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教
3571500000007

第7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5)

三伊斯兰旗帜下的扩张战争(632—661年)

穆罕默德的逝世使新生的麦地那政权面临着第一次政治危机。宗教上,他作为“封印先知”使他人无法继任这一宗教圣职。政治上,他既没有留下决定继承人的有关制度,也不存在可以行使有关职权的机构。关于世袭或合法继承的概念还没有为当时的阿拉伯人接受。刚刚脱胎于氏族社会的穆斯林社团,只有援引先例,即以推选一位部落首领的类似方式产生领袖。在宣布先知死讯的当晚,麦地那的部分穆斯林即召开塞基发会议,准备单方面决定社团的首领。但是,阿布·伯克尔、欧麦尔、俄拜德三人闻讯后迅速采取果断行动,迫使与会者接受阿布·伯克尔为社团新领袖。第二天,甚至先知的葬礼还没有举行,穆斯林就聚集在清真寺向阿布·伯克尔宣誓效忠,接受他为安拉使者的继任人——哈里发(Khalifa)。拥立他的唯一条件就是维护和巩固麦地那政权的统治,继续先知的神圣使命。阿布·伯克尔当选后,由于局势的需要,立即行使了政治和军事的权力。于是,哈里发取得了除接受天启以外的一切权力,即穆斯林神权国家的统治权。

阿布·伯克尔就任哈里发的简短时期(632—634年),几乎完全忙于镇压反对麦地那政权的各部落。穆罕默德在世时,真正信奉伊斯兰教或承认麦地那统治的地区还不到阿拉伯半岛的1/3,甚至希贾兹地区,也是在他去世前一两年才信奉伊斯兰教的。在他去世后,除希贾兹外,已经归顺麦地那政权的半岛各部落,都以先知去世为借口,或是拒绝缴纳“天课”,或是追随本地的“先知”,拒绝承认麦地那的统治权。对变节者的讨伐,与其说是一个“重新信教”的战争,还不如说用武力迫使半岛各部落归顺并皈依的战争。633年,穆斯林军在亚喀拉巴战役获胜,充分显示了麦地那政权的军事力量,阿拉伯各部落纷纷归附,随之又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参加圣战,开始了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实际上,穆罕默德本人多少已经预见到对外扩张的需要。虽然他料想不到扩张的规模与程度,但已为此做了准备。他曾沿着去叙利亚的路线侦察,与边界的阿拉伯部落结盟等,预示了后来的征服方向与进军路线。

欧麦尔是伊斯兰神权政体的第二位奠基者。他执政的十年(634—644年),是阿拉伯人胜利地进行扩张和巩固统治的时期。他继位时,拜占廷和萨珊帝国之间由于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而大伤元气,这多少有利于阿拉伯人的征服。欧麦尔精力充沛,刚毅果断,善于激发人们的宗教热忱,压制各种离心倾向,使阿拉伯人的征服战争一直保持着汹涌前进的势头。欧麦尔逝世时,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埃及均已征服,波斯的大部分领土已被占领。由他推动的扩张运动,在他死后仍旧继续以宏伟的气势稳步推进。

欧麦尔在位期间制订了一些行政措施和制度。他征得圣门弟子团的同意后,决定被征服的土地,作为公产,不再作为战利品分配给战士,而是留给原有的种植者,对土地征收租税上缴国库。然后由国库向全体穆斯林发放年金。通过这一制度,每名阿拉伯壮丁可以不必虑及生计而专门从事战争,整个阿拉伯民族变成了宗教性的军事征服集团。因此,阿拉伯的人力在征服战争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调配。同时,被征服地区的经济生活没有中断,战争的破坏被减少到最小限度。阿拉伯人集中居住的军事营地——巴士拉、库法、凯鲁万等,由于得自各地的财富而繁荣,吸引新皈依者不断涌入,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这些城市是伊斯兰教传播的基地,也是后来的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

644年11月3日,正当欧麦尔的权力和威望达到顶峰时,他在举行晨礼时被刺。他在临终前指定6名圣门弟子组成选举团(Shūra,协商),由选举团自推一人为哈里发。结果,奥斯曼·本·阿凡(644—656年在位)当选为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是前麦加统治氏族倭马亚族的成员,他把圣门弟子团排挤到一边,为麦加贵族在哈里发国家中占据要位创造了条件。在他统治的后期,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趋于停顿,转战各地的部落战士有了余暇正视社团内部的问题,游牧社会的离心倾向也重新抬头。由于奥斯曼懦弱无能,任人唯亲,为亲属大量封赐土地,加上徇私舞弊,侵占公产,以及分配战利品不公等,使各部落战士中酝酿着的愤懑情绪达到极点。政治骚乱和宗教纠纷结合在一起,在一些行省发生了暴动。奥斯曼对《古兰经》定本所作的努力,并未能抑制和缓和这些矛盾。圣门弟子团对他的敌意,泰勒哈、祖白尔、阿以莎和阿慕尔等人的推波助澜,促使局势急转直下,迅速恶化。

656年6月17日,一批来自埃及的不满者闯进奥斯曼的住宅,刺杀了正在诵读《古兰经》的哈里发。由此揭开了伊斯兰教史上第一次内战的序幕。

6月24日,阿里在麦地那被拥立为哈里发(656—661年在位)。由于奥斯曼被杀所产生的意见分歧,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教内部的对立。以阿里为代表的一部分神权贵族,为了平息广大部落战士的不满,忽略了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力图恢复神权政体原貌。他撤销了奥斯曼所作出的许多任命和决定,因而招致一些新仇敌的反对。首先举兵反抗他的是泰勒哈、祖白尔和阿以莎。他们是神权贵族中的豪富,曾因觊觎哈里发职位组织过反奥斯曼的阴谋活动,现在又以复仇为口号反对阿里。阿里率领军队从麦地那出发,在巴士拉附近击败了叛军。这是穆斯林之间的第一次战役,因战斗围绕着阿以莎的驼轿进行而得名“骆驼之战”。神权贵族中的反对派领袖泰勒哈和祖白尔被杀,阿以莎被俘后送回麦地那。许多圣门弟子在这次战役中丧生。

骆驼之战后,阿里在新首都库法君临天下,但遇到了更难对付的对手——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穆阿维叶是在对外征服中成长的军事贵族领袖,在叙利亚经营了20年,拥有一支长期与拜占廷帝国作战的雇佣军,它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他提出为哈里发、他的堂兄复仇的要求,符合《古兰经》所认可的阿拉伯人的传统风尚。他要求惩办凶手,否则阿里应负纵容姑息之责。尽管阿里占有明显的优势,因部落之间的不和,拥戴者的违抗,以及神权贵族和虔信派的意见分歧受到削弱。

穆阿维叶拒绝向阿里任命的新总督交出权力,阿里被迫采取行动,在腊卡越过幼发拉底河,与叙利亚军队对峙于隋芬平原。经过3个月没有结果的谈判后,在657年7月26日进行决战。当阿里的军队占了上风时,叙利亚军队用枪尖挑起手抄单页《古兰经》,要求诉诸安拉的仲裁。阿里知道这是诡计,但在一部分虔信派成员胁迫下接受了仲裁。阿里部下另一部分虔信派又对阿里的失策不满,从阿里的追随者中退出,成为阿里的反对派——哈瓦利吉派(退出同盟者)。这是伊斯兰教史上最早的教派。

659年1月,双方代表会晤于艾兹哈鲁,作出裁决,结果对阿里不利。更多的不满者投入哈瓦利吉派,进一步分裂了阿里的队伍。阿里在拿赫鲁宛运河岸边战胜了哈瓦利吉派,但失去了进攻叙利亚的实力。穆阿维叶乘机夺取了埃及,并对伊拉克不断地进行袭击和骚扰。661年,阿里在前往库法清真寺的路上被一名哈瓦利吉派分子刺杀。阿里之子哈桑放弃了哈里发职务,穆阿维叶成了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第一位哈里发,首都由库法迁往大马士革。正统哈里发时期随之结束。

〔1〕在叙利亚语中bahīra仅是教士的泛称。他的另一个名字聂斯托尔,也是聂斯托利派教士的泛称。麦斯欧迪指出,他叫塞尔基斯,是巴林的阿布杜·盖伊斯部落的一名阿拉伯人。

〔2〕第一次“阿克巴誓约”发生于621年。其内容被称为“妇女的誓约”,真伪尚难断定。

第三节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

伊斯兰教的最初传播,是与穆斯林的对外征服大致同时进行的。倭马亚王朝在内战的血泊中建立后,阿拉伯民族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世界帝国的统治民族,伊斯兰教也是统治者的宗教。犹太人、基督徒、祆教徒等仍许可遵奉原有的信仰,只是要缴纳人丁税。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非阿拉伯人的改宗甚至不受统治者的欢迎。阿巴斯王朝建立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整个社会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发展,伴随着平民阶层(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崛起。权力从少数阿拉伯征服者转入穆斯林封建主,特别是官吏和商人阶层手中。大规模地改宗伊斯兰教成为普遍现象。阿拉伯帝国在750—850年臻于极盛,接着就开始衰落。但在9—10世纪,伊斯兰社会还维持着表面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统一,而伊斯兰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伊斯兰的各传统学科(教义学稍晚)都已定型,伊斯兰教的宗教体制基本确立。10世纪中叶,享有绝对专制权力的哈里发已徒具虚名,各地方王朝封建割据、互相征伐的历史,充斥于以后的伊斯兰教史。

在政局的动乱中,伊斯兰教仍保持着巨大的宗教影响,并继续向外传播。这些进展部分是穆斯林征服者军事扩张,部分是穆斯林商人活动的结果。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还有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它在一些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能够持久地战胜其他宗教,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扩张力量也是引人注目的。进入近现代以后,在反帝反殖运动中,在今日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中,伊斯兰教仍不时表现出强大的传统影响和精神活力,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探讨。

一伊斯兰教的发展(661—750年)

倭马亚王朝的建立,是麦地那社团政治上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穆阿维叶建立的阿拉伯政权,依靠元老会议和部落代表会议。这两个会议享有咨询和执行的权力,共同组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集团,为倭马亚人的政权提供了一个松懈的政治基础。但穆阿维叶进行统治的真正实力还在于叙利亚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信奉基督教的叙利亚人和早已迁入叙利亚的南阿拉伯人。这是伊斯兰教战争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正规军。同时,他还采用罗马—拜占廷传统的行政制度,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有效率的统治机构。穆阿维叶既是倭马亚王朝的创业人,又是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奠基者。

倭马亚人为了应付当时存在和正在发展的局势,首先必须解决刻不容缓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宗教的因素尽管不占首要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很大影响。神权贵族和虔诚的穆斯林在帝国的一些地区——麦加、麦地那、库法、巴士拉等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力。

680年,穆阿维叶的儿子亚齐德继任哈里发,开创了哈里发职位的世袭制。麦地那的神权贵族拒绝宣誓效忠。伊拉克人对倭马亚人残暴统治不满,邀请阿里次子侯赛因赴库法主政。10月10日,先知的外孙在库法附近的卡尔巴拉与倭马亚军队遭遇,并在战斗中悲壮遇难。从这时起,十叶派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侯赛因死后,整个希贾兹拥戴阿布杜拉·本·祖白尔(?—692年)为哈里发。683年,亚齐德去世,继位的穆阿维叶二世6个月后又病逝,于是出现了“举国无君”的混乱局面。伊拉克、也门和叙利亚部分地区相继转向伊本·祖白尔。在叙利亚,阿拉伯部落——凯勒布人与盖斯人之间的大规模内讧也爆发了。伊本·祖白尔未能率军去叙利亚当政,一味死守麦加,终于坐失良机,功败垂成。凯勒布人于684年在拉希特草原击败盖斯人,倭马亚人麦尔旺被拥立为哈里发,从而结束了伊斯兰教史上第二次内战。随着伊本·祖白尔的阵亡,神权贵族从政治上恢复统治的企图宣告结束。他们作为反对派集团,虽然不再采用军事对抗的形式,却始终坚持神权政体的理想,继续不断地从事宗教方面的斗争,在教义和教法领域发展了伊斯兰教。

阿布杜·马立克(685—705年)继位后,挑起了统一帝国,加强集权,制订新的国家制度的重任。他首先以叙利亚军队为后盾,集权于己身。693年,他已把所有起义和叛乱镇压下去,恢复了阿拉伯人的统治秩序。同时,他逐渐取消了各地一直沿用的拜占廷和波斯的行政制度,代之以新的阿拉伯帝国制度。阿拉伯文正式成为行政和财务的通用文字。官方铸造的阿拉伯货币取代了仍在流通的拜占廷和波斯货币。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到他儿子瓦立德(705—715年在位)时,倭马亚王朝的势力达到了顶点。在此期间,除了统治机构阿拉伯化外,对外征服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在西部,穆斯林征服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在东部,占领中亚的“河中地区”及印度河流域。这一惊人的扩张基本上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军实现的,700年以后,东方的波斯人和西方的柏柏尔人才加入在伊斯兰教旗帜下的征服战争。到720年左右,哈里发帝国的版图大致稳定下来。732年的图尔—普瓦蒂埃战役是穆斯林军事力量在西方征服达到极限的标志。东方与西方的实际情况基本相似,部分是由于缺乏人力进行有效占领,新的领土也没有丰富的战利品,部分是由于年金制度的废除和内部矛盾的尖锐,穆斯林的军事扩张逐渐趋于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