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要赢
3584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从史蒂夫·乔布斯开始说起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在审视一个成功人士时,习惯在他身上寻找那些能迎合大众口味的闪光点,一旦找到就会把它无限放大,不去考虑它是不是这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在乔布斯率领Apple重新崛起之后,很多人都把乔老爷子的成功归结于“完美主义”和“创新精神”,但实际上,他在遭遇人生滑铁卢,被赶出Apple时,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创新者。人们热议的这两大闪光点并非是乔布斯重新崛起的真正原因。

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听一听和乔布斯争吵了几十年的比尔·盖茨的看法,他说:“过去,他总是咄咄逼人,什么事都不肯吃亏。我们斗了这么些年,他总是抓住一件事,然后不依不饶,但实际上这对他、对他的公司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现在他变了。至少,他能够放下过去的成见,和我们进行合作,这对他和他的公司是很有帮助的。”

事实的确如此。年轻时的乔布斯是个事事争先、彻头彻尾的“赢”主义者!

无论对Apple的产品设计,还是对待公司的员工,甚至是对待合作者,乔布斯总想成为一切的主导者,要求一切都围着自己来运行。结果就使Apple陷入了“赢”的死胡同: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再加上相关的第三方合作者一起联合起来对付乔布斯。在这样的形势下,Apple的市场销量低迷,公司利润停滞不前。

面对董事会的责问,乔布斯却依然是一副“主导者”的派头,这更让董事会无法接受。乔布斯和公司董事会的关系日趋恶化,终于,在1985年的4月,苹果董事会解除了乔布斯的职务。几个月后,乔布斯变卖股份,黯然离开了他一手建立的Apple。

1986年7月,离开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用变卖Apple股票的钱重新开了一家NeXT。很明显,乔布斯希望延续自己的“赢”哲学。

在NeXT,乔布斯变本加厉地奉行自己在Apple奉行的那一套,赢、赢、赢,什么都要赢!在“NeXTComputer”(NeXT推出的第一个产品)上,乔布斯要求用最好的原材料、最高规格的配置、最好的工艺,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卖最高的价钱、占领最大的市场。最夸张甚至荒唐的是,乔布斯在电脑电路板设计上,居然要求布局要有艺术感,他希望在方方面面都打败当时PC市场的老大,打败已经被他搞得半死不活的Apple。

结果,“赢”哲学的奉行者乔布斯这一次输得更惨。尽管他曾经成功地把美国联邦调查局这样的冤大头忽悠成为自己的客户,可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NeXT的产品总销量却少得可怜。

太尴尬了!太丢人!如果说当年的Apple是乔布斯创建的IT界神话,那么他的NeXT就是他制造的IT界笑话!

乔布斯的失败,可以称得上是“赢者”的失败,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如果一个人处处争先,时时刻刻都想让自己胜出,那么等待这个人的,注定是失败,而且会一败涂地。

我们从乔布斯失败的原因上,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

第一,“赢”是最终的战略目标,但不应该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战术手段。“赢”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包括乔布斯的这种“赢战术”。“赢战术”看上去似乎是实现“赢战略”最便捷的方式,但实际上,它却是阻力最大的一种。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渴望赢,当你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架在“赢”的位置上,就相当于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所谓“枪打出头鸟”,所有人都拿你当靶子,这时你再要想取得成功,阻力可想而知。乔布斯当初就是把自己逼上了行业公敌的位置上,导致整个行业团结起来阻击苹果公司,他又怎能不败?

第二,赢是一种非常态。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顺风顺水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嚣张”,别人不好说什么,但别人把你此刻的表现全记在心里。一旦你陷入逆境,当初你有多风光,这时候你就有多惨,别指望有人来拉你一把。因为人家可都记着你当初的“嚣张”,就等着这一天看你栽跟头,不落井下石,你就该烧高香了。

乔布斯不就是这么灰溜溜地从苹果公司离开的吗?要知道,当初他在苹果公司是何等风光、何等威风八面的缔造者。

在这里我借用网络上的一种说法,要多攒RP(人品)。平日里,别把姿态摆得太高,应该谦虚、和气,让别人去“赢”,让别人去冲锋陷阵,当炮灰和做垫背的被弄得头破血流时,再来收拾局面,好处就都是你的。

再讲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现在这社会,谁都想赢,几乎所有人都在争、在抢,很多“成功学”大师都在叫你怎么去争,怎么去抢。但是,我要反问一句:有用吗?这个社会,所谓的赢家也就那么几个,“成功者”的位置也就那么几个,多了就不“稀罕”了。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争抢。这时候,你要问自己:我抢得过所有人吗?我确定我就是那个最能抢的么?那些赢家都是最能抢的人么?那些胜利者的位置都是抢来的么?

所以,现在你需要的是冷静,不是狂热;是思考,不是盲从。不是别人说“要赢”,你就跟风似的往上冲。不冲,不代表就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反倒是冲得越猛,你可能死得越快。

多元世界“赢”的本质

乔布斯开始反思,到底是哪儿错了?最终,乔布斯想通了,症结就出现在了“赢”上面:自己什么都想赢,反倒成了彻头彻尾的输家。

乔布斯从执迷于“赢”哲学到最后的醒悟,这个过程花费了他十年的时间!岁月不饶人,这时的乔布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帅小伙,而是脸上爬出皱纹的小老爷子了。

1997年12月17日,乔布斯重回已经是满目疮痍的Apple。回来后,乔布斯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和微软的比尔·盖茨进行和解。

乔布斯能够主动示好,这可不是以前的“赢”主义者能干的事情!当初,比尔·盖茨的微软只不过是抱着Apple大腿的一个小弟。但是,乔布斯的盛气凌人把比尔·盖茨的微软一步步地推向了自己的竞争对手IBM那里,微软和IBM进行联手阻击,使他从此一蹶不振。

想当初,微软算得上是Apple的老冤家,而且在乔布斯的眼里,比尔·盖茨就是一个贼,因为他认为微软赖以起家的视窗系统实际上是抄袭Apple的麦肯金的图行界面。但是现在,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握手了,言和了。这标志着乔布斯的“赢哲学”彻底被遗弃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全新的“不要赢”的乔布斯和他的业绩,以便于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1998年,乔布斯的iMac成为了全美最畅销的PC。1999年,乔布斯推出iBook、G4和iMacDV。

尽管在2000年,Apple再次出现季度亏损,但一年之后,乔布斯推出的ipod一举终结了Sony的Walkman音乐播放时代,并且令Apple声威大震,财源广进。乔布斯的工作重心也从电脑上开始转移。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又推出了大名鼎鼎的iphone。关于iphone,显然不用多说。

2009年,乔布斯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十年最佳CEO,同时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现在,乔布斯的Apple是什么?是大家有钱一起赚。像ipod,已经形成了一个连带的产业链,不仅是Apple自己赚钱,相关的配件生产商也都跟着赚,比较有名的像Belkin、Griffin Technology、Altec Lansing等。大家在ipod上都有钱赚,所以也都愿意捧ipod。结果“得道多助”,乔布斯没想从这些配件商身上赢得什么好处,反而巩固了ipod的地位。再比如iphone,它上面的付费软件很多都是第三方提供的。

乔布斯没有像过去那样硬件捆绑软件搞垄断,就是因为只有舍得输,别人才会捧你,才能笑到最后。所以在这里,就揪出了一个“赢”的本质:你想击败所有人,成为大赢家的时候,你就会被所有人击败;你肯低下头来做输家,让别人赢的时候,别人才会把你捧上大赢家的位置。

鞠躬,才有压岁钱

一个人朝气蓬勃,有冲劲儿,走到哪里都有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取得成功最大的优势和资本。但是,问题都要辩证地看。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不肯低头反而会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障碍。

2010年底,有一部电影特火,名字叫《让子弹飞》,是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姜文拍的。这部片子很叫座,票房一路飘红。在这部影片里,张麻子有句台词,说要“站着把钱挣了”,结果“站着”挣钱和“跪着”挣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热血汉子嚷着要“站着”挣钱。

但是,我有几个问题:张麻子口口声声说要站着挣钱,他最后挣到钱没有?《让子弹飞》为什么票房这么好?当初的《太阳照常升起》票房为什么那么差?姜文为什么要拍《让子弹飞》的续集?

好了,现在我要说两句,张麻子最终没挣到钱,他连把椅子都没捞着,最后兄弟都散了,坐着马拉火车到浦东去了。到浦东做什么?跪着赚钱呗!《让子弹飞》大赚了一笔。这部赚着钱的片子和那部没赚着钱的《太阳照常升起》相比,究竟是站着还是跪着,明眼人心里有数!所以,热血归热血,朝气归朝气,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该跪着的时候,就要跪着。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要说为了钱,你就得“跪着”,只是要说这么一个道理:有时候,你必须得输,输了你才能赢。其实,这就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过年,给大人拜年,你得鞠躬,然后才能拿压岁钱,不鞠躬,这个钱你肯定拿不到,你更不能让大人给你鞠躬,这叫规矩。

在规矩面前,你就得鞠躬,就得做输家,为什么?规矩是一种保障,假如你按规矩来,出了问题,规矩就是你的免死金牌。

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想守规矩,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什么事都想唱主角,做赢家,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事业上屡遭波折。

就拿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来说,他很有才华,毕业时被学校优先推荐到一个很有名的台企做技术研发。但是,我这位同学有一个毛病,恃才傲物,什么时候都抢上句。到公司没多久,就开始挑毛病。

其实,这也很正常,一家公司,不管它做得多大,机制有多么完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问题在于,我这个同学就是得理不饶人,特别喜欢挑战老板。说句实话,他的老板还真的是很看重他,找他谈了好几次话,暗示他讲话要注意方法,起码要有上下级的规矩。

可是,我这同学很享受这种在老板面前耍威风的感觉,而且理直气壮:“我说得有理啊,凭什么让我改?”最终,老板忍无可忍,找了个借口将他辞退了。此后,他换了好几家企业,但是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到现在,不仅事业无成,当年的那些才华也都消磨没了。

我这位同学就是一个不肯“鞠躬”的人,结果就混到这步田地。所以,该鞠躬的时候你就得鞠躬,该跪着的时候你别站着鞠躬,该去输的时候千万别赢,这叫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做事,只有好处,没人会笑话你。

这,就是不要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