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要赢
3584200000002

第2章 不该赢,赢就是输(1)

人皆有争胜之心,但有些时候,人不可只顾眼前之“赢”而输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在适当的时候,人应该有“战略性失败”的勇气和眼光。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扮演合适的角色,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相反,在不该赢的时候赢了,实际上却是最大的失败。

有些人你赢不起

说起赢,我们很容易联想起赢带来的喜悦,不论是网球打赢,还是足球踢赢,都会给人带来难以言表的兴奋。

其实,人人都有一种心理趋向——喜欢赢,而讨厌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你都应该赢,事实上,赢也需要智慧,也要看是赢谁,找错了赢的对象,不仅赢不了,还会害了自己。

只有要懂得输,才会有机会赢。有句话说得好:“忍一时之屈,能成大事之机”。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汉文帝时,匈奴猖獗,时时侵扰。为了加强京城防务,汉文帝调了三支军队,分别在长安附近的棘门、灞上和细柳扎营,拱卫京畿。其中,周亚夫就负责主持细柳营的军务。

有一次,汉文帝去军营慰问将士。刚到周亚夫军前,就听驻军喝道:“将军有令,军中只有将军令,没有天子令。”

汉文帝一向德行厚重,并不计较,派使者去知会周亚夫,周亚夫这才打开寨门。

一进军营,文帝又被拦住了:“将军有令,营之中不许策马狂奔,只能慢行。”文帝只好拉着缰绳,一步步地“颠”到周亚夫的大营前。这时,周亚夫才不紧不慢地从大帐中走出,冲着皇帝一抱拳:“末将甲胄在身,当以军中之礼相见,就不跪拜了。”

汉文帝是个心胸宽广的人,很看重周亚夫的才能,并没去计较,还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接班人汉景帝,说“周亚夫治军严明,是关键时刻可以倚重的将军”。

在汉景帝执政期间,周亚夫屡立战功,被汉景帝封为丞相。作为一个托孤大臣,又屡建奇功,周亚夫的仕途应该很顺畅才是,但是由于他过于争强好胜,过于喜欢“赢”,所以给自己带来了悲惨的结果。

一天,汉景帝在朝会上讨论给匈奴降将封侯的事。周亚夫不同意皇帝的做法,他说:“这些匈奴降将,背主投降,如今要封侯,难道是要鼓励背主求荣的行为吗?”

景帝听了,心中一阵恼火,心想:我们跟匈奴交战已经多年了,回回败退,这一次是我们难得的胜利,这不正是我们大加宣扬,鼓舞三军士气的好机会吗?所以景帝把脸一沉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

皇帝言辞如此严厉,周亚夫本该顺坡下驴,再图后计。但是他不服输的性格这时候却体现出来,他为了和皇上赌气,竟然称病不出。景帝以为,周亚夫过几个月气消了,就乖乖地回来了。没想到,四年过去了,周亚夫还没动静。

为了缓和君臣之间的紧张气氛,汉景帝决定主动让步,请周亚夫吃顿饭。当然,身为一国之君,汉景帝也不可能就此作罢,也要借吃饭之机稍稍惩戒一下周亚夫,让他服软。他给周亚夫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没有准备筷子。实际上,汉景帝是在告诫周亚夫:想要筷子吃肉,你就得服软,求我。

周亚夫没想那么多,直接向内侍嚷道:“不给老子筷子,你让老子怎么吃啊!”景帝面沉似水:“我给你肉吃,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吗?”

周亚夫一愣,突然明白了“大老板”的用意,当即跪倒谢罪。景帝以为周亚夫服软了,摆摆手:“算了,还是起来吧。”哪知道,周亚夫起身后,甩甩袖子,二话不说,拍屁股走人了——我就是不认输!

景帝这次真的发怒了,知会廷尉:“此人,吾不用也!”廷尉体察圣意,随便抓了周亚夫一个把柄,扣上谋反的帽子,把周亚夫抓了起来。

周亚夫绝食五天后,一代名将,就这么饿死了。

周亚夫的故事是一出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就悲在周亚夫在该输时不肯输,在不该赢时偏要赢。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输赢本来就不是绝对的,总是想赢,最后反而会输得更惨。

做人有骨气,有傲气,这没有问题,值得提倡,但是要会分场合,分对象。你如果想和对方争出个输赢,就难免站在了对方的对立面上,成为了“敌人”,但有些人却掌握着你的前途命运,掌握着你的身家性命,对于你,这些人拥有绝对权力,你非要和这些人争个输赢的话,对于你自己来讲能有什么好处呢?即使暂时赢了,最后也难免输得更惨,实在得不偿失。

所以,即便你有能力,即便你再委屈,但是面对不该赢的人,除了输给他你别无选择。除非,你觉得你可以扳倒他或者摆脱他的影响。如果这天还没有到来,最好不要争赢好胜。

小人赢不得

中国有句古话叫“小人得志”。小人往往被人们贬低、责骂、排斥,但是小人为什么还能得志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人会演戏。老实人的努力别人未必能看到,但是小人的表演往往都很抢眼。

第二,小人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时间可以蒙蔽别人,成了自己领先一步的资本,从而得志。

第三,小人做事的目的性都很强,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令他们得到好处,好处堆在一起,他们就得志了。

由此可以看出,小人得志,有些时候是毋庸置疑的。相反,君子得志有时很难,这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第一,君子不愿装腔作势地演戏,他们觉着该是怎样就怎样,做事踏踏实实,能不投机取巧就不投机取巧,这样无论做什么,成本就高了。

第二,君子不喜欢装,不会表演作秀,这就很难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机会来临时不太容易发现,君子因此容易错失得志的机会。

第三,君子走的是正常路径,不喜欢玩“暗箱操作”那一套,他们很不屑于做这种事情,并且极其鄙视小人行径,觉得这是极为丑陋恶心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君子还会和小人对着干,别人搞小动作君子就揭发,所以不讨人喜欢,这也增加了达成愿望的难度。

第四,君子讲究公平竞争,不会打击对手,这客观上导致了对自己竞争对手的培养,使自己前进的阻力增加。君子在得志时不打压潜在的威胁,失意时又常常被别人提防、陷害,所以往往只能在底层打转,想要得志难上加难。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有人都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小人们往往会未雨绸缪,将未来的竞争者扼杀在摇篮里。君子却不这么干,他们对别人非常好,不管对方有没有威胁,都把自己的东西完全传授出去,只要人家口乖叫几声,就连家底都掏空了。

小人得志的这种状况很难发生改变。古往今来,小人得志的局面长盛不衰,秦朝丞相赵高是小人,唐朝重臣安禄山是小人,宋朝宰相秦桧是小人,简直数不胜数。

做小人可以在一时获利,但是绝不能长久。因此,为了赢得人生的最后成功,万不可去做小人。就拿曾经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来说,一些奶企就做了一回小人。现今,奶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下有人想到了走歪门邪道,结果三聚氰胺的事情就出现了。一开始,只是往奶源里加水,但是只加水又会影响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达不到指标标准,所以又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往牛奶里加兑三聚氰胺,而且号称是更好的牛奶。

诚然,这样的小人行径确实让这些丧失良知的奶企一时获利,赢了一回,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想想三鹿的结局便可知晓。所以小人做不得,更不能因为要赢,便使用一些小人的手段,因为到头来,会让你输得更惨。

小人做不得,但我们也不要为了赢而去得罪小人。在现实中,君子往往会和小人结仇,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完全相悖。对小人的一些手段,君子是很鄙视的,所以经常在不经意间得罪了小人。事实上你不能得罪小人,小人会暗中给你设圈套,假如现在你得罪他了,他更会明里暗里去整你。

就拿《水浒传》里的林冲和高俅来说吧。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武艺出众,人品一流,被人称为“豹子头”。高俅原本是个地痞,小人得势,成了太尉。在平日里,高俅的做派猥琐,为正人君子所鄙视。林冲因为自己的妻子受辱而冲撞了高俅,一下子成了高俅的眼中钉,结果林冲被高俅弄得家破人亡,逼上梁山。

小人得罪不起,不管他是你的同僚还是对头,不管他是你的上司还是你的下属,不管他是你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你都要尽量避免去招惹。因为小人记仇,小人不讲道义,小人不择手段。而且小人更容易一时得势,对得罪过他的人打击报复。那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话就是这个道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权力的支配者看上去很木讷,被支配者看上去很精明。我们在日常谈用人之道时也常讲,用人就要用比自己强的人,这样才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