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3543000000035

第35章 保健针 灸 按摩(2)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具有温阳、助热之功效,其味苦、微温、无毒,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艾以陈旧者为佳。艾灸的特点是:点燃后,热力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而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最理想的原材料。

灸可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因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灸法因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的作用。因艾为辛温阳热之物,用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使真元充足,而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艾灸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在足三里穴施灸,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还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

艾灸有升举阳气,固密肤表的作用。《素问·经脉篇》记载:“陷下则灸之。”因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用灸法灸之,可以升举阳气,抵御外邪,固密肌表,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保健灸的方法

艾灸从形式上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三种;从方法上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三种。保健灸多以艾条灸为常见,灸法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

人体根据体质情况及养生所需的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宜。

一般说来,保健灸时间可略短些,病后康复,施灸时间可略长些;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胸部、四肢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时间宜长;老人、儿童、妇女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常用的艾灸,可小艾炷灸或隔物(生姜或附子饼)灸。每次用艾条温和灸腧穴30分钟或用小艾炷每穴灸5~7炷,每周2次,可强身保健。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应用时可根据实际体质强弱而选择时间。体质强者,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

艾炷是用艾绒捏成圆椎形的,用来量计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

现代研究证明,利用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的温热刺激,灸特定的穴位,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脏腑功能,还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一般说来,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来保健灸法。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穴位。

1.足三里 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起到强壮身体、防老抗衰的作用。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

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可以强身益寿。即古人所说的“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民间有“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之说。

现代研究表明,灸足三里穴可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的作用。

2.神阙 位于脐正中处,是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记载:“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类经图翼·卷八》记载:“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记载:“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一般灸三至五壮,灸法多用间接(隔物)灸法,如:可以用药末、药饼、药泥(肉桂粉、附子饼、蒜泥等)、粗盐填脐心中,再放艾炷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艾条或艾炷灸均可,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3.膏肓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肓穴,有强壮的作用。用艾条灸15~30分钟,艾炷灸7~15壮。

4.中脘 位于脐上4寸处。为强壮要穴,常灸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常与足三里穴配穴合用,以达到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的作用。一般可灸7~15壮。

5.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常灸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一般可灸3~7壮。

6.关元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是人体强健之穴。位于脐下3寸。常炙此穴可增强人体的正气。《扁鹊心书·往世之法》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7.命门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脐相对。研究证明,常灸此穴可增加体重,提高耐寒能力,改善细胞的代谢作用。还有报道,悬灸此穴可增强红细胞免疫黏附能力,增强其携带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8.大椎 督脉之穴,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之处,为六阳经之总会穴。温灸此穴,可振奋卫阳,抵抗病邪的侵入,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

9.气海 任脉之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可常用温和灸、隔姜灸、附子灸,可培补元气,益肾固精。

第四节 保健按摩

古代称按摩为“按”,《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温,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阙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按摩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按摩是通过运用手和肢体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作用,起到疏通气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协调统一,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方法叫作保健按摩。

由于保健按摩法简便易行,疗效平稳、安全可靠,所以深受养生家的重视和喜爱,并将其作为益寿延年的方法,积累、整理、流传下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应用的养生健身方法之一。

一、保健按摩的作用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素问·调经论》记载:“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素问·血气形志篇》中也记载:“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之作用。如按摩足三里、推脾经可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由于按摩大多是循经取穴,按摩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推动气血循经络运行,防止气血滞留,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之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各器官间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二)平衡阴阳,调和营卫

《圣济总录》记载:“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说明按摩具有疏通的作用。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记载:“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是调和气血的意思。营卫气血周流,就可贯通表里内外,脏腑肌腠,使全身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气血调和,营卫相通,机体皆得其养,则阴平阳秘,内外调和。按摩就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机体的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法,以柔软、轻和之力,按穴位、循经络,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调和营卫气血,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健康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通过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以提高按摩部位的组织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减低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管的周围阻力,能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血液、淋巴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培育元气,防病延年

《圣济总录》记载,按摩可以达到“运气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复治”的目的;《备急千金要方·养性》记载:“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现代临床研究证明,在同龄儿童中,随机分组,一组做按摩,另一组不做按摩,对比发现,进行保健按摩的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均高于不做按摩的组。实践证明,小儿腹泻经按摩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啰音时,按摩小横纹、掌心横纹,能改善症状。临床实践均证明,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二、按摩养生的特点

按摩是通过对身体经络、穴位的刺激,舒筋活血,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调整人体功能的协调统一,起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作用。

(一)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保健按摩可行气活血,通调营卫阴阳,所以,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关节灵活,被按摩部位有温暖舒适的感觉,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另外也给全身带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与灵活和感觉。如能长期坚持按摩,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正常人经常按摩,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患病的人经常按摩,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加速疾病的恢复,从面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按摩养生完全可以自我进行,它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不受时间、地点、场所、气候等条件的诸多限制,可随时进行。

(三)安全可靠,经济实惠

按摩养生可自学成才,自己或家人可相互进行。安全可靠,经济实惠,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无创伤性的自然疗法。

三、保健按摩的方法

保健按摩的手法众多,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按摩,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按摩养生手法。

(一)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或掌根等部位,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向下逐渐用力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和揉法相结合使用,组成“按揉”手法,当用按法达到一定压力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慢揉动。

1.指按法 接触面积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调节控制,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还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按摩保健养生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可美容、保护视力。

2.掌按法 接触面积较大,刺激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部等。

3.屈肘按法 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因压力大、刺激强,所以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二)摩法

摩法是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顺时针或逆时针做环形有节律的按动。临床上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在应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协调缓和。以每分钟120次为宜。此法刺激和缓轻柔,多用于胸腹、胁肋部。如经常用摩法按摩腹部和胁肋,可使机体气机通畅,健脾和胃,起到宽胸理气、增加食欲的作用。

1.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于一定的部位,用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2.掌摩法 用掌面附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3.掌根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着力于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利用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两手可以交替进行。

(三)推法

推法是以四指并拢,紧贴皮肤上,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推法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在应用推法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此种手法可在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而平推法又分为指平推法、掌平推法、肘平推法,下面仅以平推法做一说明。

1.指平推法 以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循行经络或肌纤维平行的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部及四肢。

2.掌平推法 以手掌平伏在皮肤上,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用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常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

3.肘平推法 屈肘后用鹰嘴突出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因刺激力较强,仅适用于肌肉丰厚发达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四)拿法

拿法是捏起、提起之意。是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端对拿在患部或穴位上、作对称用力,一紧一松地拿按。用拿法时,腕部要放松灵活,以指面着力,动作缓和要有连续性,不可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此法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肩、颈、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也是按摩结束时常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