也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地质学家根据嵩山地层发育情况以及各时代的沉积岩组合、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的特点,给嵩山编出一部发展史。其最早可溯及太古宙,距今已有30多亿年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其作为中国最早出露的陆地,不仅在地球演化、生物起源研究中是优秀的自然宝库,而且在人类起源,尤其文明起源中占据独特优势。从嵩山地质构造和古环境观察,大约在新生代第四纪早期从猿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使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而在此之前,嵩山的几十亿年演化不仅为人类生存奠定了雄厚的自然资源基础,而且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极有可能成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由于嵩山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起步较晚,而且进行旧石器考古的人员匮乏,所以长期以来不仅嵩山地区旧石器考古是个空白,而且考古学界对嵩山地区旧石器及古人类的认识也基本是一个空白。

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郑州市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有关线索,在嵩山周围浅山区中,首先从荥阳崔庙镇王宋店村织机洞内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2],此后又于巩义神北洪沟马兰黄土下层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3],并陆续在登封君召、井沟、郑州侯寨小庙嘴[4]、荥阳庙子乡蝙蝠洞[5]、巩义站街等地发现一批旧石器地点或遗址[6]。现已对荥阳织机洞、蝙蝠洞、巩义神北洪沟等遗址进行发掘,并取得丰富的考古成果。经整理发现,嵩山地区旧石器时代虽然属华北旧石器系统,是以细小石片石器为主的北方文化,同时从巩义神北洪沟遗址、登封君召旧石器地点均发现以砾石石器占相当比例的现象,从文化方面反映出嵩山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理位置特征。从旧石器南北文化研究中,有人提出旧石器文化交流走南阳通道[7],嵩山周围目前发现的旧石器均晚于北方的周口店中国猿人文化,也晚于大荔人石制品组合[8],而早于南部具有基本相同石制品特点的南阳小空山的组合,这显示出嵩山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环境,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已产生具有独自特征的文化圈。所以,把嵩山文化圈发生时代定于更新世中期的旧石器中期文化阶段是有实物根据的。其自发生后,经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为限,属于嵩山文化圈的发生与发展阶段。

三、嵩山文化圈的发展与形成

嵩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地层巨厚,一般都在27~102米之间。第四纪是地球史上最新的一个纪,它不仅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时代。嵩山地区在这个时代基本上继承了新第三纪的构造格局和地貌景观,并继续发展,豫西山地这时进一步抬升。嵩山地区的几条大河——黄河、淮河、卫河及其支流已基本定型,而且为全新世早期人类最早进入以原始锄耕农业、制陶、磨光石器及逐渐迁移到河旁台地定居奠定了基础。目前嵩山地区除因各种原因仍未发现新石器早期早段遗存外,已在嵩山地区及嵩山周围地区发现一大批距今7000~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遗存,即裴李岗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