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乔布斯传
3575600000017

第17章 在动画电影市场叱咤风云(2)

2.成为老牌动画帝国的新主人

《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公司和迪斯尼的合作协议中的最后一部影片。此前的几部都大获成功,因而无论是皮克斯公司还是外界对此片都期待甚高,唯独迪斯尼公司对此片心情复杂。迪斯尼公司当然希望这部电影继续以前的成功,为其带来巨额收益,但如果这几部合作的电影都大获成功的话,那么皮克斯在与迪斯尼的新合作协议谈判中就有足够的底气,提出让迪斯尼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这正是迪斯尼高层苦恼的原因。他们更希望这部影片失败,从而使皮克斯更加依赖迪斯尼。于是艾斯纳开始在公开场合批评皮克斯及其创作团队,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艾斯纳甚至还预言《海底总动员》不会取得像《玩具总动员》和《怪物公司》那样的成功。乔布斯听到此话后暴跳如雷,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难道是真的吗?”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回大步走动着,心里就像风暴肆虐下汹涌的海面一样难以平静。但他不愿意在合作还没结束时就与迪斯尼翻脸,于是他压住自己的怒火,转而鼓励自己的团队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用事实来粉碎艾斯纳的无耻预言。

《海底总动员》讲述了一对小丑鱼父子的动人故事。小丑鱼尼莫因和家人闹矛盾而离家出走,不料被一个潜水员抓了回去并将其卖给了一个牙科诊所,与其他观赏鱼一起养在鱼缸里。尼莫的父亲为了寻找儿子,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父子得以团聚。这部电影用父亲寻子这一情节展示了父子之间伟大的亲情,感动了无数观众。出色的剧情再加上绚丽新奇的海底世界,使这部电影颇具美感和观赏性,因而吸引了众多观众,仅在美国,其票房收入就一路飙升至3.4亿美元,而全球票房收入更是高达奇迹般的8.64亿美元,空前的成功让皮克斯攀上了新的高峰,乔布斯的计划又一次成功了。他对艾斯纳的言论进行了公开的反击,认为艾斯纳的话是对他及皮克斯公司的侮辱,他再也无法忍受艾斯纳的这种侮辱了。当然,艾斯纳也针锋相对,丝毫不肯示弱。

乔布斯对以艾斯纳为首的迪斯尼的霸道早已有过领教,当时的他没有条件与其讨价还价,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的皮克斯在人才、资金、品牌、技术、运作的成熟度等各方面都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说当初与迪斯尼合作时还是初出茅庐,那么现在已经成了计算机动画电影制作领域真正的霸主,其实力足以让任何老牌动画制作公司不敢小觑,并代表着动画电影的未来,是动画电影新趋势的领导者,也是高票房收入的纪录创造者。乔布斯此时信心十足,他不仅要改变此前与迪斯尼合作中的弱势地位,他甚至打算将那个自高自大的艾斯纳踩在脚下。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与迪斯尼进行的新一轮合作谈判中,乔布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让迪斯尼充当其电影发行商的角色,他希望在新的合作中皮克斯公司将得到90%的利润,而只给迪斯尼10%的发行费用。乔布斯说:“事实上,我们与迪斯尼的合作始终只局限在电影发行方面。在电影制作方面,迄今为止每一部动画电影都是我们皮克斯公司单独完成的,这里看不到迪斯尼的任何影子。”他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发行渠道而已,这正是我们与迪斯尼合作的原因。”艾斯纳根本无法接受乔布斯的这一表态,他说:“是迪斯尼为皮克斯带来了高额利润,这一点恐怕乔布斯并没有搞清楚。”对于艾斯纳表现出的霸道和强硬,乔布斯声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替别人打工。”看来,这次乔布斯打算把他此前让给迪斯尼的利润全部拿回来,或者他根本就认为迪斯尼不过是在利用自己在动画电影市场的既存势力敲诈皮克斯。

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谈判之后,迪斯尼和皮克斯的谈判陷入僵局,双方都不肯向对方妥协。

此时,艾斯纳正面临着迪斯尼内部的权力斗争,他要求公司执行关于董事会成员年龄限制的条款,这样,73岁的董事会成员罗伊·迪斯尼就不得不离开迪斯尼公司了。罗伊·迪斯尼是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侄子,也是整个迪斯尼家族中仍然留在迪斯尼任职的唯一成员,艾斯纳不惜利用手中权力铲除任何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的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不久,董事会成员斯坦利·戈尔德为表示抗议与罗伊·迪斯尼一同辞职,离开了迪斯尼。罗伊·迪斯尼和斯坦利·戈尔德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成立了一个反对艾斯纳的网站——拯救迪斯尼,在网站上他们广泛进行反对艾斯纳的宣传活动,指责艾斯纳一味追逐商业利益,已经忘记了迪斯尼的根本目标,忘记了迪斯尼的传统价值,正在使迪斯尼一步步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艾斯纳还嫉贤妒能,刚愎自用,使得大批人才相继离开迪斯尼,转而投向了对手的怀抱,使迪斯尼正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竞争。此后,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女儿也加入到反艾斯纳的阵营,认为艾斯纳应该对目前迪斯尼的困境负责,要求他立刻辞职。

随着反艾斯纳势力的联合和不断壮大,艾斯纳在迪斯尼内部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少,陷入了被孤立的境地,似乎艾斯纳应该对迪斯尼过去所犯下的错误负责。在这种背景下,迪斯尼的股东们对艾斯纳进行了一次信任投票,由投票结果来决定艾斯纳的去留。结果反对艾斯纳的票数占到了43%,就这样,艾斯纳被迫辞去了迪斯尼董事会主席一职。但他并没有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而决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到2006年。艾斯纳声称这次迪斯尼内部的权力变动与少数人的幕后活动有关,自己不会屈服于反对势力,这正是他留任首席执行官的原因。

这时,美国最大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发布了一条公告,表示将以6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迪斯尼,声称这样可以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影视传媒领域的优势和地位。很显然,这不过是利用迪斯尼内部的权力斗争,达到恶意并购的目的。艾斯纳严词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迪斯尼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个老牌动画帝国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其传统业务赢利能力正迅速下滑,而又没有新业务来拉动公司业绩,再加上公司内部的官僚主义和重重矛盾,使迪斯尼变成了一个庞大而失去生气的企业。

回到迪斯尼公司的罗伊·迪斯尼显然不能容忍艾斯纳继续留在迪斯尼,这时,乔布斯也公开表态说:“我们愿意与迪斯尼再度合作,续写此前的辉煌,但如果艾斯纳担任首席执行官,我们的合作就会困难重重。”乔布斯显然是在暗示迪斯尼公司立即赶走艾斯纳,否则不会与其合作。乔布斯当然不喜欢这个强硬而贪婪的家伙,尽管此前与艾斯纳的合作让皮克斯公司成长很快,但一部部大获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收益基本上都进了迪斯尼和艾斯纳的腰包。这是乔布斯绝对不能忍受的,他要将艾斯纳彻底赶出迪斯尼,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家伙。果然,乔布斯的这招非常管用,因为迪斯尼现在非常需要皮克斯,其正面临着外部包括梦工厂在内的一系列强敌的竞争,而内部又纷争不断元气大伤,这种形势迫使迪斯尼董事会作出决定,立即将艾斯纳辞退。这样,艾斯纳提前一年离开了他曾经耀武扬威的迪斯尼。2005年3月12日,董事会任命伊格尔担任首席执行官,接替艾斯纳的职位。

上任后,伊格尔马上和迪斯尼的董事会商讨发展策略,他们认为,要使迪斯尼彻底摆脱目前的处境,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收购皮克斯公司,这样,迪斯尼公司不仅将在新兴的计算机动画制作领域获得优势,而且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庞大而日渐衰败的迪斯尼而言至关重要。于是,伊格尔马上与乔布斯进行会晤,讨论收购的可行性。乔布斯也认为与迪斯尼结为一体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动画电影领域中的地位,大大增强皮克斯在制作、发行、宣传、制造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实力,从而更好地与其他电影制作商竞争,而且与迪斯尼结为一体可以涉足相关领域,扩大皮克斯的业务范围。2006年1月24日,迪斯尼宣布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皮克斯公司,采用换股的形式进行收购。这样,乔布斯拥有迪斯尼7%的股份,成为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他随后发表声明称:“今后,迪斯尼和皮克斯之间的合作将更为紧密,双方的资源实现了共享,双方也不会再在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这为我们推出更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好了准备。”

并购后,皮克斯公司很快推出了新的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这部电影同样实现了可观的票房收入。无疑,这次合作是个双赢的结局,乔布斯得以成为迪斯尼的重要人物,从此迪斯尼这个动画帝国将迎来新的篇章,乔布斯将会如何影响这个梦幻王国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