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寻秘巫溪
3584100000003

第3章 巫溪概况

在渝东边陲,有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城——巫溪县。大宁河穿过巫溪古城向长江奔流,凤凰山展翅欲飞,龙头岭安然而卧。这里山环水绕,幽深清静,风景秀丽,被誉为“峡郡桃源”。巫溪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92个村、32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全县总人口536354人,主要为汉族,有少量土家族杂居其间。2011年,巫溪县地区生产总值为47.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巫溪县人民政府驻地于2009年从老城区迁至马镇坝新城区行政综合大楼。

特殊的地理位置

巫溪县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东与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房县连界,西与开县、云阳县为邻,南与奉节县、巫山县接壤,北依城口县、陕西省镇坪县,地处长江三峡与大宁河小三峡黄金旅游带,地跨东经108°44′—109°58′,北纬31°14′—31°44′。

历史上的巫溪,宁厂古镇盐业兴旺发达,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各地盐商纷纷来宁厂古镇贩运食盐,形成了秦巴山区的商贸物流中心。位于重庆巫溪与陕西镇坪、湖北竹溪交界处的鸡心岭,险峻挺拔,雄关高踞,“一脚踏三省”,盐马古道崎岖蜿蜒,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巫溪被誉为“秦楚门户,巴夔户牗”,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奇特的地形地貌

巫溪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占93%;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绝对高差2657.4米,一般相对高差1000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大宁河出境处祝家河海拔139.4米,为全县最低点,东部由神农架原始森林山脉延伸至巫溪境内,其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为重庆市最高点。巫溪县境地处中纬度,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立体气候颇具特色。

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巫溪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宝源山,以采“百药”。宁厂古镇有一天然盐泉,制盐历史达5000多年,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期之巫咸、巫臷文化。夏、商、周三代,巫盐为侯国庸所倚重,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春秋时期,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战国时期,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秦汉巫县置盐官。秦立北井县,东汉因之,朝廷开始大举开发巫溪宁厂古镇的自然盐泉,沿大宁河右岸石壁凿孔建栈道270里,于东汉永平七年,欲引盐泉至巫山,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世界奇迹。如今可见大宁河右岸石壁上所造栈道方孔遗迹。南北朝时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绝迹,巫盐一溪废郡并入大昌县。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大宁县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大宁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省大宁县同名,且境内有巫溪水,从此改大宁县为巫溪县,沿袭至今。

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隶属西南行政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万县专区。1952年9月,隶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6月,万县专区改为万县地区,巫溪县属之。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成立,万县地区改设为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巫溪县随属。2000年,巫溪县由重庆市直接管辖。

巫溪是巫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主要居住着汉族,有极少数土家族杂居其间,民风淳朴。那高亢悦耳的“五句子山歌”、激情跳跃的“薅草锣鼓”、如泣如诉的“巴山夜唱”、神秘莫测的“巫术表演”,更有那“十巫升降”、“白鹿饮泉”的传说,“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辉煌盐业史,绝壁上的岩棺、栈道,千年古观云台观等等,这些远古的积淀,诠释着“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深邃思想,展示着巫溪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丰富的自然资源

巫溪县幅员广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6033819亩,其中现有耕地面积637452.7亩,园地22828.4亩,林地3856188.3亩,草地466514亩,其他农用地184727.3亩,工矿用地115962.2亩,交通用地9227.2亩,水利设施1613.6亩,未利用地739305.3亩。

生态资源

现有林地467万亩,草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46.2%,野生植物1800多种,有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53种,野生动物350种,有大鲵、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6种,是重庆市森林资源第一大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17个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是全国绿色中药材出口基地县、长江中上游地区唯一的脱毒种薯基地、高山反季节生态蔬菜基地县。

水利资源

巫溪县以“溪”著名,有“到了巫溪,天下无溪”之说。境内有大宁河、柏杨河等12条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沿途大小溪流120多条,均属长江水系。年平均降水总量56.6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34.6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万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14.5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利用76.4万千瓦,开发系数高达92%。全县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62处,引水量285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6.07万亩。其中,水库有效库容94万立方米;中型引水渠一条,年引水总量1287万立方米,小型引水渠1003条,年引水总量1102万立方米。全县水域面积7.8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1.2%,其中河流面积2.7万亩,塘库面积0.3万亩,沟渠面积4.8万亩,可利用面积7.2万亩。

矿产资源

共发现矿产18种,104处,探明储量的有8种,开发利用的有32处。煤炭地质储量达2.1亿吨,石灰石可生产高标号水泥和优质电石的储量有6100万吨,盐卤总储量为8.4亿立方米,工艺大理石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墨玉305.2万立方米,菊化石7500立方米,云霞石25万立方米,紫红石25万立方米),古生物化石地质储量为311.1万立方米,磷矿探明储量406.45万吨,黄铁矿可采储量1996万吨,钒钼矿地质储量在3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V2O5含量大于0.80%,硫铁矿储量在300万吨以上、平均含硫在25%—30%,含铁在28%—35%,硅矿储量约1000万吨,平均含SiO2在98%以上。

旅游资源

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红池坝、千年古镇宁厂镇等生态人文景观,7大景区内有国家级旅游景点33个,其中红池坝和宁厂镇进入全市“7+4”大旅游格局。现在,三峡工程已全面竣工蓄水,巫溪旅游资源的性质、空间已出现新的变化,游客的可进入性、景区景点的可游性和卖点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新三峡旅游的重组中,巫溪已成为“峡谷旅游”的替代产品,“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水上旅游”的补充产品,更富特色和魅力。巫溪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峡郡桃源”之美誉,开发潜力大。辖区内既有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神秘古朴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的宁厂古镇吊脚楼,清幽峻奇的宁河峡谷风光,引人入胜的灵巫洞,神奇美丽的剪刀峰,临崖飞瀑的“白龙过江”,千古之谜“岩棺、栈道、野人”,有惊无险的大宁河漂流,扑朔迷离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红池坝,这里的“云中花海,锦绣草原”、天下奇观“夏冰洞”等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令人心驰神往。

便捷的交通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巫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县水陆交通便捷。境内的主干道公路和出境公路均已硬化或油化;大宁河航道110公里直通巫山县长江口岸;巫溪至奉节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沿渝巫公路可直达万州火车站、万州五桥机场和梁平机场;沿巫恩路可至陕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沿巫十路可达湖北十堰市;全县通信便捷,实现了与全重庆市联网、自动交换和国内外长话直拨,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

优美的旅游环境

近年来,巫溪县以“四城同创”为引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山水园林县城”、“生态旅游县城”、“环保模范县城”等创建活动,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宁古城古朴典雅;新城建设高楼崛起;城市环境整洁亮丽。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巫溪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为充分利用巫溪独特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巫溪县掀起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潮,加大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改造力度。大宁河碧波荡漾,竹排漂流有惊无险,令人爽心悦目;红池坝“云中花海,锦绣草原”辽阔迷人,游客无不心旷神怡;云台观高耸入云,万步云梯盘旋而上,直逼钟楼,俯瞰宁河,绝壁千仞,让人心生梦幻……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可为游人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2010年11月,以“巫咸古国,逍遥巫溪”为主题,巫溪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巫文化旅游节”。

美丽的巫溪,尽显山水之灵气,展示巫盐文化之精华。峡郡桃源,恰似一枚镶嵌在渝东边陲的璀璨明珠,已放射出迷人的光芒,敞开热情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编辑:黎定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