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传
3575800000004

第4章 在苦难岁月里成长起来的少年李嘉诚(4)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他找到两个自称是卖坟地的人,但是,李嘉诚没有马上把全部的钱付给他们,只是先交了订金。他坚持要看到坟地,才能把剩余的钱给他们。那两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孩子,便觉得好欺负,于是佯装同意带领他去看坟地,实际上却想在半路上见机甩掉李嘉诚。可李嘉诚却牢牢跟住他们,寸步不离。那两个人见此计不成,又想出另外一个办法:直接去坟场,随便找一个墓,把里面的尸体挖出来,然后再把空墓卖给这个小孩子。出于防备李嘉诚的目的,这两个人一直在用客家话交谈,但是他们不知道,跟在后面的李嘉诚从头到尾都听得清清楚楚。他愤怒了,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寡廉鲜耻的人,用这般龌龊的手段赚钱呢?李嘉诚心想,幸好自己懂得客家话,否则,父亲怎么会在九泉之下瞑目呢?

李嘉诚清楚,从这两个无赖手中,是无法要回订金的。无奈之下,他只能说自己不要坟地了。此后,李嘉诚另外找了一块墓地,安葬了父亲。经历了这次风波,李嘉诚慢慢长大了。他更清楚地看到了香港的社会现实。

8.小小年纪勇挑生活重担

为了生计,李嘉诚不得不回到他在父亲病重期间当学徒的那家店铺。不料,日本军队惨无人道的统治使这家店铺门庭冷落,无以为继,只好关张。在商店倒闭的前一天,店主召集店里的所有伙计,派发了遣散费,大伙也只能互相告别。李嘉诚也失业了。从这个时候起,李嘉诚就在努力寻找一份新工作。他依稀记得母亲曾经提起过一些在港做生意的潮州人,便试着去碰碰运气。

李嘉诚先去了黄记杂货店,店老板黄叔在潮州的时候就住在北门街,离李嘉诚的祖宅只有几步远。此外,这个黄叔还是伯父李云章的学生,与李家关系不错,也算是李家的世交。然而,当找到黄记杂货店的时候,李嘉诚怔住了:店铺依然在,但是却找不到招牌。店铺外面堆放着杂乱的垃圾,李嘉诚猜想到这家店铺大概很久以前就关门歇业了。

此后,李嘉诚又找到了几个母亲提及的人,这些人的情况也和黄叔类似。李嘉诚明白,在这样的乱世中,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求得生存。其实,舅父一直在关心李云经一家,也知道李嘉诚的难处。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李嘉诚的生活过于顺利,那么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想成就大事,必须历经磨难。所以,庄静庵一直没有帮助李嘉诚。

李嘉诚依然每天出去找工作,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各家店铺只求自保,根本不招工。再加上他年纪小,没根底,力气也不够,所以总是被人拒绝。但是李嘉诚并没有灰心,有一天,他来到了位于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想在这里碰碰运气。

春茗茶楼是潮州人李嘉茂经营的。在潮州时,李嘉茂曾经和李云经有过往来,知道李云经为人朴实善良。当他听说李云经已经去世的消息时,不由慨叹人世无常。看着面目清秀、透着书卷气息的李嘉诚,李嘉茂不由得心生同情。

李嘉诚向他说明了来意。因为两个人都来自潮州,因此,李嘉茂只对李嘉诚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在香港找一个保人,就可以来春茗茶楼上班了。李嘉诚十分感激这个好心的老板。可是,如果说到找保人,那么舅父就是最佳人选。但是,李嘉诚又放不下高傲的自尊心,这使他踌躇不定。

就在这时候,舅父庄静庵带着表妹庄月明前来探望李嘉诚,并且送给了他一些钱,也说明了来意:希望李嘉诚能去他的钟表行里做一名小伙计,学习如何修理钟表,学会一门能够养活自己的手艺。但李嘉诚谢绝了舅父的美意。他对舅父说,自己已经在一家茶楼里找到了一份跑堂的工作,只要舅父给他当保人,那么他明天就可以去上班了。庄静庵同意了。表妹庄月明也把自己在庙里求来的护身符送给了李嘉诚,希望李嘉诚可以平平安安。

于是,在舅父的担保下,李嘉诚来到春茗茶楼打工。在香港,人们有喝早茶的习惯,所以茶楼从早上5点就开始营业。每天天不亮,李嘉诚就要来到茶楼,打扫店铺,为一天的营业作准备。到了深夜客人散尽之后,茶楼才能关门,因此李嘉诚下班很晚。庄静庵看到李嘉诚起早贪黑,于是送给他一个闹钟,告诫他上班不能迟到。从那个时候起,李嘉诚就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

在茶楼里,像李嘉诚这样的沏茶倒水的小伙计有一个绰号:“茶博士”。因为茶楼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喝茶的客人却来自各行各业。茶客们谈论的话题自然也是天南海北,无奇不有。跑堂的伙计在茶楼里待的时间长了,也自然可以学到各种知识,所以得名“茶博士”。白天的时候,茶楼的客人不多,一般只有几个老人家来打发时间。每到这时候,李嘉诚必须站在一边伺候,因此,老人们的谈话他也听到了不少。从这些人的谈话中,李嘉诚也学到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除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李嘉诚的观察能力也是在这个时候练成的。每当有客人进茶楼的时候,李嘉诚都会暗暗观察他们的穿着打扮,看他们的面容表情,听他们说话的语气、语速,通过这些来判断客人的身份、癖好等等。另外,李嘉诚待人和蔼,总是微笑迎客,所以很受客人的欢迎。

一次,李嘉诚听客人们谈话入了迷,竟然忘记了给客人加水。当他听到客人们的招呼时,慌慌张张地拎着壶过来,但是忙中出错,他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客人的裤脚上。李嘉诚当时就吓傻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竟然忘了向客人道歉。前不久就有一个伙计把水洒在了客人的裤脚上,而那个客人又是一个帮派的头目,当即摔盘打人。虽然伙计当时就跪地磕头认错,但是老板依然怕惹不起眼前这个人,只好让伙计结账走人。所以,李嘉诚怔怔地想:如果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工作,那么以后的生活靠什么?

李嘉诚脸色煞白,浑身都被汗湿透了。老板正要责备李嘉诚,客人开口了:“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和这个伙计无关。”因为客人的大度,李嘉诚只是遵照老板的命令,给客人赔礼道歉,并没有像上一个伙计那样,失去工作。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说:“以后做事要多加小心。客人是上帝,只有让他们高兴了,他们才肯再次光顾。得罪了客人就是断了自己的活路。这次是客人心肠好,不但没有怨你,反而为你开脱,恐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记住,如果再出错,要主动赔礼道歉。”经历过这件事,李嘉诚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明白了“宽以待人”的道理。

茶楼里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李嘉诚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工作越做越好,他的工钱也在逐渐增加。茶楼的工作也让李嘉诚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天李嘉诚都要工作15个小时,而且还要不停地拎着茶壶穿梭于客人之间,因此回到家后他总是疲惫不堪。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在回家后看半个小时的书。在上班的路上,李嘉诚还喜欢做一个叫“不断超越”的游戏。那时的香港处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街上的行人不多。李嘉诚总是喜欢大步走,不断地超越前面的人。后来,这个游戏变成了习惯,伴随李嘉诚的一生。

在茶楼里,李嘉诚熟悉了所有的工作流程,他开始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他知道,在茶楼做伙计只是一个挣钱生活的权宜之计,不会有太大的前途,而自己更不可能一辈子在茶楼里做工。于是,李嘉诚思考,在离开茶楼后,如何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

在潮州的时候,李嘉诚曾经想过,他的生活,就应该像父亲李云经那样,饱读诗书,做一个有识之士,然后将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以教育来救国。可是,香港残酷的生活环境使他的梦想破碎了,同时也冲击着他的价值观。父亲的去世更使他明白了许多道理。李嘉诚想,父亲的病要是有钱医治,也不至于英年早逝。体弱的母亲还在老家艰难度日,需要自己来奉养,弟弟妹妹的教育费自己也责无旁贷,想到此,李嘉诚决计像舅父庄静庵那样从商。

在潮州,有很多人凭借潮州地处沿海的优势从事商业活动,潮州商人的名气很大。中国鄙视商业的思想也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商人历来的社会地位就是低下的,又被扣上了“无奸不商”的唯利主义帽子,所以,清高的读书人不屑于经商。但是,在茶楼里,李嘉诚也见到了很多讲究诚信的商人,自己的舅父庄静庵也是这样的商人。在抗战时,他们贡献了很多财物,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从这些商人的身上,李嘉诚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出路:经商。于是,他决定去舅父的公司里做事,这是向舅父学习经商的最好的方法。李嘉诚犹豫良久,因为他曾经拒绝过舅父的好意。不过,当时是他不愿意接受舅父的恩惠,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李嘉诚有了自己的目标,他要创立自己的事业,而小小的茶楼绝不是他创立事业的空间。所以,他要近距离地接触舅父,一方面他可以学习经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学习钟表技术,这也是一门手艺。

庄静庵同意了李嘉诚的要求。因为他一直很看好李嘉诚,认为李嘉诚不同于其他孩子,他很有主见,而且有恒心、有毅力,将来一定能成大器。所以,当李嘉诚提出到他的中南钟表公司工作的时候,庄静庵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