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3575500000012

第12章 成功之后,把投资当成一种生活方式(5)

诚然,被索罗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投资大师选为接班人,这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曾经就此事征询过朋友的意见,但很多人建议他不要去索罗斯的公司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索罗斯常常因为一时兴起而雇用员工,因此量子公司的人员变动率很高。不过,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并没有接受朋友们的劝告,经过慎重考虑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索罗斯的邀请。当时他的想法是:在索罗斯身边工作能够从这位投资大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即使一年后自己被解雇,也只算是交了学费,还可以继续回到杜昆森资本管理公司工作。而在量子基金公司工作期间学到的东西却能够让他终生受益。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接受自己的邀请,成为量子基金新的掌舵人,这让索罗斯感到非常高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索罗斯总是喜欢把这个年轻人称做是“我的接班人”,而这也让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觉得备受信任和器重。然而,当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去索罗斯家中做客的时候,索罗斯儿子的一番话却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索罗斯的儿子说,到目前为止,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已经是父亲的第十任接班人了,在此之前的九个人都没有在量子基金公司待很长时间。

在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上班的第一天,当他走到索罗斯办公室的时候,所有的员工都礼貌地称呼他为“接班人”。不过,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心里很清楚这些人实际上是在嘲笑自己,因此他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些人见识一下自己的能力。

从1988年9月开始,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便开始正式接手量子基金公司的工作。而在上任之初,他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向索罗斯和公司所有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虽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有很强的能力,但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他的工作进展得却不是那么顺利。在索罗斯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身上并不是找不到相似的哲学信条,但正像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担心的那样,两个人经常在执行这些信条的时候产生严重的分歧。索罗斯喜欢观察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并试图掌控他的行动,但这却让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感到在工作中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和限制。他希望能够独立地行动,不想要索罗斯对他进行过多的干扰。然而,像每一个新进入公司的员工一样,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也不希望和自己的老板发生冲突。因此,当索罗斯对某件事提出自己的建议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般都会言听计从。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毕竟是一个极具投资天赋的年轻人,他不想只做一名普通的雇员,因此到后来他也开始在某些事情上对索罗斯提出异议。起初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让步,后来索罗斯渐渐对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妥协。尽管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经常为索罗斯的果敢的投资决策所震惊和折服,并且也一直把他当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但同样具有投资天赋的他也具有普通人难以比拟的自信,这就使得他不可能总是同意索罗斯的看法。而索罗斯虽然在一些事情上作出让步,但在内心中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从这样的形势来看,两个人发生冲突是迟早的事情。

1989年,索罗斯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的第一次公开争吵终于爆发了。当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费尽心机争取到了一个份额,但是索罗斯却在没有和他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把那些债券卖出,这让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感到非常气愤,两个人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争吵。

争吵过后,两个人逐渐冷静下来,索罗斯对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保证,今后将不再过多干涉他的管理和经营,会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事实上,索罗斯也觉得此前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起合作的那些日子有些尴尬。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足够多的空间,但是对方依然觉得工作很压抑。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是觉得索罗斯在限制他的权力,因此他也不止一次地后悔进入了量子基金公司。

在这次争吵后,索罗斯向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承诺半年内会在工作上给予他最大的自由空间,不再对他进行干涉。尽管索罗斯并没有认真地遵守自己的承诺,但接下来的几个月,国际局势的变化却给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带来了好的时机。1989年下半年的时候,东欧发生剧变,将东德与西德隔离开的柏林墙也终于坍塌。这时的索罗斯忙于关注东欧发生的事件,已经无暇顾及量子基金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自由。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索罗斯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之间的关系大大改善,索罗斯似乎成为了一名教练,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则成为了一名运动员,他们两个人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默契。

没有了索罗斯的干预,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实施自己的计划,不必担心再受到干涉。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也确实在投资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他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量子基金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取得成功。自他从索罗斯手中接过大权以后,量子基金公司每年的投资回报率提高到了38%。

柏林墙倒塌之后,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相信德国马克依然会保持坚挺,于是他开始着手进行一次大的投资。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之所以看好马克,也正是从索罗斯的著作《金融炼金术》中得到的启发。这本书中提道:当一个国家由于实行扩张性财务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产生赤字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出现上升的趋势。例如,1981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所有人都认为美元会因此贬值,然而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开始迅速地升值。因此,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认为,现在正是购入马克的最好时机,他对这次交易充满了自信。

马克的交易使得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为量子基金公司赢得了极为丰厚的收益,这也让公司上下都对他刮目相看,渐渐认可了他作为索罗斯“接班人”的地位。与此同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也因为取得了卓越的业绩而声名大噪,先后被评为“国际九大投资经理”和“影响全球金融的十二强人”。虽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只是量子基金公司十二个经理中的一员,但整个公司实际上都由他来掌管。自从他接手量子基金公司以来,公司每年的收益都达到了42%,比此前索罗斯在任时创下的30%还要高。在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管理量子基金公司期间,1991年公司的财富增长了53.4%;1992年增长了68.6%;到1993年更是创下了财富增长72%的惊人纪录。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却并没有把取得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在他看来,索罗斯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因为遵循索罗斯提出的建立长期收益的哲学信条,他才能够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认为,索罗斯教给他最重要的信条是:投资者自己的决策是正确还是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正确的投资会带来多少收益,而错误的投资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当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在市场中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时,索罗斯就会严厉地批评他,并且亲自给他作指导。索罗斯告诉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如果对某次投资有很大的信心,那么就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一名投资者不能只安于现状,要做一个永远不满足的人,大胆地在投资市场中追逐利益。

在索罗斯和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的共同努力下,量子基金公司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在量子公司之外另建新的公司的必要性。1991年,索罗斯建立了夸萨公司,这家公司的投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从货币到日用品的多个领域。夸萨公司由量子基金公司的15名经理进行管理,而索罗斯本人则掌管着这家公司货币交易的领域。

1992年,索罗斯又先后创立了量子发展投资公司和限额投资公司,其中量子发展投资公司重点的投资领域是在欧洲和拉美新出现的股市。到1993年年初,量子公司所有的有价证券总金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亿美元。这个时候索罗斯已经很少过问公司的事务了,他把公司的大权都交给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并且委派他去监督管理其他的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