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36

第36章 谈洛阳 西安出土的唐代商贾墓志(1)

赵振华

清末民初,罗振玉收集到各地新出历代墓志1000多种,依照埋葬地域分类,抄录校订印行。1914年,《邙洛冢墓遗文》刊布于世,辑入唐代商贾《司马元礼墓志》[1]录文。后来他编辑图录《六朝墓志菁英》(1917),作序有云:“墓志之传世者,莫盛于李唐,虽屠沽走卒,亦有薶铭。”[2]泛言唐人用志既多且滥。与北朝几乎清一色的贵胄显仕墓志比较,唐人墓志主人身份种类繁多,甚至有商贾、奴婢等操贱业或出身卑微者,已经由洛阳出土墓志予以证实。

唐代国家封建等级森严,以法权形式把人区分为良人(贵族、官吏、僧道、士人和农、工、商等百姓)、贱人(官户、部曲、奴婢等)两大类。商于良人中位列于末等,甚至在唐初仍称商人为“贱类”、“杂类”,以区别于普通编户。奴婢是贱人中最卑下的等级,身份不可随意更改。近代以来,中国出土唐代墓志数千方,上至皇室官吏,下至平民百姓,乃至方外异域之人,皆有名姓族里,为大家所熟知。可是当近年洛阳先后出土的《奴仆林存古墓志》(咸通七年)[3]和《奴婢王绾李如愿藏夫妇墓志》(大和六年)揭示了前所未知的唐代墓志主人身份,使人们的眼界为之开阔。唐代既有商贾小说诗歌流行,那么除了《司马元礼墓志》之外,肯定还有其他沉埋于地下的商贾墓志问世并为人所知。

近读西北大学李健超教授大着新版《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于卷五东京福善坊下列商贾《王进墓志》等,除了征引有关志文,李先生进一步说道:“按福善坊毗邻南市,经商者多居此坊。”[4]于是以此为线索,在居住于南市、北市周围诸坊的市民中又检出商贾《刘善寂墓志》、《张诠墓志》、《李和墓志》、《司马元礼墓志》、《张从古墓志》;在西京长安检出东市商贾《马倩墓志》。而且西域胡商等域外民族亦多聚居于洛阳的南市、北市和长安的东市、西市周围的里坊,他们以善于经商贸易而闻名于京城。延载元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酋长于定鼎门用铜铁铸天枢高90尺以镇四方,为武则天歌功颂德。这座巨大的标志物建筑,是“蕃客胡商聚钱百万亿所成”[5],洛阳胡商之众与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一商贾墓志概况与墓志原文本文所谈的是两京的本土商贾。简述墓志概况依照葬年先后铺叙,辅以录文,以便参考。

1.王进墓志志石方形,边长46厘米,楷书20行,满行20字。建国前洛阳出土,藏于洛阳市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志拓本着录于武志远、郭建邦编《千唐志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148页;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13册139页;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4册28页。墓志录文见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307页;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全唐文补遗》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162页。

原文如下:大唐故王君墓志铭并序窃以穴处嬉游,潜泳深泉之下,巢居轻举,栖景茂林之上,斯并见乎所见,然乎所然。乃知行藏异涂,叶乎仁智之性;静躁殊质,均乎动润之好。君讳进,字悉达,太原晋阳人也。乃祖乃父,在魏在隋;一行一言,着谣着录。君少无检局,长崇放荡,志惟乐事,住不求闻。虽复绛纱之业或亏,白圭之谋是务,若卜商之鬻鲁,犹猗顿之问陶。所以资拟蜀中,讵适汶山之地;声侔关右,宁惭兰草之家。非有爵邑之荣,方期鼎食之贵。所以亲戚是爱,里闬攸归。故能希道德于壸公,钦数术于梅子。庶太山请命,还遘张臣之方;岂谓京兆降灵,先应成都之旨。以大唐显庆四年十一月廿七日卒于福善坊之第,春秋六十有七。以大唐五年岁次庚申二月壬申朔二日甲戌合葬于邙山之阳。嗣子大义,痛深陟岵,悲切凋松,惧碧海之成田,勒玄础而为记。

其词曰:姬水疏源,淮流罔辍;代崇裘冶,门称阀阅。或承余祉,克光前烈;晨趋机事,晚谢藏拙。韬景光尘,混味酺歠;辅仁云爽,惊精诞说。滕马悲鸣,周箫哀噎;山原启乎幽隧,荒路穷乎去辙。风入松而响哀,云低陇而气结;泉扃或掩,薤歌徒切。琬琰斯雕,英华靡绝。

2.刘善寂墓志志石方形,长48、宽47厘米,楷书16行,满行30字。据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郭培育、郭培智主编《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第173页记载:墓志于“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廿八日,洛阳城北十五里权家岭村出土”,藏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志拓本着录于《千唐志斋藏志》第401页;《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8册第7页;《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7册第4页。录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832页;《全唐文补遗》第二辑第320页。

原文如下:大周上柱国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善寂,字承庆,彭城人也。春秋左史,蔡墨有言,在秦作刘,其来自昔。

若乃开国典郡,乘轩列棨,凭图牒以囗览,俨冠盖而成行,焕炳可寻,郁乎令族。

虽摐金负玺,将非代禄之家;而馔玉鸣钟,犹得财雄之称。曾祖珪,隋滑州白马县令;祖囗,隋汴州博士;父绚,唐倍戎副尉;并公材公望,如珪如璋。滑台行蒲密之风,夷门说邹鲁之教。专经有裕,伫飞鹤之来仪;为政无欺,见青鸾之戾止。弈叶增茂,徒闻必复,文武不泯,或绾戎昭,显考策名,斯之谓矣。

君荆蓝其质,松柏其心,处穷能通,既富而教。性狎江海,摈朱公于后尘;议薄云天,置白圭于散地。属四郊多垒,七萃开营,凉风惊而羌笛凄,秋月亮而胡笳动。将军深入,候太白之星高;士卒前驱,奋中黄之气烈。君夙怀骁果,雅好旌旃,才执燕弧,俄班楚爵。方冀奔曦未掩,尚余连石之辉,岂期阅水不停,遽促幽泉之魄。遂以如意元年八月十一日卒于永泰坊之私第,春秋六十二。即以长寿元年九月十五日葬于平阴乡之原,呜呼哀哉!霜囗积萃,云蔓幽石,泉冽冽而鸣涧,月苍苍而架林,此处此时,生平已矣!

其铭曰:寥寥滕室,瑟瑟松门,一违人代,讵辨营魂。昔年花月,欢谑徒存,今时丘陇,冥灭谁论?宿草春茂,愁云夏繁,风摧古木,霜剪蓬根,千秋万古,囗复囗囗。

3.张诠墓志志石方形,边长43厘米,楷书17行,满行17字。建国前洛阳出土,藏开封市博物馆。墓志拓本着录于《千唐志斋藏志》第401页;《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2册第107页;《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9册第154页;洛阳市文物工作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录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1319页;《全唐文补遗》第五辑第355页。

原文如下:唐故沁州安乐府别将上骑都尉张君墓志铭并序君讳诠,字敬仙,南阳人也。君少而聪明,长乃温克,既出忠以入孝,亦居安以虑危。壮龄从官,不为人识,解褐拜沁州安乐府别将。有武豹之略,作龙蛇之蟠,志尚谦冲,退归闾里,善营陶产,家至籯金。春秋有六十,以开元十四年九月廿三日遘疾,终于殖业里,呜呼哀哉!夫人李氏,四德兼修,三从是式,关雎赞美兮琴瑟叶和。颜如蕣英,得配君子,命同薤露,后奄于长宵。嗣子翼轸,棘其心,泣其血,杖而后起,唯而莫詶,哀增路歧,悲动邻舍。以其年十一月十日葬于北邙山平乐乡之原,礼也。将启旧莹,式从合祔,呜呼!美志未申,盛年零落,丧谁主祀,室无齐眉。方留恨于九泉,永沉埋于五土。

铭曰:卓哉其人兮,克和六亲兮,促此而往兮,殁为穷尘兮!

4.李和墓志志石方形,边长33厘米,楷书16行,满行17字。建国前洛阳出土,藏开封市博物馆。墓志拓本着录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2册第128页;《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9册第172页;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第484页。录文见《唐代墓志汇编》第1332页;《全唐文补遗》第六辑第409页。原文如下:

大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和,字孝忠,本陇西成纪人也。曾祖善,常州武进县丞;祖玄,将仕郎;父大隐朝市,不应州郡之辟,时人以为侯嬴吕望之流也。君含章挺生,杰立角出,起家调补袁州行参军事。阮孚啸咏,尝闻方外之谈;孙楚词才,特见参卿之重。方期一翥云汉,远振大鹏之翮;岂图九泉沉没,俄缠故雁之悲。粤以开元十五年五月廿六日遘疾终于临阛之里第,春秋卌,即以其年六月十三日甲寅窆于北邙山之原礼也。呜呼哀哉!囗惨烟云,悲凉道路。恐陵谷迁变,遂为铭曰:

惟远祖兮生此陇西,惟子孙兮如璋如珪。焕兮若五色之鸾凤,腾兮似千里之駃騠。何穹苍之不佑,入长夜之幽迷,既罢市以流恸,亦辍相以兴凄。即天道之如此,混贤愚而共齐。

5.司马元礼墓志志石方形,边长44厘米,楷书28行,满行29字。建国前洛阳出土。墓志拓本着录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5册第81页;《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1册第56页。录文见罗振玉编《邙洛冢墓遗文》卷中,1914年上虞罗氏家刻本第18页;《唐代墓志汇编》第1577页;《全唐文补遗》第四辑第38页。

原文如下:大唐故上柱国司马府君墓志铭并序大理寺丞郑荖莱撰公讳元礼字元礼,河内人也。其先因职命氏,能宿其业。至于军旅之急,则兵法存焉;禄秩之崇,则夏官在焉。其余子长笔削,长卿词赋,盖代不乏也。祖怀智,隋左骁卫郎将,谋足决胜,智足解围,御寇之爪牙,干城之矛戟;父玄藏,皇雅州铜山镇将,奋身不顾,挥刀莫当,勇贯于熊罴,名高于鹅鹳。公即镇将府君之嗣子也。

幼常读书,长又习武,庞眉大耳,空负奠豪之相;乐天知命,邈无名位之心。企慕交游,好治资产,尝顾谓子昇曰:总四方会,据一国冲,致天下人,聚域中货者,曷若旗亭乎!赞宾主礼,取谈笑资,成骨肉亲,结金兰分者,曷若玉醴乎!既而乃议卜筑,不避喧湫,得齐人攫金之所,石家贩铁之地,列其广肆,誓将老焉。观其闬闳已高,栏槛增饰,志不狭也,然后五齐式均,三事用节,秋酿冬启,春酝夏成,待价而沽,多享厥利。更分清白之品,弥叶圣贤之目。中山之液,尚谓浇漓;东鲁之浆,不其淡薄。揭相如之牓,未陨家风;解仲举之榻,斯延国士。达人愿见,不异于琼枝;君子消忧,无俟于萱草。故得韬精晦迹之客,夸雄游侠之徒,闻风而汇征,十室而八九矣。虽古之举袂成帷,挥汗如雨,未足多也。别有无衣无褐,终窭且贫,睹隩长吁,过门大嚼,重扬雄之赋,能说鸱夷;鄙庾阐之文,虚捐玉碗者,日有其人矣。有识者由是知司马公之大隐也。无何,以天宝二年四月廿三日遘疾,终于东京福善里之第,春秋六十有四。呜呼哀哉!以其年五月廿二日永厝于龙门山天竺寺之东谷。

夫人弘农田氏,幽闲立仪,婉娩成则,配我夫子,成彼好仇。忽厌浮生,俄求法乐,冀知泡幻,渐晤色空,奄遭府君之丧,便婴不起之疾,甫大祥日而迁化焉。时天宝四载四月十六日,春秋五十有八。以其载八月十七日祔于先府君之茔,礼也。嗣子升等,克绍弓冶,载罹闵凶,将勒石于千龄,乃托余之数字。铭曰:

易着噬嗑,汉崇阛阓;生我夫子,隐其为大。其一,于以介寿,于以养贤;夫子云至,醴乎乃传。其二,濡首之生,酣身之客;标其引满,明其举白。其三,匪随观鹤,宁因阅书;云集雾散,朝盈夕虚。其四,美矣夫人,配我吉士;窈窕其貌,淑慎其止。其五,逝川化物,大壑迁舟;形影双泯,声华独留。其六。苦雾霏霏,愁烟漠漠;既封陇隧,谁嗣糟粕。

赵郡李钧书

6.马倩墓志

志石方形,长46、宽43厘米,楷书23行,满行24字。西安出土,藏西安市小雁塔保管所。墓志拓本着录于吴钢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册第73页。录文见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33页;《全唐文补遗》第二辑第37页。原文如下:

大唐故扶风马府君墓志铭并序前试太子通事舍人姚逢撰府君马氏,讳倩,其先扶风人也。祖父以播迁去土,故近居徐州,今为徐州人焉。君幼知孝敬,长率仁德,居识时之否泰,出见事之荣辱。故不求贵仕,坐隐市朝,乐此寸心,毕吾天寿。贤哉!至乃适于四方,利有攸往。营陆贾之业,以安其子孙;弘陶朱之产,以济其穷乏。乡闾赖其博施,郡国尚其风义。故享用五福,君获其四焉。呜呼!天地之大也,有盈虚之运;陵谷之形也,有迁易之期。虞泉促西落之光,逝水起东流之叹;修短之分,古今同悲。以元和七年秋八月寝疾,终于长安道政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明年十月,葬于万年县之长乐乡张受村,礼也。夫人王氏,先君而殁,窆于河阴,不克合葬,从古制也。嗣子士万,幼承君之善训,长率君之仁德。生则养之以礼,殁则丧之以哀,克令家风,以主宗祀,钦慎之志,贤哉孝哉!于是奉以日时,卜其宅兆,幽泉启隧,永安冥漠之魂;贞石刊词,用纪平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