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36

第36章 皇亲国戚(2)

庐江王李瑗

李瑗(586~626),唐朝宗室,唐太宗李世民堂弟。字德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父李哲,隋时任柱国、备身将军,追封济南王。李瑗在武德元年封庐江王,多次晋升,官至山南东道尚书右仆射。

李瑗与河间王李孝恭共同讨伐梁王萧铣,但没有获得军功,改任幽州都督。李瑗生性懦弱,朝廷担心他不能履行职务,便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他,随他一起到幽州赴任。王君廓出身强盗,勇力超人,李瑗倚重他,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对他推心置腹。

太子李建成阴谋陷害秦王李世民,把李瑗引为同盟,过从甚密。太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李世民即位,命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朝。李瑗由于与李建成的亲密关系,认为这一去凶多吉少,手足无措。

王君廓为人阴险,想施展阴谋陷害李瑗,以便自己立功,遂劝李瑗造反,他说:“现在事情将出现什么变化,前景如何,都不明朗,但大王是国家宗亲,受命守卫边疆,拥兵十万。怎么能听凭一个使臣吆来喝去?何况,此前赵郡王(李孝恭)已经被逮捕,太子、齐王(李元吉)又遭遇不幸,大王您思量一下,到了京都,您能平安回来吗?”说着泪如雨下。

李瑗觉得王君廓说得有理,决定不去长安,说把身家性命交给王君廓。于是,李瑗囚禁崔敦礼,紧急动员军队,召北燕州刺史王诜谋划造反的事。参军王利涉向李瑗献计说:“大王没有诏书就发兵,这是谋反,如果召请刺史,刺史们不来,怎么办?”李瑗问该怎么办,王利涉说:“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的豪杰一向忠于窦建德,现在他们散布隐藏在民间,渴望有人举义旗再造反,就像大旱之人盼望下雨一样,大王派出使者,恢复他们的职位,要他们在所在地区原地招募兵卒,听候调用,如果不服从大王的命令,就地正法,那么河北一带唾手可得。然后派王诜与突厥联兵,从太原向南直扑蒲州、济州,大王您自己率大军入关,两军相合,十天半月后天下就尽归大王所有了。”李瑗采用了这计划,命王君廓执掌全部兵权。

王利涉认为王君廓为人狡诈,反复无常,建议由王诜执掌兵权,李瑗还在犹豫,王君廓已经探知此事,突然发兵杀死王诜,召集军队宣布:“李瑗与王诜谋反,拘禁天子使臣,擅自传召军队。现在王诜已被处死,李瑗还没有抓到,但他已经无所作为了。你们自己思量吧,跟随李瑗造反,会被灭族,如果帮助我讨贼,就能获得荣华富贵!”众人都说:“情愿追随王将军讨贼!”于是,王君廓从狱中放出崔敦礼。

李瑗得知有变,率领身边亲兵数百人武装而出,刚到达门外,便与王君廓相遇。王君廓喊道:“李瑗叛乱,你们大家都受蒙蔽了,为什么要随他造反,遭受杀身之祸?”李瑗的亲随一哄而散。李瑗大骂王君廓:“你这小人,竟出卖我!你等着吧,我死之后,下一个就轮到你了!”王君廓擒获李瑗并把他绞死,将首级送到京师。李瑗时年四十一岁。唐太宗将李瑗废为庶人,并剥夺他的宗室资格。

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600~653),唐初王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字承范。父李韶,追封东平王。李道宗于武德元年(618)被封为略阳郡公,贞观十二年(638)被封为江夏王。他有勇有谋,能以少胜多,在边疆连连收复失地,大大拓展了疆域。又率军攻打突厥、吐谷浑、高句丽,都立下了战功。唐太宗对他宠用有加,经常称赞他。他在李唐宗室中,以贤明为人所称颂。

一、收复失地立功边疆

武德元年(618),李道宗作为皇室宗亲被授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当时,义军首领刘武周前来攻打唐朝,唐高祖李渊命大臣裴寂征讨,大败而回,敌军进逼河东(今山西境内)。李道宗时年十七岁,随秦王李世民率兵抵抗。在玉璧城(今山西稷山西南),秦王登上城墙察看前来围城的敌军。回过头问李道宗:“敌军众多,现在城下挑战,你看该怎么办?”李道宗答道:“现在敌军气焰正盛锐不可当。我们城高池深,不如避其锋芒,与他们进行持久战,敌军粮尽疲倦,一定会撤去,到时我们定会不战而胜。”秦王大笑:“你我不谋而合。”不几日,叛军果然粮尽而退,唐军乘机出击,一战而大获全胜。这之后,李道宗在平定割据称帝的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又屡建战功。

武德五年(622),李道宗任灵州总管。梁师都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派他的弟弟梁洛仁,带领突厥兵数万人围攻灵州城(今宁夏灵武地区)。李道宗城门紧闭,坚守不出,趁对方稍有松懈之时,便带兵出城冲杀一阵,如此多次,敌军损失惨重,最终大败而退。唐高祖听说后,高兴地对大臣们说:“道宗镇守边镇,能以少胜多,勇气可嘉。”封他为任城王。李道宗又在边疆连连收复失地,大大拓展了疆域。

贞观三年(629),李道宗拜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正逢李靖带兵击败突厥叛军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带残部十余骑四处逃窜,藏在荒山之中,李道宗引兵追击,活捉了颉利可汗,派人押回京城,因功受封为刑部尚书。

吐谷浑在边境骚扰,朝廷任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与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副帅,出兵征讨。敌军听到唐朝大军前来,退回嶂山(今甘肃旧宁夏府),已距唐军几千里地。众将领便欲收兵回朝,李道宗请令带兵追击,李靖同意。李道宗率部急行十日,追上了叛军,叛军占据山隘险阻,久攻不下。道宗便秘密派千余人马,从山后小道偷偷上山,袭击敌军的背后,叛军腹背受敌,完全失去战斗力,结果全军覆没。

二、因贪免官安市失利

贞观十二年(638),李道宗改封为江夏王。不久因贪赃入狱。唐太宗因此事对侍臣们讲道:“朕富有四海,奇珍异宝什么不可以得到,然而劳苦万千百姓,而使朕一人享乐,这是朕所不愿意的。人心没有尽头,应当自行节制。李道宗俸禄如此之多,对钱财还如此贪婪,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免了李道宗的官职,取消了他的封邑。

贞观十三年(639),李道宗又被起用为茂州都督,还未上任,又转任为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重又拜为礼部尚书。当时的吏部尚书侯君集,自恃功高才大,心怀异志,平日言语中流露出许多对朝廷不满的意思。李道宗在一次太宗所设的宴席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太宗,唐太宗回答说:“你不要去胡乱猜度别人,无中生有。”不久,侯君集因谋反未成而被杀,唐太宗对李道宗说:“这还真让你给说对了。”

贞观十九年(645),太宗出兵高句丽,任李道宗与李为前锋,自己亲率大军随进,前锋到达盖牟城(今辽宁盖平县境内)时,敌兵大队人马前来围城,众将准备坚守城池,等待大军的到来,李道宗说:“敌兵远道而来,必然人困马乏,疲于应战。我若出击,必定一战而胜,再说,皇上既然任我们为前锋,就应该扫平道路来迎接皇上,不能坐等援助。”于是带壮士数十骑,直冲敌阵,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敌阵大乱,李引兵从城内前往配合作战,一举战败了敌军。太宗对李道宗大为赞赏。

李道宗率军围攻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他指挥兵士在城外筑起土山,领兵士登山而攻,不料土山崩坍,兵士陷落,被敌兵围攻,损失惨重。李道宗光着脚来到军旗下向太宗请罪。太宗对他说:“当年的汉武帝杀死王恢损失大将,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视而反败为胜,土山的失利,并不是你的过错。”不仅没有问罪,李道宗在阵中扭伤了脚,太宗还亲自为他针灸,并赐予御膳。

永徽四年(653),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因谋反罪被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素来与李道宗不和,便说李道宗曾与房遗爱暗中勾结,李道宗因此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后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问罪,李道宗才被追复原位。李道宗晚年时,十分好学,敬慕贤士,不因自己的地位势力欺压他人。在李家皇室宗族中,唯有李道宗与河间王孝恭兄弟俩,最被当时人们所称颂。

淮阳王李道玄

李道玄(605~622),唐初五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父李贽,追封河南王。李道玄于唐武德元年(618)封淮阳王。死后赐谥号“壮”。

李道玄生性严谨忠厚,虽然擅长器械格斗,但他举止文雅。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道玄为淮阳王。

李道玄十五岁时,随秦王李世民在介州(今山西介休)与义军首领刘武周部将宋金刚作战,他首先登城。李世民欣赏他的勇敢作风,赏赐丰厚,大加鼓励。唐军征讨称帝洛阳的王世充时,他参加了多次战斗。

唐军与割据称帝的窦建德作战,窦建德屯兵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县),秦王李世民率轻骑诱敌出战,派李道玄带伏兵等待敌人。窦建德追兵进入伏击圈后,被唐军击溃。唐军又继续追击窦建德军队,两军对阵,李道玄率骑兵径直穿过敌人军阵,杀到敌人背后。又从敌人背后穿越敌阵返回本阵。如入无人之境,敌军无不胆寒。李世民对李道玄的勇敢,惊喜非常,将自己的随从铁骑全部赐给李道玄,以保护他的安全,壮大他的声威。从此以后,每次作战,李道玄均勇往直前,飞箭着甲,身如刺猬,他丝毫没有胆怯之情,胆气愈发豪壮。洛阳平定后,李道玄以功授洛州(今河南洛阳)总管,后改任刺史。

唐军征讨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李道玄任山东道行军总管,临阵多有战功。与刘黑闼第二次作战时,李道玄率史万宝在下博(今河北深县)遇敌军。他率领骑兵穿越泥泞地带,冲击敌军,命史万宝大军随后进发。史万宝平素与李道玄不和,李道玄率领部队出发后,他对左右说:“我接受朝廷诏令,李道玄虽然名为大将,但军队的进退战守由我指挥。现在他轻易出击,如果咱们大军力量耗尽,必然全部陷于泥泞地带,被敌人攻击。不如用李道玄引诱敌人,我们在此驻扎,等待敌人前来攻击,这样做,即使对李道玄不利,国家也不会有大的损失。”唐军大军没有在前锋李道玄后面继续前进,于是李道玄孤军深入。被敌人包围,战死军中,时年十九岁。刘黑闼军队乘胜突进,唐军溃败,史万宝只身一人逃走。李道玄战死沙场,李世民闻讯,泪流不止,深为惋惜。朝廷追封李道玄为左骁卫大将军,赐谥号为“壮”。

胶东郡王李道彦

李道彦(生卒年不详),唐朝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父李神通,封淮安王。李渊、李世民父子举兵反隋时,李神通、李道彦父子正在长安,为逃避官吏追捕,他们隐藏在鄠县山中,一连数旬。李神通不堪忍受惊惧不安的生活,病倒了。此时,粮食也已吃光,李道彦穿上破旧的衣服到村庄中乞讨,供养父亲,或采野果子回家,如果父亲没有进食,他就不肯吃。父亲分给他的食物,他常推说已经吃饱,留下来等父亲饿的时候给父亲吃。高祖李渊称帝后,李道彦被封为胶东王,任陇州刺史。贞观初年(627)李道彦任相州都督,又改任岷州都督。

早在武德年间,李道彦便被封为义兴郡王。与他同时受封的,有广平王李孝慈、河间王李孝恭、清河王李孝节、城西王李孝义等人,那时候唐朝刚刚创立,需要广泛树立同族以镇抚天下,所以李姓子 十几岁以上的都得到郡王的封爵。太宗即位后,天下已经太平很多,在一次朝廷会议上,太宗拿着宗室名册问大臣们:“宗族子弟全都封王,可不可行?”大臣封德彝说:“汉代封王,都是皇帝的儿子,或是亲兄弟,支系疏远的,如果没有大功,就不封王,周朝的姬郇、姬滕,汉朝的刘贾、刘泽都不得分封土地,就是为了区别亲疏。先帝朝分封全部李姓宗室,封爵多,百姓出的赋役就多,这就等于把天下当做李姓一家的分邑,不符合圣贤教训。”太宗说:“朕治理天下,是为了安定百姓,不容许劳苦百姓来奉养自己的亲戚。”于是对子弟中族属疏远封了王的,都降级为公爵,但建立过功勋的不降级。根据这个标准,李道彦等降封为公爵。

父亲死后,李道彦按丁忧制辞官守丧,他亲自担土造坟,种植松柏,住在墓旁的墓屋中,由于劳累哀伤、营养不足而形销骨立,亲友都认不出他了。太宗对此十分感慨,派侍中王珪到墓地慰问他。

李道彦服丧期满,再任岷州都督,时常派使者到党项地区告谕宣示朝廷的威严,在他的努力下很多部落相继归降大唐。

贞观八年(634),吐谷浑侵扰唐朝边境。十一月,唐太宗决定对屡教不改的吐谷浑动武,他发布《讨吐谷浑诏》,历数其对大唐犯下的罪行。十二月,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由其指挥侯君集、李道宗、李道彦、李大亮和高甑生五位行军总管讨伐吐谷浑。

进入吐谷浑境内作战的难度很大,对唐军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战场。因此,他们在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大唐专门拨出一大笔钱,用来收买党项羌,希望他们能够为唐军做向导。面对大唐的军事压力和经济攻势,许多酋长加入了唐军的阵营,只有拓跋部的拓跋赤辞还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