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艺术论
3583200000043

第43章 动画文化论——艺术 工业 商业的三重品格动画文化的内涵(5)

关于信息的量,符号学家达比舍尔指出:“意义就是关于接受者相应给定的信息量的经验总和。”(转引自《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意思是说,接受者根据得到的信息量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理解,从而认识其中的意义。如果给定的信息量不足就会影响接受的认识和理解。有些动画片耗费的时间很多,但传播的信息量却很少,甚至还有的作品不知所云,令孩子们困惑不解。这恐怕是对现代儿童心理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所致。

动画片传播文化信息的质与量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质可使信息增值,蕴藏着潜在的量;有效的数量大,也可以在接受者的体验中提高质。

动画片传播的信息对人的认识、道德和情感即真、善、美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

2、动画片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

考察一种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应着重分析、研究它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三个要素,即知、情、意。知,即认知,就是认识,指主体的认识活动极其结果——知识;情,即情感,是主体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主体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意,即意志,是主体独有的心理现象。人的知和情始终与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以知、情为前提、动力,又促进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控制情感向健康方向发展。情是心理结构的中心,知是由客体到主体的输入口,意则是主体到客体的输出口。知情意外化为真善美,也就是认识、道德和情感。动画片的文化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人的认识、道德和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1)动画片的认识价值

认识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部分,对人的主体性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认识既是一个过程,也包括结果,即知识。

动画片分两类体现其认识价值:一类是直接传播知识信息,通过认识过程的展现,启发未成年人的智力,如各类科学普及教育动画片另一类即动画艺术片传播非功能信息,即塑造动画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中体现某种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引导并启示观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领悟,获得理性的认知,提高智力。

(2)动画片的道德价值

动画片歌颂善良、友爱、宽容,培养青少年对人、对社会、对事物的伦理道德观;表现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培养环境道德观;展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弘扬人的伟大和崇高,培养人生道德观等等。动画片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丰富而宽广的,展现善与恶的斗争是爱憎分明的,其结局总是善良战胜邪恶,因而,对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3)动画片的情感价值

动画片的情感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释放,人的情感总是按其本性要求释放和渲泄的,但由于人的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的干预和控制,人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自然的释放,而是被压抑到无意识的心理层次,这样长期积累便使人的情感和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动画片以奇绝多姿的造型,瑰丽多变的色彩创造出一个完全陌生化的梦幻世界,让人的心灵在其中自由地漫游,让人的情感在其中充分地渲泄和释放,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和满足。二是情感的提升,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建立的情感三维理论:即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抑制的模式,动画片中的情感表达给观众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变化形态,使观众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单一、贫乏和功利的情感提升为丰富、多彩和超脱的境界,从而激发自己对崇高事物的追求。

综上所述,可见,认知、道德、情感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和提升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动画片深层的文化价值所在。

3、动画片对构建文化人格的意义

文化人格是指与特定时代、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形态相适应的,并且具有独特行为方式的整体精神结构形态,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和个性结构三个方面的特定要求。

价值观念是文化人格的核心和灵魂,是其最基本的质和规定性。它要求以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使自己不断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动画片是多元思维、自由创造的产物,它既是动画家创造的精神价值,又对观众具有相应的精神价值,即上述的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

文化素质就现代社会而言,是具有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知识和自觉的文化能力等,也可以说是人的需要、能力、才能、意志和审美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动画片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高人的整体文化素质非常有益。

个性结构是指人在特定的精神生活氛围和个性生活经验、生活方式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由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动画片正是以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无限自由、无比超越的梦幻世界,它对培养少年儿童富有个性的视听感知方式极为有利,能促使其个性结构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

动画片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文化人格构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1)动画片对儿童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儿童期的生命形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以己度物”,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他们感觉生活中充满了美丽的梦幻,像童话、神话一般。因此,童年时期的文化人格建构主要是情感上的诱导和协调,顺应其自然发展规律,而不能采取强制手段。

游戏作为儿童的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命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们充满想象和激情,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和独立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趣味性、探索欲、拟人化和虚幻性等等。在游戏中,儿童们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聪明才智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虽然,儿童的文化人格结构充满了想象和智慧的心理特质,而且是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与幻想中形成的。

动画片的特点正与儿童文化人格的特点相应和,因而以他们为主要观众群体。儿童观赏动画片时仿佛在虚幻的童话世界里游戏,在无比快乐中自由自在、不知不觉地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并逐渐提高文化素质,显现独特的个性轮廓。动画片对儿童文化人格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是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应引起足够重视。

(2)动画片对青少年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如果说,每个人儿童期接受文化艺术还是不自觉的、被动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心理动荡不安的青春期却是渴求知识,渴求认识世界,渴求情感体验,渴求对自身人格肯定的主动学习的时期。他们崇拜英雄、追求新奇,向往未来,他们开始产生了探索人生的内在要求,有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性反思能力。青少年正处于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现实感,又充满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幻想。

动画片所呈现的虽是幻想的、超现实的虚幻世界,但其中的人和事却是现实社会现象的折射,动画片以陌生化的形式表现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状态有利于青少年在理性思考中进行价值判断。动画片中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生命价值的诠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等等非常有利于青少年对知识、对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有裨益。青少年在充满神奇、瑰丽而又寓意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文化人格。

(3)动画片对成年人文化人格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成年人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趋于定型,清醒的理性思考成为他们文化人格的主导方面。同时,成年人寻求创造、寻求成功,寻求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应有的位置,因而功利性较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比较繁重,内心的压力较大,往往出现人格的两重分裂状态。动画片以神奇的幻想暂时割断了成年人与现实生活状况的联系,唤醒了成年人沉睡已久的童心,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得到化解,从而恢复心理平衡和精神和谐,使成年人的文化人格在观赏动画片的审美愉悦中得到调节和均衡,进而达到升华和完善。

本章结语

动画文化与动画文化产业是联系紧密而又各有不同的内容的两个概念。就动画文化而言,它已经插上了现代电子技术的翅膀,翱翔于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宽广、越巨大、越深远的影响。而动画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强,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

动画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它既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又要不断净化和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更要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少年崇尚真、善、美的智慧、心灵和情操,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需要文化艺术理论家、动画艺术创作者和文化产业的企业家通力合作,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国的动画文化事业不久将会与美、日动画大国比肩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