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3584500000019

第19章 从小看到大的消费观(3)

(1)因为爱,便毫无原则、不加节制地给零花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太多,而且不加引导和管束,这样就让孩子逐渐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花钱领域的逐步扩大,孩子的消费欲望也在逐渐膨胀、变大。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很多父母都是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不充裕的年代,也受过很多苦,便希望在孩子身上补偿,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活得更开心、更富足。再加上如今整个社会的工作节奏都比较快,很多父母平常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便产生了一种愧疚感。为了弥补孩子和缓解自己的愧疚感,父母就会在金钱和物质上溺爱孩子,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毫无原则地无条件满足。而孩子呢?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他们慢慢会形成一种潜意识的错觉:获得金钱很容易,自己可以不劳而获地从父母那里任意获得金钱,而这些钱都是可以随意花掉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养成乱花钱、高消费的坏习惯,并且慢慢沦为金钱的奴隶和牺牲品。更严重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和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很可能沦为奢侈无度、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轻则成为人们眼中的败家子,重则为了满足各种不受控制的欲望而陷入犯罪的旋涡。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要有一个度,不可毫无原则,不能没有底线。如果父母真的想对孩子好,或者真的想要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也要先考虑明白,到底什么东西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什么是对孩子的人生真正有利的东西。父母千万不要娇惯孩子坐享其成的毛病,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需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取。

(2)用自己良好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在当前的商业社会里,对成年人而言,讲排场、讲面子、追时尚、追名牌等导致奢侈消费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成年人很可能已经为人父母,却还未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的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可以说,父母的消费习惯和金钱观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孩子最初对金钱和消费的认知。对于年幼而且判断力和独立意识都比较弱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很多行为和思维模式其实都在模仿自己的父母。因此,若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财富意识,父母首先要让自己以身作则。

小蛮是一个非常倔强的男孩子,父母平日有些不务正业,一有时间就会赌钱、打麻将。在小蛮高考那年,他仅仅考了400多分,成绩很不理想。小蛮妈妈知道后,就生气地骂儿子没用,不好好学习,斥责儿子长大后会和他们一样没出息。小蛮听了,只是冷笑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平时只知道赌钱、打麻将,麻将桌都摆到客厅里了,天天骂骂咧咧、吵吵嚷嚷的,我能念好书才奇怪吧!”

与此相反的,小蝶的父母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给孩子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小蝶的父母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虽然那年没能考上大学,只是念了一所中专院校,可是之后的十几年他们夫妻两人都没有忘了深造、学习。在怀着小蝶那年,妈妈就参加了自学考试;两年后,妈妈还自修了本科英语的全部课程;在小蝶考上初中那年,妈妈还获得了某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爸爸十几年来也参加了很多医学界的进修考试,各种“资格证”也一个一个往家里捧。父母还经常戏谑地对小蝶说,家里谁的学习劲头最足、成绩最好、成就最高,将来谁就能成为家里的“老大”。

在花钱和消费方面,父母也尽量为女儿做出良好的表率。他们从来不会乱花钱,也很少购买名牌奢侈品,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他们宁愿将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也不会随便交给女儿随意花掉。在父母这样的引导和教育下,小蝶对金钱和价值的认知也很独特,而且非常积极、健康。当年小蝶高考报志愿时,很多同学为了毕业后多赚钱都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和金融、经济有关的专业,只有小蝶选择了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决定学习前沿学科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小蝶又出国深造,毅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想要教育好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重要的是怎么做,然后让孩子跟着你做。那么,我国的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适度消费,量入为出

父母在消费时,要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购物,不要为了面子就不惜举债甚至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去购买一些奢侈消费品,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让整个家庭经济做到有计划、有规划地运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下家庭的收支状况。只要让孩子知道了家里的收支账目,了解父母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孩子就会自觉地压缩开支,量力消费,主动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当然了,压缩开支也要做到适度,最起码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消费需求,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适度”消费。

(2)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

别人拥有的东西,也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父母在消费过程中也要注意将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要跟风盲从,不要出于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另外,我们也应该注重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消费欲望。只有父母做到了这些,才能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做到这些。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件商品是否必需呢?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想一想买或者不买这件商品是否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3)坚持勤俭节约,避免奢侈浪费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重视和发扬。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父母们也要懂得一些消费技巧和方法,比如货比三家再选择、利用优惠券或者促销机会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也会注意“花小钱办大事”。这样不仅能够为家庭生活节省开支,还能够将购物技巧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灌输给孩子。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明白,即便我们不能给孩子一切,可是我们可以通过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一切。父母是孩子人生之路的第一位导师,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中获得营养的第一块土壤。孩子的未来之路会怎样,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杆和榜样。

父母眼中孩子的那些财富故事

巴菲特可谓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投资大亨,每当人们试图寻找他成功的原因时,都会从追溯他的童年故事开始。据说,他从小就对数字和股票情有独钟,5岁时就知道摆地摊卖口香糖了。

当然了,我们无法要求每个孩子从小都做一个“小巴菲特”,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会拥有不同的成长故事、人生烦恼、财富故事以及擅长的领域,不过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人生历程中必然会留下不一样的痕迹,父母在财商方面表现出来的财富意识和培养理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财富人生”。那么,对于不同的父母们而言,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你们是否注意到孩子的“财富”故事了呢?又是否考虑过不同的教育套路和方法会在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通过这种观察和分析,也许我们能够总结和发掘出更好的财商教育思想和策略,帮助孩子打造更优越的财富人生。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几个案例:

寓教于乐型:把股票当作游戏来玩

“唉,××股票今天又涨了,你昨天23.78元就卖掉了?真是亏大了!”也许你根本难以想象这话是从一个7岁的小男孩嘴里说出来的,然而这便是笑笑与爸爸之间的日常对话。7岁的笑笑不但是个小大人,而且还是个小股民呢。每天晚上放学回家,他都会熟练地打开电脑,点开一个炒股软件,认认真真查看股票的K线图。有时候,看完K线图后,他还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今天大盘涨了,爸爸那几支股票不知道卖了没?”

其实,不久前笑笑对股票还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这仿佛是一种“能让人挣钱也能让人赔钱”的东西。后来,有一次他无意间看到爸爸在电脑上操作股票,他看着那些复杂的数字和曲线图,满心好奇地以为是什么新款游戏,一下子便勾起了他的兴趣。

他不禁缠着爸爸询问那些曲线和数字都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看他这么感兴趣,便耐心地解释给他听。他听说这些东西能挣钱,就挺关注股票的涨跌,想知道爸爸是赚了还是赔了。

经不住笑笑的死缠烂打,爸爸一有时间就向他灌输一些股票知识。让爸爸大跌眼镜的是,小家伙还挺有天赋,不久之后就能将各种专业术语讲得像模像样了,将一些炒股常用的快捷键也用得得心应手。

妈妈看孩子又学会了一种新技能,心里既高兴又担忧。毕竟,玩股票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似乎都远远超过了一个7岁的孩子的承受范围。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们便慢慢放下了担忧,因为笑笑除了在放学时会跟爸爸交流一会儿,在心里计算一下股票的涨跌和爸爸的赚钱、赔钱问题之外,对股票操作并不热衷,平时也绝口不提。

每当将自己判断的结果告诉爸爸时,他都会瞪着大大的眼睛,得意地看着爸爸。而这个表情和他玩愤怒的小鸟之类的游戏得高分时的表情如出一辙。这时,父母才渐渐意识到,原来对孩子而言,炒股不过是一场类似的游戏。

笑笑妈感叹地回想起孩子最早接触的“财富游戏”,那是在孩子5岁的时候,她给笑笑买了一套“地产大亨”的玩具,游戏内容无非是通过模拟买地、建房、收租金的过程让孩子熟悉财富的支出和收益。结果,5岁的笑笑就会口算六位数的加减法来算租金了!那时,他还认真地对妈妈说:“花钱多的地方,赚钱也多,可见高投入才能得到高收益。不过,风险也比较大。”

一个几岁的孩子通过几个简单的游戏,就能明白“三高”——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道理,这不得不让我们叹为观止了。然而,笑笑父母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思想启蒙型:让孩子自己思考

王先生是一位网络工程师,有一个8岁的儿子——凡凡。他平时教育凡凡时,非常注重培养他的理财观念和独立思考能力。

有一次,凡凡看中了一支低音黑管,想买下来。王先生认为不合适,便拒绝了。之后,凡凡甚至考虑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零花钱去买。王先生知道后,为了引导他放弃这个念头,便耐心地和孩子聊天,认真地将利弊分析给他听:低音黑管作为一种木管乐器,在乐队中的确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是它吹奏难度太大,耗费人的体量也大,不太适合小孩子,且价格昂贵,就算现在买下来,以凡凡目前的吹奏技巧和身高体量而言,也很难胜任。所以,现在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提炼演奏技巧上,而不是过早拥有一支自己还无法驾驭的乐器。

谈话结束一周后,凡凡主动对爸爸说,自己已经接受了爸爸的建议,暂时放弃了购买计划。王先生听了,心里很高兴。因为,在他看来,孩子思考的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潜移默化地在接受理财意识的过程,而且他会慢慢懂得花钱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

王先生从来不主张盲目地向孩子灌输理财知识,而是更倾向于通过日常交流、实际消费例子来因势利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中慢慢懂得怎么赚钱、如何花钱、为什么要存钱等。他还经常告诉凡凡,父母努力工作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劳动回报,养活家庭。有时候,父母也会尽量掌握一些理财知识,学习投资理财,这也是为了让家人获得更富足的生活。

凡凡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教养下,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思考金钱的价值和用金钱来感恩。母亲节那天,凡凡主动要给奶奶和姥姥买礼物,他说:“今天是母亲节,爸爸妈妈也要给奶奶和姥姥买礼物。”家人听了孩子的话,心里都觉得非常温暖和欣慰。

实践总结型:把握每一个教育机会

小宇今年9岁了,父亲在拍卖所工作。2008年9月,父亲给他报了一个夏令营,到青岛去旅游。这是小宇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走之前,父亲告诉他,有300元交给老师保管了,书包里放了100元,口袋里还有一些零钱。结果,旅游回来,让父亲惊喜的是,小家伙不但没有乱花钱,还给父母、爷爷奶奶都买了小礼物,把家人都乐开了花。

小宇父亲说:“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重要的是让孩子去理解——理解生活和金钱的意义。在我看来,对于几岁的孩子而言,他很难真正掌控投资,不过至少可以告诉他一些理财的理念和知识。比如,出门旅游时,我把钱放在不同的地方,也是在告诉他一种投资理念——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支持他参加夏令营,一个人到各地去旅游,不仅是为了让他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让他自己管钱、自己料理生活开支,这样他会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