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要赢
3584200000003

第3章 不该赢,赢就是输(2)

我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抱怨,我的老板或者上司就是一白痴,真看不出他哪儿行!但实际情况是,支配者真的就不如被支配者精明吗?那他凭什么能坐到今天的位子呢?换句话说,你的老板用人真的会用比自己强的吗?他不怕自己控制不了这些聪明人,不怕自己失权吗?你的上司真的不如你吗?那为何他做了你的上司而不是你成为他的上司?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实际例子:

志翔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外企,他当时心气儿特别高,工作也很理想化。

志翔那个部门一共六个员工,一个主管。在同事中有两个人给志翔印象最深,一个是刘某,一个是吕某。刘某是这个部门的骨干员工,在公司时间也有两三年了,很受主管器重。刘某也一向以老大哥自居,平时对大家都很照顾,大家有什么问题他都会帮忙指点。吕某看上去很温良,给人的感觉傻乎乎的,平时很少有表现,别人高谈阔论时他并不会发表意见,而且很多工作都做不好,总是请大家帮忙,大家看他实在构不成威胁,也就帮助他。

志翔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的时候,主管离职了,公司打算内部晋升,刘某理所当然的是大热门,志翔和另一个姓胡的同事也有希望。可是竞选结果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那个最不起眼的吕某升职了。几个同事虽有不服,但是事已至此又能怎样?配合工作吧!

吕某升职之后,依旧是一副温良的姿态,遇事经常向几个下属求教,而且态度恳切。没办法,上司不给力,当下属的就得多费神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志翔从人事那里得知,这次竞选,公司上层比较看好刘某和吕某。刘某不用多说,老员工,能力强,威信也不错;至于吕某,公司上层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虽然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吕某却是这个部门当中唯一一个所有工作都能按指标完成的人。

对于吕某的工作都能按指标完成,志翔大感意外。他仔细想想,不错,很多时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帮他,偶尔还会耽误了自己手里的活,结果没承想,吕某的业绩被帮成了鹤立鸡群一般出色。领导也觉得他做起事来沉稳,让人很放心。

当初在确定人选时,刘某遭到那个姓胡的暗算:姓胡的为了自己能够爬上去,在暗地里搞了小动作,把刘某的形象搞臭了。但是最终,吕某却出人意料地胜任了主管的位置。

志翔在工作中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坐在上位的人看上去很木讷?为什么上司看上去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请教下属?志翔终于明白了:这些人,实际上是最聪明的人!

在我们身边都有一些吕某这样的人,看起来很平庸、没有攻击性,什么事都不做赢家,因而看起来对任何人都构不成威胁。他们平易近人,即便你不欣赏他,但是你绝说不出他什么坏话;他们几乎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别人问,也要呆呆地想半天才说话,让你感觉他对自己没有威胁。他们平日里随大流,不拉帮结伙,也更没有人去巴结他们,但是一转身,好运气往往落在他们身上。他们遇到事没有主意,会向别人请教,甚至不耻下问,或者干脆只会下问。

聪明者输,笨蛋赢,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聪明的人总是在不该聪明的地方聪明,笨蛋大部分时间都是笨蛋,只是在不该笨的时候没有那么笨。

聪明人有两点不好的习惯,一个是好为人师,一个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都成不了人师,不仅当不了人师,往往一辈子都做学徒。为什么?因为你把自己会而别人不会的都教给别人了,这么一来,别人原本不会的现在会了,别人会的你却不会,你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当然,别人可能也会和你做交换,但是你怎知道别人拿来和你交换的,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别人有没有留一手,或者别人是不是在有意给你使坏?

也许这么说,显得太阴暗、太残酷。但是竞争就是这样,有竞争就有阴暗,就有残酷,特别是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所以,如果真的想赢,请收起你教化万方的慈悲,多装傻,多做学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自以为是就是自己觉得自己“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自己“什么都不是”。都说人贵自知,反过来,如果不自知,则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的人,往往会去尝试能力未及的事情,因而撞得头破血流。

有的人自以为是,让人看笑话,这还算好。一旦你自以为是,别人也相信了你有能力,这种情况是最糟糕的。人都是有嫉妒之心,你能力强,就会打压你,你能抗得住所有人的打压吗?何况“能力强”还是虚幻的。所以,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即便真的有实力,也不妨愚一把。

枪打出头鸟,欲赢则不达

事事都想赢,回回抢先锋的人,往往会输得很惨,这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枪打出头鸟。”有句歌词说“这是个批判斗争的世界”,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既然竞争无法避免,所以大部分人就会找准目标,斗争到底。

那么,是什么人更容易成为别人眼里的斗争目标呢?就是那些爱“赢”的人。

战国时期,赵括代替廉颇出战长平,结果被秦军消灭,战死沙场。据历史记载,秦、赵两国因为上党的归属起了矛盾,秦国派大军攻打赵国的长平,廉颇是赵国军方的首席将领,所以出战迎敌责无旁贷。

廉颇是骑将,平生都是在平原作战,长平的地势对廉颇不利,而且廉颇以勇著称,谋略非其所长,一旦上了年纪,勇气下降。结果廉颇和秦军作战不利,廉颇索性固守,和秦国打消耗战。

秦国越境来争,确实消耗不起。因此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而这个赵括呢,年纪轻轻却颇具名望。更关键的是,他处处喜欢当“出头鸟”,于是主动要求上战场,想在沙场之中赢得秦军,建立功勋。

赵括自幼随其父赵奢备战,是在军营里长大的。另一方面,像乐毅、田单这样举足轻重的大将也力挺赵括,何况还有秦国的谣言。就这样,赵括这只“出头鸟”便被赵王安排上了战场。因为大家都认为赵括能轻易打败秦军,所以赵王还给赵括下了死命令:“进攻为主,防守为辅”。这样一来,赵括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一般来讲,敢当“出头鸟”的人自然也有些能力,所以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赵括接连击退了秦军的进攻,赢得了几场胜利。但是后来秦国换将,派来了名将白起。赵括终于抵挡不住,最后兵败被杀。

赵括的这个下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赵国军中被捧得太高了。当赵国需要拿他当挡箭牌时,他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挺身而出。赵括被逼着和著名的军事家白起进行大决战,结果,这个“出头鸟”从此不可能再出头了。

不要赢的智慧所强调的是:做事要藏拙,做人要露怯。笨和聪明,往往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聪明人未必会交好运,会有好下场。凡事都精明,遇事不吃亏,到头来却处处受人压制,成为人们打击嫉妒的中心。反倒是一些看起来笨笨的人,平时经常被人欺负,谁骗他都相信,可到了关键时候,这些人却永远是屹立不倒的,甚至于占尽优势。

因此,这里提出三条原则,请你一定要谨记:原则一,无利不起早。

聪明和笨最关键的区别就在把自己的聪明用在什么时候。

真正聪明的人,平时看起来做事迟缓、发言木讷,跟他们说话半句懂半句不懂,做事情有时灵光有时不灵光。而当有利可图时,则很早就谋篇布局,先给自己占好地盘。任何有可能让他们获得好处,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事情,都会令这类人跳出来。他们也许不会冒得太起,却往往会和以往不同,变得聪明而灵活。

原则二,别和别人比聪明。

“聪明人”是惹人讨厌的,他们喜欢指点江山,什么事情都要拿来指导一番。很多聪明人喜欢装作有经验的样子,很容易就得意忘形。对于这种人,不要和他们比“智慧”,你可以放任自流,甚至可以捧他们几句,令他们的尾巴翘得更高。到时候,他们自然会成为“全民公敌”,到那时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心,因为所有人都会为他们制造障碍。

原则三,“活着”是最重要的胜利。

任何竞争,比的都不是谁赢了谁,而是谁生存的时间长,谁能活到最后。说白了,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毅力。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那些“常胜将军”,而是能在屡战屡败中熬到最后的人。就像楚汉之争的刘邦,不一定需要能力,但是要有经验,不一定需要魄力,但要懂得生存。

时间是最可怕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武器。所以,不管做什么,到最后,你会逐渐发现,那些大赢家都是些习惯性的“失败者”,但是他们“活”到了最后,他们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