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3575500000011

第11章 成功之后,把投资当成一种生活方式(4)

对于1987年股灾中索罗斯到底损失了多少,外界一直非常好奇,量子基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对于外界的反应,索罗斯感到有些无奈,他试图让那些新闻媒体相信他并没有遭受到传言中那么严重的损失。但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喜欢把谈论别人的失败当做自己的乐趣,他们以讹传讹地制造了很多虚假的信息,这让索罗斯感到非常苦恼。

事实上,外界传言量子基金损失的八亿美元不是他们真正的财产价值,因为如果投资者想要去购买基金,首先就要支付与个人总资产相等的金钱和部分保险金,而基金的真实价值并不是《金融时报》上给出的那个数字。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清楚这一点,因此外界才会盛传量子基金公司损失了八亿美元。

索罗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最近外界传言我旗下的量子基金公司在10月初的时候每股价格是两万美元,而在月末的时候则跌到了1.6万美元,因此我每只股票大概损失了4000多美元。事实上,在我个人看来这一数据之中应该包括了保险金,实际上在这次股灾中我们实际上损失了3.5亿美元到四亿美元,而不是外界所说的损失了八亿美元。”索罗斯的助手加里·格拉斯滕曾经向《纽约时报》解释过保险金的问题,但对方依然没有改变原来的观点。格拉斯滕这样描述索罗斯在看到《纽约时报》结论时的反应:“他们所说的损失八亿美元是不正确的,”索罗斯说,“为什么他们会作出这样的结论呢?”

“我劝道:‘你不必太过介意这些,谣言止于智者。’”

“不过,《纽约时报》上的报道确实让索罗斯变得越来越烦躁。”

尽管外界的传言有点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量子基金公司确实在这次华尔街股灾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美国股市的崩盘使得索罗斯在1981年的收益顷刻间化为乌有,而在股市崩盘之后的一个星期里,量子基金的股价又下跌了26.2%,这一跌幅比美国证券市场平均下跌17%的跌幅还要大。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量子基金的总资产自10月8日起共损失了31.9%,索罗斯的个人资产也损失了大约1亿美元。

1987年10月这次股市大崩盘让索罗斯遭遇了投资生涯中最严重的一次损失,可是他却没有因为这次打击而一蹶不振,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心平气和。索罗斯一位生意上的伙伴这样评价他:“在股市大跌的时候,索罗斯表现出来的良好心态让我由衷地钦佩,当他发现自己的投资决策出现错误时,他没有悲恸欲绝,而只是平静地接受了事实。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华尔街‘股神’的真正原因了。”

当外界普遍认为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公司在1987年的收益将会下降几倍的时候,华尔街却传来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消息。据一家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量子基金公司在1987年年底的时候总资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涨了14.1%,大约为18亿美元。正如索罗斯所预料的那样,股市崩盘并没有让量子基金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1987年12月末,《金融世界》杂志上刊登了在1987年从股市中赚得财富的投资者名单,而在这份名单中,索罗斯高居第二位,仅落后于收获一亿美元的保罗·约翰斯。尽管1987年的股灾给索罗斯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但他依然获得了7450万美元的收益。

美国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道:“10月19日那次股灾是华尔街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场灾难,在短短一天之内,金融市场中蒸发了多达1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天文数字。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在这次股灾中损失惨重,但是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索罗斯不但没有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遭受严重的损失,反而还从股市中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诚如这位官员所说,在这次罕见的股灾中,无论是拥有无数财富的金融大亨,还是辛勤工作的普通投资者,都没有能够逃脱亏损的局面,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而索罗斯之所以能够在遭受重挫之后东山再起,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敢于直面犯下的错误,并且积极地去弥补过失。因此,虽然索罗斯在这次股市大崩溃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是他却没有被打倒,反而在此后的投资中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5.索罗斯得力的接班人

在经历了1987年的华尔街股灾后,索罗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投资事业。对于他来说,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在这段时期,索罗斯发现自己对单纯的投资赚钱已经不是很感兴趣。相比之下,他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前苏联或者东欧国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欧洲社会的开放。

为了能够尽快地实现自己这个愿望,索罗斯决定寻找一个“接班人”,让他成为量子基金新的舵手,带领这家公司继续发展。这个人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要能够很好地管理和运作整个公司,另一方面还要在投资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能够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在索罗斯拿定主意后,他开始用自己一贯的敏锐目光在众多投资者中寻找符合自己条件的人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索罗斯发现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正是自己所要寻找的那个人。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投资人才,当时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很有名,不过这或许只是因为他一向处世低调。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曾经在缅因州的波顿大学研修英语和经济学课程,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十分优秀。毕业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又来到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所学课程太过于偏向理论化,对实际的投资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仅仅在这所大学就读了一个学期,此后便作出了退学的决定,准备亲身投入到投资实践之中。

1977年,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成为了匹兹堡银行中一名股票分析员,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十分优异,他很快就被提升为证券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久之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又再次被擢升,成为了一名部门经理,年薪也由最初的10800美元涨到了48100美元。

1980年,28岁的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离开了匹兹堡银行,成立了一家自己的金融管理公司——杜昆森资本管理公司。1987年,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又创立了一家战略进取投资公司,在成立后的17个月中,这家公司业绩卓著,引起了同行们极大的关注,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索罗斯开始关注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在索罗斯看来,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不仅极具投资天赋,而且完全符合自己对“接班人”的要求。于是,索罗斯便开始积极地安排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和自己见面,并且在还没有雇用他的时候就称呼其为“接班人”。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的邀请很感兴趣,事实上他一直都把索罗斯当做自己的偶像,在投资理念上也和索罗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索罗斯对他发出邀请之前,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门心思扑在自己建立的资本管理公司上,对这家公司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这期间,也曾经有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找到他,希望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能够为他们工作,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因为他不想离开自己创立的公司。然而,在和索罗斯见过几次面之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难以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