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55

第55章 开疆拓土众将邻(4)

隋朝末年,各地的武装暴动风起云涌,山东地方的卢明月聚众十万,四处扩张。时任齐郡(今山东淄博)通守的张须陁率全部将士一万人前往平叛,秦叔宝正在张须陁部下当兵。双方相遇后,张须陁得知敌军全部出动来攻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知道敌我力量过分悬殊,于是远在六七里外安营扎寨,并且一直没有主动出击。相持十几天后,张须陁的军队军粮将尽,打算撤退。这时,他对部将说:“敌人看见我们撤退,必然要来追击,他的大军出来,军营内部就空虚了,如果有一千骑兵去袭击敌军的军营,定会获胜。不过这是冒险行动,谁愿意去呢?”结果所有的将官都不做声,只有帐前兵卒秦叔宝和罗士信二人请求担当此任。于是张须陁让他们二人分别率一千士兵埋伏于芦苇中,自己则率众撤走。

卢明月的兵众很快发现了张须陁的撤退行动,便率全军追击。这时,秦叔宝与罗士信骑马领兵跑到卢军大营,但营门大栅紧闭,无法进去。秦、罗二人跳下马来便去攀登栅楼,敌军守栅之兵呐喊抗拒,居高临下地打击秦、罗二人,但他们毫无惧色,一面迅速登楼,一面挥刀砍杀。各杀数人后,趁守兵躲避时,秦罗二人迅速登上栅楼,拔掉敌军旗帜,杀入营中,打开栅门,放进自己的士卒,纵火点燃敌营共三十多栅。火焰腾空而起,卢明月望见之后,赶紧命令军队回头来救。这时张须陁也率军转身追击,于是大破敌军。卢明月仅带数百骑逃脱,其余的都做了俘虏。这次大胜之后,秦叔宝的勇气远近闻名。

秦叔宝在张须陁部下时又曾出征孙宣雅,率先登城破敌。张须陁以其前后战功相加,授建节尉。后在荥阳(今河南郑县)与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作战时,张须陁阵亡,秦叔宝带残军归附裴仁基,不久裴仁基以武牢(今河南境内)投降李密。李密见到秦叔宝,十分喜欢,当即任为帐内骠骑,待遇优厚。李密与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的宇文化及在黎阳童山(今河南濬县西)大战时,李密被飞箭射中,跌于马下,昏迷过去。左右随从以为他已经死去,各自奔散。这时敌兵赶来欲取首级,秦叔宝单人独马,挺枪护卫,直到有人救援,扶持回队,李密以此得救。秦叔宝又收集将士奋力拼搏,宇文化及无奈引兵退去。

后来李密战败,秦叔宝又为称帝洛阳的王世充所得。王世充也早闻秦叔宝威名,任他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很快发现王世充为人虚伪,诡计多端,因而不愿听命于他。当王世充率众与秦王李世民的唐军交战时,走到九曲地方,秦叔宝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人骑马跑出百步远,下马回拜王世充说:“虽然承蒙你的礼遇,但我不愿再待下去了,就此告辞!”王世充眼睁睁看着几员虎将投奔到唐军中去,心中有气,但无可奈何。

秦叔宝先后从军于张、裴、李、王四方军中,最终归降大唐。

二、屡建奇功影图凌烟

唐高祖李渊将秦叔宝分配到秦王府。李世民知道秦叔宝、程咬金等都是海内名将,对他们格外看重,让秦叔宝镇守长春宫,拜为军马总管。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多次出征,在美良川曾与割据势力刘武周手下将领尉迟敬德交锋,打败了敬德。征伐王世充时,秦叔宝一直担当先锋。李世民每当临阵,望见敌军阵地上有耀武扬威的将领和士卒时,常常流露出愤怒的神色,便指着敌将命令秦叔宝去打。秦叔宝认准目标,跃马挺枪,直入敌阵,于万马军中追击其人,或刺之于马下,或生擒回阵。敌人虽然人多势众,但都不敢阻挡。这样往往挫败敌人的锐气兵锋,大长本军的志气。

在武牢(今河南境内)与割据称帝的窦建德交战时,秦叔宝与几十名精锐骑兵率先冲击敌阵,往来砍杀,斩将毁旗,彻底打乱了敌军的部署。唐高祖派遣使者到前线慰劳秦叔宝,赐给他金瓶,并说:“你不顾妻子儿女,远道而来投奔于朕,又每每有功,难能可贵。假如朕身上的肉可以为你所用的话,朕也会割下来给你的,何况这些金宝女子呢!望你再接再厉!”当下授他为秦王右三统军。在介休(今山西介休)打败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后,计其前后功勋,赏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扫平王世充后,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消灭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后,又赏彩千段。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事变,秦叔宝紧随李世民,参与了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战斗,直至平息城内动乱的斗争。事后,拜为左武卫大将军,封食邑七百户。秦叔宝中年以后常常生病,他回想自己的经历,对人说:“我从小就步入戎马生涯,到如今打过二百多仗,多次受过重伤,算起先后流的血来总有好几斗了,哪能没有病呢?”

贞观十二年(638),秦叔宝去世。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追思他生前的战绩,特令人在他的茔墓之内放置了精雕细刻的石人石马,以表示对他的哀悼和纪念。贞观十三年(639),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与长孙无忌等一同被画进凌烟阁中,列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镇军大将军程知节

程知节(?~665),唐初名将,二十四功臣之一。本名咬金,济州东阿(山东东河)人。

程知节少年时就健壮勇敢,善于在马上挥矟作战。大业末年聚众数百人保卫家乡,抗御盗匪。

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起兵后,程知节率众加入李密军中,任内军骠骑。李密从军中选拔出八千名勇士,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自卫,所以号称内军。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说:“我这八千人相当于百万兵马。”

程知节统领着一支内军。一次出城与王世充的军队决战,程知节率内军与李密一同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上扎营,单雄信领一支外马军在偃师城(今河南西北部)北安营。王世充袭击单雄信的军营时,李密派出程知节和裴行俨出兵援助单雄信。裴行俨当先冲向敌阵,被飞箭射中跌落马下,敌人想抢去报功,蜂拥而上。程知节纵马向前,将围向裴行俨的敌将连杀数人,趁敌军躲避后退的空隙,他抢起裴行俨放在自己的马背上,又飞身上马,一手扶住裴行俨,一手挥剑杀敌,向本阵转回。王世充的骑兵手舞长槊追来,程知节挺剑抵挡,不想剑锋恰巧刺穿了槊头,两件兵器绞在了一起,同时用刀抽动,反而愈抽愈紧,谁也不能制服对方。程知节猛然回转身大喝一声,用劲一拉,连槊带人拉近自己,敌骑害怕坠马,放松了槊柄,程知节夺过来“咔嚓”一声将槊折断,同时抽出剑来,斩杀此将。敌骑不敢再追,程知节带裴行俨返回本军。

后来李密战败,程知节归于王世充部下。虽然王世充待遇优厚,但是程知节对好友秦叔宝说:“王世充这个人心胸狭窄器量太小,又爱说假话,喜好赌咒发誓,像个老巫婆似的,哪里是个拨乱反正的英雄呢?”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商定伺机投奔秦王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当王世充带领他们到九曲(今河南寿安)抗拒李世民时,程知节与秦叔宝等人走在前面,在两军接战之前,程知节等人在马上回转身来向王世充告辞:“感谢你给我们的待遇,很想报答你的恩情,但是你的性情好猜忌人,你的身边又是些只会煽动闹事、搬弄是非的人,因此这里不是我们的存身之地,现在就离去。”说罢与秦叔宝等几十个人拍马跑向李世民军中。王世充这边不敢追击,只好听之任之。

程知节归降后,被授秦王府左三统军。随军出征,打败宋金刚,生擒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

武德七年(624),李建成为了削弱秦王府的势力,在唐高祖李渊面前说了许多程知节的坏话,于是李渊便调程知节到康州去当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他们在动手斩除你的左膀右臂,形势很危险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不能离开秦王府!”当时太子与秦王之间的斗争一触即发,程知节找出种种借口不离秦王府。玄武门事变时,程知节跟随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事定之后,拜为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邑七百户。

贞观中期(640),程知节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贞观十七年(643),以开国功臣入凌烟阁群英图中。同年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封为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655)迁为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657),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率军征讨贺鲁,大军抵达恒笃城(今哈萨克东南),有数千家胡人开门投降,程知节不接受投降,杀死了城中所有的人,贺鲁远走高飞。返回长安后,以其屠城和没有捕获贺鲁被审讯问罪,免除了官职,不久,又授予岐州刺史。程知节以年事已高,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于是他回家颐养天年。麟德二年(665)病逝。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太宗陵)。

辽东道行军总管李

李(594~669),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字懋公。唐朝建立后,徐世因对朝廷的特殊贡献赐姓李,太宗即位,因避讳改为单名李。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人,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浚县)。他本为瓦岗军的智囊人物,后降唐朝,为唐朝兼并群雄、抵御外寇而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之功。他善于用兵,能够随机应变。由于饱经世故,李善于明哲保身,所以一生未受挫折。

一、初投义军继归大唐

徐世家道富有,父亲徐盖是大地主,家中常囤粮数千石。徐盖乐善好施,济贫救困,不问亲疏贵贱。徐世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穷困百姓深表同情,更对隋炀帝的昏庸荒淫深感不满。

十七岁那年,徐世参加了翟让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瓦岗军是当时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军里最著名的一支,声势浩大,很有战斗力。徐世加入后,因为才干受到翟让的敬重。徐世建议翟让:“我和你都是本地人,大多数人都相识,不相识的人也是本乡,不应该受到侵掠。你不如将战场转移到宋郑两郡,夺行舟,掠商贩,所获钱粮足以自给。”翟让觉得徐世的建议很好,当即采纳照行。于是,瓦岗军转移战线,经常突袭公私船只、过往商贩,很快就积累了大量军需钱粮,队伍也很快发展到了一万余人。不久,李密投奔瓦岗军。李密是长安人,善谋略,在徐世等人的鼓动下,李密被拥立为主,正式建立了大魏政权。瓦岗军至此有了统一指挥,徐世被任命为右武侯大将军,成为瓦岗军的智囊人物。

大魏政权的建立,使隋炀帝惶恐不安,命大将王世充率江淮军征讨李密。徐世受命前去迎战,两军大战于洛水,徐世出奇计用奇兵,王世充大败。凯旋后,徐世被封为东海郡王。随后,徐世又在瓦岗军中屡建战功。这时,河南、山东闹水灾,饿殍遍野,死者每天达数万人。徐世觉得这对瓦岗军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有利时机,便建议李密说:“天下大乱,又闹饥荒,现在如果再打下黎阳仓(今河南孟县境内),大事就成了。”李密觉得是一妙策,派徐世率精兵五千,攻打黎阳仓。徐世率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黎阳仓。黎阳仓是隋朝文帝时所建用来防备灾荒年的粮仓,仓内储藏巨量粮谷。瓦岗军占据了黎阳仓,军队的供给有了保障。随后几天,瓦岗军就增加兵力达二十余万之多,为了收买民心,瓦岗军还把少量的粮谷散发给农民,获得了“爱民”的名声。

隋义宁二年(618)三月,隋将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谋反,杀了隋炀帝,率军进逼瓦岗军。宇文化及来势凶猛,徐世严守重镇黎阳,挖深沟筑壁垒。宇文化及赶到黎阳,无计可施,只好扎营与徐世对峙,伺机进攻。徐世挖地道突袭,宇文化及大败。就在这时,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率残部投降了唐朝。后来成为宰相的魏徵也在李密军中。

魏徵到了长安,以安抚之职给徐世写了一封信,劝他归附唐朝。徐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归大唐,现在这里的人马土地,都是魏公的。我如果上表献出,就是利用主人的失败,为自己邀功名、求富贵,这是我所不耻的。”他把州县的所有百姓和军人户口记录下来,派人送给李密。唐高祖李渊听说使者没有降表,只给李密送来书信,感到非常奇怪。使者把徐世的意见告诉了唐高祖,唐高祖十分高兴“徐世忠于国王,不冒占功绩,实在是正直之臣”。任命徐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曹国公,赐姓李,令他掌管河南、山东的军队,抵御王世充。

不久,李密谋反失败,被斩杀。唐高祖命人将李密首级送到黎阳,给李世看。李世向北跪下号啕大哭,大备仪卫,全军缟素,备君臣之礼,为李密哀悼,并把这位他曾经的君主葬于黎阳山南。李世对故主的忠诚之举,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凡闻知此事者,无不称其为有义之人。

二、东征西讨功在统一

黎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和窦建德也一直对这块宝地虎视眈眈。武德二年(619)十月,盘踞河北的窦建德率军进攻黎阳,黎阳失陷,李世率数百名轻骑突出重围。后因父亲徐盖被俘,李世被迫归降窦建德。魏徵也在这次失败中被俘,此外还有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李世归降后,窦建德任命其为左骁卫将军,负责把守黎阳。李世与部将郭孝恪密谋发动兵变,并想趁机杀掉窦建德。后因机密泄露,率郭孝恪等数十轻骑逃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