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3584500000024

第24章 用投资意识锻炼孩子的金钱认识(4)

附:西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投资?

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模式可谓是千差万别,其中包括考试的形式和内容,而在孩子的投资教育方面,两者之间更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理财投资教育还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对于西方的家庭而言,不管父母多么有钱,他们也不会看着自己的孩子安享富贵、坐享其成。很多富豪和有钱人宁愿将家产捐给基金会,也不愿留给后代。比尔·盖茨就曾说过:“我的孩子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一点点财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是,对于中国父母而言,从古到今,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养家,然后希望留给子孙更多的金钱、家产,让他们衣食无忧,一出生就能坐享荣华富贵。

正是在这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的父母更倾向于教给孩子生存和赚钱的技能,让孩子自己创造财富,获得优渥的生存条件;而中国的父母则更倾向于将大把的金钱留给子孙后代,带给子孙安享富贵的物质条件。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社会的进程加快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家庭也诞生出了越来越多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可以让整个家庭中的人围着自己团团转,可是对社会、对财富、对人生的理解却单薄、脆弱得可怜。与此相反,西方很多家庭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外面打工赚钱。他们会告诉孩子,无论你想要什么,都可以独立自主地达成意愿——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投资理财教育如今还很薄弱,甚至很少会有父母让孩子独立地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更别说从小出去打工赚钱了。这样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形成投资或者理财的观念,甚至等自己手里拿着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通过投资让“钱生钱”,让财富不断升值。

而在一些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投资和理财教育是非常关注的,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财商的教育几乎渗透到孩子与金钱产生联系的所有环节之中。虽然,中国的家庭和西方家庭存在着很大的社会背景差异和文化差异,但是西方家庭里那些先进的投资和理财教育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案例一:8岁的“小当家”

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很注重对自己独生子的理财教育,而且认为理财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在儿子8岁的时候,他便开始教孩子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

7年后,在孩子15岁那年,法尔瓦诺不幸去世,留下了尚未成年的儿子。可是,对小法尔瓦诺而言,唯一幸运的是,“父亲已经将金钱世界的很多规律与法则教给我了。”

之后,小法尔瓦诺便独自担起了家庭重任,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案例二:让孩子自己决定投资项目

乔布夫妇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虽然有很多人向他们建议,不要让孩子过早知道自己将会继承的财产数额,不过他们并不这样想,而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她们一些投资知识。乔布经常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进行投资理财,在孩子10岁的时候就为他们各自办理了一个信托基金。在大女儿15岁时,他们还特意拿出4000美元让孩子用于投资理财。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学习投资理财,他们还为她介绍了一个不错的投资顾问,之后,投资决定权便被彻底移交到了女儿手中。几年之后,大女儿手中的证券投资组合已经非常优质了,而且获益颇丰,这在很多成年人眼中都是求之不得的。

案例三:割草赚钱,购买股票

小瑞安是帕特里克·朗的大儿子,在孩子13岁生日时,小瑞安提出想要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父母商量之后,满足了儿子的要求。自从得到一台割草机之后,小瑞安一有时间就会开着割草机去给别人割草赚钱。在那年夏天,他通过给人割草一共赚了600美元。

对于这笔钱,帕特里克·朗建议儿子用来投资一些理财项目。瑞安经过仔细考虑和精心挑选后,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瑞安开始对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财经报纸和有关投资理财的书籍。

幸运的是,瑞安的第一次投资收益不错,赚了一些钱。瑞安8岁的弟弟在看到哥哥在一个月内赚了200多美元后,也开始做起了股票买卖。一段时间后,小哥俩已经赚了好几千美元。

案例四:投资麦当劳

劳拉·舒尔茨住在纽约市,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儿子最喜欢的餐厅就是麦当劳,而且一直对它“忠心耿耿”。既然儿子这么喜欢麦当劳,劳拉·舒尔茨就想了一个好主意来吸引孩子对投资理财的兴趣——给他买麦当劳股票当生日礼物。

在儿子6岁那年,劳拉·舒尔茨送给儿子第一只股票。之后,每年都会递增。这种方式果然引起了儿子的兴趣,他每次去麦当劳就餐,都会仔细考察餐厅的环境、服务、就餐情况等,还会给出一些建议。每次收到麦当劳公司寄来的年报,他都会认真阅读。劳拉·舒尔茨自豪地说,这些股票不是一般的玩腻了就会扔掉的玩具,它是一个良好的媒介,帮助孩子从中收获理财知识和投资经验,这些东西将会伴随他一生,给他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收益和改变。

另外,经过多年的积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股票在整个麦当劳公司也占据了一定比例的份额。

案例五:让孩子打一份工赚两份钱

为了鼓励孩子自己打工赚钱,生活在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满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经验:让孩子打一份工赚两份钱。唐恩·里士满有三个儿女,他为每个孩子都设立一个基金,规定孩子们每赚到1美元,他就在基金里再投入30美分。这样一来,每赚1美元不仅能够得到打工钱,还能得到父亲的奖励,岂不是打一份工赚两份钱吗?在这种方式的引导和激励下,孩子们打工赚钱的积极性也很高涨。

孩子们会帮别人整理草坪、照顾小孩子、做些农活等,他们赚来的钱就像孵蛋的母鸡一样越来越多。在孩子们上大学之前,他们几乎能赚够大学学费了。

案例六:培养孩子们理财的耐心

拉尔夫·布里斯托的女儿凯瑟琳从小就很有经商头脑。15岁时,凯瑟琳就通过担任露营队的顾问而获得了第一笔正式收入。拉尔夫·布里斯托建议女儿将这笔钱存入个人退休账户,并且仔细解释了储蓄和投资的优势,如复合利率较高等。不过,在父亲长篇大论之后,凯瑟琳却道:“等等!我听出来了,你是说,我要再等上四十多年才能取出那笔钱?”

拉尔夫·布里斯托耸耸肩,说:“当然到时候你取出来的肯定不止这点钱了。”

凯瑟琳为此和父亲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终凯瑟琳还是认同了父亲的看法,因为父亲的一个观点最终说服了她:“在投资理财中,耐心很重要。亲爱的,你还需要培养点耐心。”

就像这些例子中体现出来的那样,从孩子成长的点滴中发现契机,对孩子进行科学、有规划的理财和投资教育,这能够帮助孩子尽早地达到经济自由,获得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在成年之后的社会生活中,他们也能避开很多财务陷阱,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结合这些案例,参考西方家庭的财商教育方法,再综合考虑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建议以供参考:

(1)帮孩子养成正确的收入意识

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有一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是孩子要花的钱,从来都不会吝啬。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财商和投资理念并没有一点好处。这会给孩子一种“赚钱如此容易”的错觉,可是等到孩子们成年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赚钱是如此不易,生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时候,他们心里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自卑感和茫然失措、彷徨无助的心理。这对其一生的影响几乎是灾难性的。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收入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或者通过打零工来赚零花钱,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2)培养孩子正确的支出意识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孩子都能从父母手中领到零花钱,而乱花钱、理财能力差、盲目高消费等现象在90%左右的孩子中间都存在。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支出意识,就要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在生活点滴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尤其要杜绝炫耀、攀比、超支消费等问题。另外,收入意识和支出意识应该是相互结合的,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应该怎么花出去,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这样能够增强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自控能力。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储蓄意识

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存钱罐,用于储蓄;等孩子年龄大点,就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银行储蓄账户,鼓励孩子将钱存入账户,并且将利率和基本的理财知识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们的储蓄意识。

另外,当孩子看到自己特别想买的贵重商品时,父母不要慷慨掏钱,应该建议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将平时的零花钱一点点存起来。

(4)引导孩子适当投资

当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财意识,而且在长期的积累下已经具备一定金额的储蓄额后,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投资。刚开始,最好让孩子尝试一些稳健的投资产品,帮助孩子理解怎么让“钱生钱”,学会灵活利用金钱。在这一阶段保险、债券、基金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一方面能够让孩子看到通过投资和理财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因为风险较小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