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在北京市的街道上溜达。有一个老爷爷蹲在繁华的路口,拿着一沓《北京晚报》叫卖。
这时,这位年轻的父亲掏出钱,让女儿在老爷爷那里买了10份报纸。等女儿买回报纸后,父亲便跟她商量,让女儿换个路口将这些报纸原价卖出去,看看得花多长时间。
在父母的帮助下,女儿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卖出了10份报纸。然后,父母又让孩子去问问那个老爷爷,卖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女儿一问才知道,原来一份报纸的利润不过几分钱。女儿默默算了一笔账,知道自己花了几个小时不过才挣到几角钱。
那一刻,她明白了父母的用心,主动对父母说道:“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
在这个故事里,那对年轻父母可谓是用心良苦,为了让孩子明白挣钱的不易、懂得节俭的道理,他们才特意陪着孩子做这件事。
现在,孩子们随便浪费东西的现象可谓非常常见,很多孩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节俭的意识。某所小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的现象:
在这所小学里,清洁阿姨、老师或者校工在平时捡到学生的物品时,都会交到学校的杂物间,等待认领。大到衣服、足球,小到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很快杂物间就堆满了,可是很少有学生去认领。有时候,学校会通过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可依然无果。
后来,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家长会,教导孩子们节俭,并且让家长带孩子认领物品,最终也只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去了,其他物品还是无人过问。
有句老话叫做“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成功的人可能是由节俭开始的,而一个人的失败也可能是由奢侈浪费造成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豪,这个朴素的道理都适用。节俭可以说是一个成功者的重要品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懂得劳动的价值、金钱的意义,做出一番事业来。
当然了,其实不懂节俭并不是孩子的错,我国的父母或者社会成年人需要为此负责任。为了引领时尚、引导消费,无数商家、厂家、成年人、广告商抛弃了节俭的概念,努力让追求时尚、买奢侈品等变得深入人心,甚至植入了孩子的消费意识中。很多父母出于溺爱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给孩子零花钱也没有节制。
另外,很多父母身上也存在着奢侈浪费、追时髦、讲排场、喜新厌旧等不良消费习惯,而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慢慢形成了这种消费陋习。还有一些人,他们自身便曲解了节俭和奢侈的概念,认为节俭就代表着贫穷、没有尊严、被人看不起,因此不管有钱没钱、收入是否能够支撑这种高消费,只喜欢讲排场、爱面子,以节俭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实际上,这些人都不懂得节俭的真正含义。
节俭代表着节制有度、不浪费,这是一种理性而光荣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比如,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中国富豪李嘉诚等,他们虽然都是世界富豪,可是都非常注重节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将节俭的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节俭这种品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事业成败都有着很大影响,比如,节俭能够帮助孩子远离物质世界的烦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事业上,有助于孩子未来的成功;节俭是孩子重要的精神财富,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出不怕挫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节俭能够帮助孩子体会他人的辛苦,培养爱心,这对孩子健康人格、高贵品格的形成都非常有利。总而言之,节俭绝不是代表着耻辱,也并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孩子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品质。
想让孩子从小学会节俭,让孩子吃点“苦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泡在蜜罐里长大、从没吃过苦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明白金钱的得来不易,自然也不会懂得珍惜。有些孩子从来没有受过什么苦,吃穿、玩具等都要最好的,什么东西都是越高级越好,他又怎么可能懂得节俭呢?
不过,有很多父母也开始认识到:想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出息、有追求的人,必须让孩子明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道理,这是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长期积累,培养出孩子节俭的意识也需要父母从小开始着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1)营造节俭的家庭生活氛围
李刚是一个11岁孩子的父亲,然而,儿子方方最近却干出了一件事,让他大惊失色。
那是期末考试公布成绩之后,方方的成绩在班里排名前十,他为了“庆祝一下”,便邀请了几个朋友到一家豪华酒店吃饭。结果几个孩子在酒店里大吃大喝一通,花了好几百元钱,最终还超出了预算。方方不得不打电话给爸爸,让爸爸带着钱来解围。
李刚没想到孩子请同学吃饭,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便训斥了儿子几句。没想到方方却甩出一句:“不就是几百元钱嘛,这也是跟你学的啊!”李刚听了,气得干瞪眼,一筹莫展了。
后来,李刚在聊天时,随口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一个同事,还抱怨说:“现在孩子真太能花钱了,根本不把钱当回事,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管教了!”
这位同事听了之后,告诉了李刚这样的事实:其实,孩子说得也没错,李刚平时花钱也挺大手大脚的,孩子说“跟你学的”也是事实。
李刚平时花钱也没啥计划,总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没个节制,还经常将一句口头禅挂在嘴边:“什么是零钱?百元大钞就是零钱!”
李刚仔细回忆了一下,一周前自己因为顺利通过了某项任职资格考试,便邀请了一帮亲朋好友到酒店大吃了一顿,方方自然也在席间。等到结账时,方方亲眼看到父亲请一顿饭,就花了一千多元钱。李刚吃得油光满面,还骄傲地对儿子说:“儿子,咱不差钱!”这么一想,儿子可不就是跟自己学的吗?李刚顿时懊悔不已。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见,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他们并不认为随手打出租车、花几十元钱吃肯德基或者花几百元钱请客是奢侈行为。可是仔细想来,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却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自身的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最终导致了这一后果。
因此,要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父母有必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做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表率,就很难让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于那句“我是跟你们学的”也会成为孩子心中的真实写照。
(2)帮助孩子理解节俭的价值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也是生活的必需。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对看到奢侈浪费行为进行批判,对节俭行为给予赞赏。与此同时,让孩子亲眼看看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有助于孩子理解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让孩子明白省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渡过难关,也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渡过一个坎儿。
(3)让孩子珍惜日常用品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旧的东西用完了或者不能用了,才能花钱买新的。无论是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还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书,都应该好好珍惜。在帮孩子买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橡皮时,不要一次性买很多,否则容易让孩子形成“还有很多,不必珍惜”的潜意识。
(4)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在金钱和物质方面攀比,只会让孩子失去勤劳朴实的品质,陷入物质享受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比品德、比劳动、比学习,切不可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用的文具高档等。
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也缺乏爱心,觉得从父母那里获取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有父母反映孩子只知道享受,性格太过自我,从来没有想过给予,也不会体谅他人……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只求被爱,不知回报;只懂得受惠,不知道回报;只知索求,不知感恩。
如今,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孩子往往被看成是小太阳一般的存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子都在围着这个小生命打转。父母从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恨不得将所有能够给予的东西都给孩子,倾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教育环境。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从不求回报。然而,父母的这种奉献精神和极端的态度往往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父母、亲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从父母那里获取任何东西也都是应当的。由此,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如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怎么关心别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等。
可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必须懂得感恩,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也倡导感恩,为了发扬感恩和回报精神,人们创造了感恩节。虽然感恩节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是感恩精神却是在哪里都适用的。而对孩子而言,最应该感谢的无疑就是父母。
可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对父母感恩。造成这种结果除了社会氛围的影响之外,也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系。很多父母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要知道这对孩子的性格完善和行为习惯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品德,帮助孩子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还能帮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
豆豆的爸爸靠打零工赚钱养家,妈妈在菜市场附近摆地摊卖菜,一家人在城市里辛辛苦苦地维持生计。父母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豆豆身上,有道是“相亲相爱苦也甜”,只要孩子懂事,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豆豆的父母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可是,事实上豆豆在日常生活中,只知道找父母要钱,从来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何为感恩,这让他们困惑不已。豆豆虽然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里,可是在父母的纵容和宠爱下,花钱从来不知道节制,在学校还被同学们误以为是富家子弟。
自从豆豆上小学以后,父母都尽可能让他吃得好、穿得暖,因为害怕孩子在学校被人看不起,就算借钱也会给孩子买昂贵的零食、衣服、玩具,只要别的孩子有的豆豆也从来不缺。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种行为反而让孩子染上了攀比、炫耀的习气。只要看到别的孩子买了新鲜玩具,豆豆便嚷着让父母也给自己买。不管他到底能不能用上,只要能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一下,他就觉得很高兴。
平时,豆豆也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总是动不动就张口要钱。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撒泼耍横。在孩子的哭闹面前,豆豆爸妈也只知道由着孩子,一次次妥协。
有一次,豆豆想买一个新书包,妈妈拒绝了他的要求。她告诉豆豆,最近家里经济紧张,爸爸一直没有找到活儿干,况且以前的书包也没有坏,还能用。结果,豆豆一听妈妈不肯买,便拉下脸,开始坐在地上哭闹,还威胁说,要不给买新书包,就不去上学了。豆豆觉得同学们看到他还背着旧书包,肯定会瞧不起他。妈妈看豆豆实在闹得厉害,最后只好咬咬牙,给豆豆买了一个新书包。
看着孩子背上新书包、兴高采烈去上学的样子,豆豆妈妈却心头沉重,有着难言的酸楚……
鉴于孩子这种不知道感恩和体谅父母的心态,我们建议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让孩子感念父母的恩德
其实,就算孩子不懂感恩,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大部分责任还是在父母身上,很多时候这种情况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所致。如果父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感恩的榜样,并且辅以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必然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会感恩与回报。
让孩子学习感恩,首先便要让他明白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不仅是孩子在血缘上的至亲,更是养育孩子长大成人、教孩子人生道理和生存技能的亲人,如果连父母的爱和恩情都不懂得感念,孩子就更不会懂得感念他人的好与恩惠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必须感念父母的恩情,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还养育我们健康长大;感念老师的恩情,因为他们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学会思考;感念朋友的恩惠,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陪伴和关爱,让我们的人生旅程不再孤单……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孩子们还会懂得回报,以实际行动体谅和帮助父母。
(2)教孩子孝敬长辈
如今,在父母、亲人溺爱和娇惯下长大的孩子经常表现出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的态度,对待长辈也缺乏尊敬和孝顺之意。孩子总认为,父母或者长辈无论对自己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又怎么会产生回报和孝敬的意识呢?
可是,当我们感叹孩子不懂感恩或者不懂得孝敬长辈时,也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当好父母了吗?在言传身教和人格培养方面,自己真的尽到了应有的责任吗?
孩子不懂得孝顺长辈,这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还是因为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长辈,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又怎么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呢?只有让父母拥有了一颗孝心时,才能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里种下孝顺的种子。而对孩子而言,懂得感恩和孝顺长辈会成为他人生中不竭的动力,促使他飞得更高更远,拥有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