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63

第63章 文臣大吏(4)

戴胄没有儿子,过继哥哥的儿子戴至德为嗣。戴至德在乾封年间(666~667)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不久转户部尚书,知政事。经过数十年,父子相继任尚书,参与国政,世人都认为这是他家的荣耀。高宗曾经写飞白书赏赐大臣,赐给戴至德的是“漂流大海,有待舟楫”,郝处俊的是“飞入九霄,假藉六翮”,李敬玄的是“辅佐开道,竭尽丹诚”,崔知悌的是“尽忠尽节,参与谋划”,辞中都有寓意。

后来,戴至德升任尚书右仆射。当时刘仁轨任左仆射,每当有人来申诉冤情,他大都爽快地答应受理;戴至德却先追问探究来龙去脉,理由充分的才为他秘密上奏,始终不显示个人的恩惠。因此,当时多数人称赞刘仁轨,称刘仁轨为“解事仆射”。他和刘仁轨曾轮流听取诉讼,有位老妇人来到尚书省,戴至德已经收下牒状,妇人却又要拿回去,说:“开始我还以为你是解事仆射,现在才知不是。”戴至德笑着还给她。人们佩服他有长者的气度。有人就此事问他,戴至德回答说:“赏赐与处罚,是皇上的权力,身为臣子怎么能与皇上争权呢!”

礼部尚书陈叔达

陈叔达(?~635),唐太宗朝文臣。字子聪,是南朝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陈叔宝的弟弟。他小时候封为义阳王,十多岁时便擅长写诗。在一次宴会上,他赋诗十韵,援笔立就,令仆射徐陵甚感惊奇。陈叔达成年后历任丹阳尹、都官尚书。

南陈祯明二年(588),隋灭陈,俘获后主陈叔宝和陈叔达等人。陈叔达入隋,很久不被任用。大业年间(605~618),陈叔达被授任内史舍人,出任绛郡通守。

唐高祖李渊义军向西进军,到达绛郡,陈叔达带着本郡归附唐朝,授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他和温大雅共同掌管机密,在唐朝初建之时,书册诰诏大都出自他的手笔。武德初年(618),授任黄门侍郎,次年任纳言。武德四年(621),陈叔达拜任侍中。

陈叔达容貌端庄颇有才学,明察善辩,每次奏对,都为士大夫所瞩目。江南士人客居长安,有些人才被埋没,陈叔达常把这些人才推荐给朝廷。武德五年(622),陈叔达封江国公。高祖李渊曾赐食于陈叔达,他得到葡萄却不吃,高祖问他,他回答说:“臣的母亲患口干病,很想吃葡萄却没有找到,臣想带回去给她。”高祖十分感动:“卿还有老母可以奉养呢!”于是赏赐给他更多的葡萄,又赐杂帛百段。

贞观初年(627),陈叔达与尚书左仆射萧瑀在殿中争执,因在朝堂之上愤怒相争对皇帝不恭敬而获罪,免去官职。不久,陈叔达为母亲守丧,自己又有病,太宗为他担忧,怕他不堪迎来送往,派遣使者禁止并遣退吊唁的人。陈叔达守丧期满,任遂州都督,但因有病没有就任。

过了一段时间,陈叔达的病稍有好转,升任礼部尚书。当初,太宗还是秦王时,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嫉妒他功大,阴谋陷害他,常在高祖面前诋毁他,高祖受其迷惑,陈叔达极力解救申辩,到这时太宗对他说:“武德时的内乱,卿有忠直之言,所以以此报答。”陈叔达感谢说:“臣哪里只是为陛下,是为国家考虑罢了。”后来,陈叔达因家中妻妾争斗,他以不善治家被有关部门弹劾,太宗因他是名臣为他遮掩,授任散官回家。贞观九年(635),陈叔达去世,谥号为“缪”,追赠户部尚书,改谥号为“忠”。

洛州都督杨恭仁

杨恭仁(?~639),唐太宗朝大吏。名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父杨雄为隋朝司空,封观王。

仁寿年间(601~604),杨恭仁任甘州刺史。他处理政务不苛求细节,边民得以安宁。隋文帝对杨雄说:“恭仁在州,善于治政,不只是朕得到了人才,也是卿教子有方。”大业初年(605),转任吏部侍郎。大业九年(613),礼部尚书杨玄感反叛,炀帝下诏命杨恭仁率兵平叛。杨恭仁和杨玄感交战,打败叛军,杨玄感兄弟逃走。于是他和将军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炀帝召见他说:“近来听说和叛贼交战时你特别勇敢,以前只知道卿奉公执法,没想到在战场上你竟然如此勇敢,朕惭愧不知。”纳言苏威说:“仁者必有勇力,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当时苏威和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掌管选举官员事务,他们都受贿赂做不法之事,杨恭仁向来清廉正直,所以受到这些人的憎恨,便合力排挤他,他被迫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负责讨捕盗贼。到谯郡,被义军朱粲部打败,逃奔炀帝所在地江都(今江苏扬州)。

宇文化及弑炀帝,任命杨恭仁为吏部尚书。宇文化及北上,杨恭仁随行,为宇文化及守魏县。当时,元宝藏占据魏郡,捕捉杨恭仁送到京城,唐高祖李渊早就知道他,授任他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不久任凉州总管。

杨恭仁长期在边地任职,熟悉边疆部落情况,耐心抚慰。羌胡等少数民族百姓都心悦诚服,自葱岭以东,都来朝贡献礼。杨恭仁为此立功,得以就地加授纳言。突厥颉利可汗率领部众数万人侵犯他的辖境,杨恭仁适应时机设置防御,多设疑兵虚张旗帜以迷惑突厥,颉利可汗害怕唐军人多自己不是对手而逃走。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反叛,朝廷不能及时征讨,杨恭仁招募轻捷勇健之人,兼程前进,叛军没料到他能来,没做防备,于是杨恭仁顺利地攻下两座城池,俘获众多。杨恭仁将俘虏全部放回,众人感激其宽惠,就一起捆缚贺拔行威投降。召入朝廷拜授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再迁任左卫大将军。

贞观初年(627),杨恭仁被拜授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升任洛州都督。太宗慰劳他说:“洛阳是重要之地,朕的子弟虽然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所以委托给你。”

杨恭仁性情谦和忠厚,以礼法约束自己,不曾做一点与人情物理相悖的事情,当时有人把他比作汉朝的石庆(石庆是汉武帝时大臣,以恭敬谨慎闻名)。杨恭仁显贵以后,从不以势压人,所以声望极高。后来,杨恭仁患病,请求退休,下诏以特进还家。贞观十三年(639),杨恭仁去世,追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孝”。

儿子杨思训承袭爵位。显庆年间(656~600),历任右屯卫将军,跟随高宗巡幸并州。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有一个爱妾,置于别宅,慕容宝节曾邀杨思训到那里宴饮。杨思训严责慕容宝节与其妻隔绝,慕容宝节的爱妾大怒,暗中把毒药放进酒中,杨思训饮酒后毒发身死。慕容宝节因此被流放岭南。杨思训妻不服判决,又到朝廷喊冤,高宗下令处死慕容宝节。并下令改《贼盗律》,以毒药杀人者加重处罚。

杨恭仁的另一个儿子杨豫之,娶巢剌王李元吉的女儿寿春县主为妻。杨豫之在为母亲守丧时,和永嘉公主淫乱,被永嘉公主的丈夫窦奉节所杀。

杨恭仁的从孙杨执柔,曾任地官尚书。武后的母亲就是杨恭仁叔父杨达的女儿。等武后临朝听政,武后的侄子武承嗣、武攸宁相继掌权。武后说:“要让我家及外家常有一人做宰相。”于是,使杨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杨执柔去世。

杨执柔的弟弟杨执一,也因诛杀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有功封河东郡公,升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当初,杨雄在隋朝时,因与隋皇室同姓而显贵;进入唐朝武德初年(626)以后,杨恭仁兄弟名位更加显盛;又因是武后的外家而受尊崇,娶公主的共有三人,女儿为王妃的有五人,追赠皇后的有一人,任三品以上官职的有二十多人。

秘书少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583~666),唐太宗朝史臣。宜州(今湖北宜昌)人。父亲令狐熙,在隋任鸿胪卿。令狐氏的祖先本来居住在敦煌,世代为河西大姓。

令狐德棻博览群书,精通文史。隋朝末年,朝廷下令授任他为药城长,适逢战乱,他没有到任就职。淮安王李神通占据太平宫起兵,建立总管府,署任令狐德棻为总管府记室。李渊率军入关,引用他为相府记室。武德初年(618),令狐德棻任起居舍人,升任秘书丞。高祖曾问:“男人的帽子,妇人的发髻,近来流行又高又大,这是什么缘故?”令狐德棻回答说:“帽子和发髻都是装饰在头上的,是君的象征。晋朝将要灭亡时,君弱臣强,所以江东一带的士人、女子,都是上身的衣服小而下身的衣裙大。宋武帝接受天命而做了皇帝,人主的威望提高,衣服的体制也随着改变,改为上大下小了。这就是近世事情的征兆啊。”高祖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