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要赢
3584200000023

第23章 地底成海,人底成王:“谦和”的法则(1)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不顾一切地发泄出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顾全大局,以和为美?

愤怒或许可以让你逞一时之威,抒不平之臆,可后果呢,破坏的不仅仅是你和他人的关系,更破坏了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相较之于愤怒,谦和其实更能给人以成功。做个谦和的人吧,会让你更有力量!

谦和的法则

关于谦和,道教创始人老子就曾经这样夸奖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就是说:品德高尚的君子,总是显得谦恭、和善。

谦和是做人的根本法则。那么,到底什么是谦和呢?谦和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美德;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的策略,一种智谋。

因为只有心中怀有谦和的心态,才能不断地努力打拼,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只有心怀谦和的人,才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得到别人的关照和器重,从而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达到你所追求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关于“谦和受益”的传奇故事:

西汉开国名臣张良一天清晨在沂水圯遇到一位老翁,张良上前施礼。恰好老翁的一只鞋子掉在桥下,老翁呵斥张良让他帮自己捡鞋,语气相当蛮横。张良本要发怒,但转念一想,老人已是一大把岁数,遂于心不忍,帮他把鞋捡了回来。可是,当张良把鞋子递与老人时,不料老人伸出脚让张良帮他穿上。张良忍住怒气,恭恭敬敬给老人把鞋穿上。可是,没想到老人又故意把鞋蹬掉桥下,让张良又去捡来给他穿上。这样折腾了三次后,老人微微一笑,站起身下桥便去。

张良愣了半天,觉得老人不通情理,竟然连声称谢的话没说,觉得这位老人古怪离奇,便决定跟在他身后,看他行往何处,作何举动。

大约走了半里多路后,老人回头朝张良招手微笑,决定收张良为徒。张良一听,赶紧跪在地拜师。于是,老人要张良五日之后,在此会他。

五日后,张良按约定原地迎候老人。结果老人已先他在此。

老人气愤地罚他五日后再见。又过五日,张良一闻鸡鸣,便即前往,可是老人又已先到,仍旧责他迟到不敬,要他再过五日,准时来会。又过了五日,张良一夜未敢睡,刚过黄昏,便去等候老人。这次终于比老人先到。老人很是满意,取出一书交给张良,然后扭头便消失了。

此书即为《太公兵法》,而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予《太公兵法》,并于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从此,张良不分昼夜,苦读不舍,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公。

张良的故事就是说明了保持一颗“谦和”之心是多么重要,因为“谦和”会在一个不经意间为我们带来人生的转机。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人的“谦和”多少有虚伪成分,因为他们把谦和当做一种策略,一种谋求同情和请求帮助的策略。他们将自己的欲望隐藏起来,就像一个富足的人却持大碗身着破衣向人乞讨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想要得到某种利益而又不能公开争取,其二是想要得到一个不计名利的好名声,所以,假装“谦和”,时刻对人对事戴上虚伪的面具。但是可悲的是,最后面具变成了脸,结果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了。

当然,如果你的谦和是发自内心的,那自然再好不过。当你真正成为一个谦和的人,你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因为当你懂得了谦和的时候,你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时就能做到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就能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就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而且对待自己也更有了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就不会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也不文过饰非,而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谦和是成功的法宝,是胜利的诀窍,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则使工作受到损失,重则会使事业半途而废。

下面的居里夫人的故事,就是对谦和最好的诠释。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朋友到她家里做客,朋友的孩子无意间看到了摆在柜台上面的一枚金质奖章,产生了好奇,想要拿下来玩。

这可不是一枚普通的奖章,而是英国皇家协会颁给居里夫人的,能够得到皇家协会的认可,对大家来说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一味要玩。朋友当即斥责孩子。

这时,居里夫人阻止了她的朋友,拿下了那枚奖章,放到朋友孩子的手里。同时告诉她的朋友,奖章只能代表过去的成绩,而人绝不能永远守着过去,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始终保持一种对事业的谦和的态度,她并不因为取得了巨大的荣誉就高高在上,而是胜不骄败不馁地面对所有一切。也正是在这种谦和的品格的影响下,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可见,谦和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相反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

总之,谦和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处世原则。只有保持谦和之心,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

虚心与心虚

关于虚心与心虚,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做过很好的诠释,他说:“成功的人往往都很低调,因为他们自信,所以选择虚心;只有失败的人才去张扬,因为心虚,所以需要靠搞掉对方来掩饰。”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越是外表看起来张牙舞爪的人,他们的底气其实越不足。而那些看起来“与世无争”的虚心者,才是真正强大的成功者。

虚心的人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往往都很低调,而心虚的人往往内心有鬼,所以总是靠张扬来掩饰内心的慌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更加显示了他的不安。

名震世界的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的格兰特将军,在消灭了南方的军队凯旋后,全国人民为他高奏凯歌。此时,如果他想要借此来炫耀自己的自傲的话,实在是一个好机会,而且没人敢对此指手画脚。因为经过一番苦战之后,南方的军队崩溃了,胜利属于他。他的对手,一位叫做“李”的将军却不得不在阿坡马托克斯县的审判厅里签下他的受降书。

在受降仪式上,李将军还是穿着完整的军服,而且是全新的,腰上佩着一把宝剑,应该是维吉尼亚省政府赐予他的那把剑。而格兰特将军穿的却是满身污渍的旅行服,并且是向一位士兵借的衣服,衣服肩上还戴着陆军中将的条子,因为只有这件衣服是完整的了。

从外表上来看,失败者似乎更加“理直气壮”,而作为成功者的格兰特将军却更显得低调。但是他能够在面对战败的对方首领时,不去骄傲地炫耀自己,而是谦虚地接受对方的投降,甚至用欣赏的眼光发掘对方的优点,这正是他为人的成功所在。

可以说,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就是懂得虚心,他们一般都很谦恭。其实他们有资本去骄傲,因为他们的成就自然会替他们宣扬。但是他们都是选择虚心地走自己的路,谦卑而柔韧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们都懂得,如果你对自己能否取得成就,或者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还有所怀疑,也还不知能否得到他人称赞的时候就开始自吹自擂,那其实就是在吹牛。如果一个人真正值得大家去称赞,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去自大,否则就是浅薄了;而一个浅薄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也是根本不值得受人尊敬的。

美国上议院有个议员叫迪普,他为人谦虚正直,面对升职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傲自满。下议院的一个老仆人曾经这样对别人说起迪普,他说他在下议院里干了三十多年活儿,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是还没见过像迪普这样即使从一个议员一下子当了部长,也丝毫没有改变他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事实上,迪普本人也极其反感他人的夸大赞扬。当他让出议长之职以拥护林肯政府时,一般人看来他应该受到何等热烈的欢呼和称赞,而他却低调地否认一切,并且善意地批评了别人对他的夸大赞扬。因为那时虽然迪普还很年轻,头脑却很清醒,他懂得谦虚的道理,所以并不因为别人对他夸张的称赞而自高自大。

迪普不仅仅是一个虚心的人,甚至会对别人的夸奖避之不及,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虚心的人在众人面前似乎总是不如心虚的人那样盛气凌人,但是他们赢得的却是更多人的尊敬和最终的成功。孰轻孰重,相信所有人都一目了然。

当你懂得远大的目标不可能一时间达到的时候,你就会懂得保持谦卑之心是多么重要了!因为此时,你的小小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比起你未来的宏伟蓝图,这才只是一个小小的跬步而已。懂得了这些,当面对眼前的小成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你就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了。如果你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便把尾巴翘到天上去,那你就准备着迎接失败吧。即便你做出了小有成就的事,也不能自以为是,而应该把自己的眼界放得更宽广些。否则,这种自大将会阻碍你进一步取得成绩,你就光顾欣赏自己的尾巴而忘记了前方的路了,最后,你只能可悲地死在羽化的途中了。

虚心是实现你的远大目标的最有效的助推剂。朋友们,带上虚心的心态上路吧!

输给朋友,赢得成功

何谓朋友?朋友就是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的人。但是,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朋友关系很可能破裂。因此,对好朋友也要客气有礼。

朋友也是需要面子的。但是,许多人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得罪了自己的朋友,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抢朋友的风头,处处表现得比朋友更优秀。这样的做法最终会让自己失去朋友。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此话一语中的,真实地点明了生存和成功的真谛。因为生活中就是这样,比如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我们在无形之中就会对其产生反感;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也可以说这是人之常情。世界上的许多著名成功人士如卡内基等人,就是牢牢抓住了人类的这个共同心理,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亨丽塔是纽约市中区人事局最得人缘的工作介绍顾问,但是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甚至可以说糟糕得很。在她初到人事局的头几个月当中,亨丽塔在她的同事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每天她都使劲吹嘘她在工作介绍方面的成绩、她新开的存款户头,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她曾经毫不掩饰她的骄傲之情。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接近她。

亨丽塔感到很苦恼,于是向她的老朋友诉苦。老朋友在听完她的整个经过后,只是告诉她一句话,要她懂得让她的朋友表现得比她优越。

亨丽塔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头,从此,她再也不骄傲地炫耀她的成绩了,只是在别人问起她的时候,她才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她自己的成就。慢慢地,她的朋友开始多了起来,同事也开始愿意跟她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了。最后,亨丽塔成为了纽约市中区人事局最得人缘的工作介绍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