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61

第61章 文臣大吏(2)

隋时,皇甫无逸曾任淯阳(今河南南阳)太守,考课政绩为天下第一,后迁任右武卫将军。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命皇甫无逸镇守洛阳。隋炀帝被杀死后,他与段达、元文都等人立越王杨侗为帝。王世充后来准备篡权称帝,皇甫无逸逃往长安。追兵赶上他,皇甫无逸说:“我即使被杀死,也不能同你们做叛逆之事。”他把腰中金带扔到地上,声明将这个送给追兵,大家各讨方便。众追兵下马争抢金带,皇甫无逸乘机逃跑。

皇甫无逸来到长安,唐高祖李渊因他是隋朝大臣,厚加礼遇,特拜他为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皇甫无逸历任陕东道行台、民部尚书、御史大夫。

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多横行不法,重利盘剥,搞得民不聊生。朝廷命皇甫无逸持节巡抚,有权根据情况任免官吏。他到四川后,罢黜贪官污吏,使用廉善人才,从此各级政府法令严明,蜀地社会秩序安定。

皇甫希仁在背后告状,说皇甫无逸因老母妻子尚在王世充处,所以暗中勾结王世充。李渊斩皇甫希仁,命给事中李公昌快马驰报皇甫无逸。不久,又有人告皇甫无逸勾结萧铣。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琏不和,趁此机会上表自陈,同时列举窦琏罪行。朝廷派刘世龙、温彦博调查有关事宜。结果,皇甫无逸无罪。朝廷斩杀告状之人,罢黜窦琏,皇甫无逸回到京师长安,唐高祖李渊慰劳他说:“以前你受到许多谗言诽谤,都是因为你太正直了,被奸人憎恨的缘故。”皇甫无逸顿首谢罪。李渊哈哈大笑,说:“你不负朝廷,谢什么罪啊?”

皇甫无逸后拜民部尚书,又出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再迁益州(治今四川武都)大都督府长史。他无论到何处,处理完公务后,均闭门不通宾客。左右无人敢于随便出入,府内所需物品,都到别处购买,不从本地取用。他清廉耿直,但也过于畏惧审慎,每次上奏表章,别人读几十行,还看不懂他的明确意见。有时刚遣使者上路,又急忙派人追回,反复多次,才能放心地让使者进京。

皇甫无逸的母亲住在长安,后病危。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驿站快马召回皇甫无逸。皇甫无逸忧惧担心,不能进食,路上染病,不治而死。

皇甫无逸死讯传到朝中,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号为“良”。

光禄大夫唐俭

唐俭(579~656),唐初文臣。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阳曲)人。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的孙子。父亲唐鉴,隋朝戎州刺史。

唐俭少时落拓不守规矩,然而对待长辈,颇有孝心。

隋末,唐鉴与李渊同管禁卫军,两人交情甚好。所以,唐俭得以常与李渊之子李世民交往。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唐俭对李世民说:“现在隋王室昏乱,可以乘势让它更乱,乘乱取而代之。”李世民把这些话告诉了李渊,李渊密召唐俭,唐俭详细地向他分析了当前形势,以及立业的可行性。他说:“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谶上(当时盛传李氏将取代杨氏),天下瞩目于公,就在今朝。如果公能打开府库,南面招收豪杰,北面招抚戎狄,东向收燕、赵之地,西向长驱渡过黄河,占据秦、雍之地,海内之权,便可指日而取。希望公能顺应众望,那么实现像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伟业就不远了。”李渊说:“商汤、周武王不是我敢比的,我从私讲是要保全性命,从公讲是要拯救动乱之世。你暂且注意一下言行,我要考虑考虑。”

等李渊开府设官,授唐俭为记室参军。李世民为渭北道行军元帅,任命唐俭为司马。李渊攻克长安,唐俭被封为光禄大夫、相国府记室。李渊建唐后,任命唐俭为光禄大夫,封晋昌郡公。武德元年(618),又升唐俭为中书侍郎,加授散骑常侍。

刘武周进犯中原,唐高祖李渊派唐俭及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等率兵前往征讨,结果,唐军大败,唐俭与李孝基、于筠等人均被俘。在这之前,独孤怀恩曾与他的部下元君实谋反,元君实被俘后与唐俭关在一起,元君实对唐俭说:“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当初独孤怀恩起兵的话,何至于今日。”不久,独孤怀恩逃出敌营,又掌管了兵权。唐俭担心独孤怀恩会反叛,命亲信带密信上报朝廷,当时唐高祖正要去独孤怀恩的防地,见信后大惊,急忙返回京城,将谋反者捕获。经审讯确有谋反之实,独孤怀恩自缢而死,其他党羽都被诛杀。不久,李世民击破刘武周部将宋金刚,追至太原,刘武周害怕,逃往突厥,唐俭于是封其府库,收兵甲,都交与李世民。唐高祖对唐俭大加赞赏,认为他身陷囹圄,而不忘朝廷,于是授唐俭为礼部尚书,封为莒国公,并将他的画像挂于凌烟阁。

贞观初年,突厥颉利可汗屡犯边境。唐太宗李世民派唐俭前去说服颉利可汗,突厥军亦有归降的打算,因而戒备松懈,大将李靖趁机率兵深入,一举全歼颉利可汗的军队,彻底解除了突厥给唐朝廷带来的威胁。唐俭也趁两军混战之时,脱身还朝,因功授为民部尚书。

唐俭晚年一直在朝中处理政事。有一次,他和唐太宗出去围猎,突遇一群野猪,太宗一连射死四头野猪,有一头窜到唐太宗的马前,唐俭见情势危急,下马与野猪搏斗,唐太宗在马上拔剑杀死野猪。唐太宗见唐俭惊恐的样子,对他说:“你带兵打仗,身经百战,怎么如此惧怕一头野猪。”唐俭回答说:“陛下在马上定天下,勇武神威,难道还与一头野猪逞雄。”唐太宗一听,十分高兴,围猎结束后,封唐俭为光禄大夫,又命其子唐善识娶豫章公主为妻。

唐俭位居高官,深受宠用,儿子又娶了公主,一时间荣宠无比,不禁骄纵起来。他常大摆宴席,与宾客纵酒为乐,却将职务弃之一边。为了谋利,他还托盐州刺史张臣合购买他命人放养的羊,遭到御史弹劾。唐太宗念及旧情,赦免其罪,将他的光禄大夫之职罢免。

显庆元年(656),唐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工部尚书李大亮

李大亮(586~644),唐初文臣。京兆泾阳(今陕西泾原)人。祖父李琰,曾任西魏度支尚书。李大亮文武兼备,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他为县令,召集逃亡百姓,鼓励开垦土地,使农业大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他忠厚谨慎,不贪财物,多次将皇上所赏财物分给亲戚。宰相房玄龄认为他有汉代名臣周勃的风度气节。

一、文武兼备胆识过人

李大亮勤奋好学,身具文才武略。在隋朝末年,任将军庞玉的行军兵曹。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率军攻打洛阳,庞玉战败,李大亮被擒。李密部将张弼与李大亮交谈,惊异于他的才干,把李大亮保护起来,使他得以免死。

李渊入据关中,李大亮前去归附,被任命为土门(今陕西富平)县令。当时全县饥馑,县内多有盗贼。李大亮召集逃亡百姓,抚慰贫困人员,卖掉自己的坐骑,用以赈济百姓。他鼓励、帮助人民开垦土地,勤于耕种。当年,农业大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李大亮率人平定境内盗贼,境内得以安宁。秦王李世民正式发布文告奖励他。

后来,一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南侵,李大亮揣度自己境内实力有限,无法与敌人作战,于是,他只身前往敌营,与敌人统帅畅叙,敌人统帅敬佩他的才华胆略,答应率众退走。李大亮杀掉所乘马匹,请敌帅进食,自己徒步返回。李渊赞赏他的胆识,听说后非常高兴,升李大亮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

王弘烈占据襄阳,朝廷派李大亮镇抚樊(今湖北襄樊)、邓地区。李大亮击溃王弘烈,夺取十余座城池。以功迁安州(今四川安县)刺史。后来,朝廷派他巡察广州,李大亮走到九江(今江西九江),遇到辅公祏造反,他用计擒获叛将张善安。辅公祏围困猷州,刺史左难当据城固守。李大亮率兵击走叛军,以功升任越州都督。

李大亮显贵后,常思报答张弼的救命之恩。当时张弼任将作丞,得知此事便躲藏起来不肯见他,李大亮很长时间也未寻找到他。有一天,李大亮在半路上遇见张弼,李大亮抱住张弼大哭,感谢他的大恩大德,要把自己的家财全部给他,张弼拒不接受。李大亮便对皇上说:“臣能事奉陛下,是张弼之力,愿将臣的官爵授给他。”皇上遂升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李大亮受恩能报。

二、忠厚谨慎直言进谏

贞观初年(627),李大亮迁任交州(今广西苍梧)都督,封爵武阳县男,后召还京师,授任太府卿,又出任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在凉州任职期间,有宫中使者在他那里见到名鹰,婉言暗示他把这名鹰进献给皇帝。李大亮密表上奏唐太宗李世民:“陛下停止打猎已经很长时间了,宫中使者却向臣索求猎鹰。如果是陛下的旨意,则违背皇上过去的训导;如果是使者擅自索求,则是陛下用人不当。”唐太宗对李大亮能够直言进谏感到很高兴,不但亲笔回信感谢,还赏赐一些礼物。信上书:“有臣如此,朕还有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等同于千金,如今赐给你一个胡瓶,虽然不值千金,但是朕自己御用之物。”

当时突厥败于唐军,太宗想招抚四境少数民族,有归降唐朝的,各赐袍一领,赐帛五匹,部落首领拜任将军、中郎将,位居五品官员者,将近一百余人,朝廷还想将归降的少数民族迁居中原,下诏任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派他前去招抚十余部尚未归附的部族。李大亮上疏说:“臣听说要安定远方,首先必须巩固近处。中国是天下的根本,四方少数民族如同枝叶。残毁根本、肥厚枝叶却想求安是从未有过之事,陛下还封官给他们,这岂是长治久安之计?各地部族归附,只应使他们各居本地,畏威怀德,才是行虚惠、收实福。河西深受少数民族抢掠之苦,州县萧条,加上隋末世乱,更加荒芜残破。臣希望停止招附,省却劳役,使边疆人民能安心耕种,这是中国之利啊!”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贞观八年(634),李大亮任剑南道巡察大使,朝廷征讨吐谷浑,又任他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大将军李靖率军从北道行军,他们在青海境内与敌军相遇。两军交战,唐军大胜,俘虏吐谷浑部族首领,获各种牲畜数万头。李大亮以功晋爵为武阳县公。后来又任右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兼任工部尚书。李大亮身兼三职宿卫两宫,每当他当值常整夜不睡。唐太宗说:“有公在我得以酣睡。”

起初,李大亮击破辅公祏时,因为战功被赏赐给一百多个奴婢,李大亮说:“这些人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能忍心让他们做奴隶呢?”于是,将这些人全部遣散。唐高祖听说,称赞了他,又另赐奴婢二十名。后来,李大亮击破吐谷浑,唐太宗又赐给他一百五十个奴婢,李大亮将他们全部分给亲戚。

李大亮生性忠厚谨慎,外表木讷,但内心耿直刚烈,他在天子面前争论是非曲直,从不曲意逢迎,无原则顺从。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到洛阳视察,命李大亮协助房玄龄留守长安。与李大亮共事的房玄龄称赞他有汉代王陵、周勃的风度气节,凛然不可犯,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李大亮生病,唐太宗特赐医药慰问,李大亮谢恩,上表请皇上停止征伐辽东,又建议朝廷注意建设关中地区。

不久,李大亮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家中没有珠宝玉器,只存米五斛,布三十匹。唐太宗闻讯落泪,朝廷追赠李大亮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赐谥号为“懿”,陪葬昭陵。

文学馆学士薛收

薛收(592~624),唐初文臣。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父薛道衡,任隋内史侍郎。

薛收幼年时被过继给叔叔薛孺。他十二岁能做文章,因为生父薛道衡无辜被炀帝杀害,便立志不任隋朝之官。他曾被郡中荐举为秀才,但他不接受。隋末义军四起,薛收遁入首阳山,准备响应义军。蒲州通守尧君素知道了,就把他的母亲“请”到城里,以要挟薛收。薛收无奈,只得回城。后来尧君素与称帝洛阳的王世充联军,薛收遂逃出城,归附唐。房玄龄时任秦王府记室,他极力向秦王李世民推荐薛收,秦王召见了他,向他询问方略。薛收侃侃而谈,议论纵横,使秦王很满意,让他任秦王府主簿,出任陕东大行台郎中。秦王兴兵讨伐王世充,军务繁多,薛收撰写檄文布告等,现场写作,如同事先打好草稿一样迅速,不用修改。

秦王率军包围了洛阳,占据河北称帝的窦建德远道前来救援王世充,围东都的诸将建议按兵不动,观察敌军形势。薛收独自向秦王献策说:“不能按兵不动,王世充占据东都,东都一向富庶,府库财物充实,而士卒都是来自江淮一带的精锐部队,可以说王世充既有兵又有钱,只是缺粮,他一定急于决战,但我们只是围城并不响应他的决战。现在窦建德远道而来,也会尽出其精锐之兵,一定带来很多粮草,如果让两支部队会师,士气就骤然高涨,洛阳一带的平定又得推迟几个月。我们应该分出兵力围困洛阳,深沟高垒,只困守不出战,由大王您亲自督帅精锐之兵先占据成皋险要之地,然后厉兵秣马,等待窦军前来,以逸待劳。那时,窦建德将士都已经很疲劳,与我军的精锐交战,我们取胜是必然的,那么不用十天半月,两个国君都可以擒获了。”秦王采纳了薛收的计划,最终俘获了窦建德,王世充被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