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了“安健环”管理委员会,组织策划“安健环”管理体系,修编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负责“安健环”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公司将在下一阶段通过开展“安健环”风险评估;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设计;试运行与保持;审核、认证等阶段,确保2007年9月通过外部星级评审。
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将多渠道、全方位宣传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体系知识,制订实施详细具体的安健环管理体系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骨干和专业人员,确保体系推行工作的水平。
同时,把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围绕年度生产、经营、基建等目标,将推行NOSA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和“精细化管理”、“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相结合,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北电公司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确保“安健环”管理体系的科学、规范、有效运行,培育公司全员“安健环”品质文化;将三标和NOSA管理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建立具有北电特色的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社会、企业、员工”的三者和谐,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主人翁精神,进而把“以人为本、基于风险”的理念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健环”企业文化。
NOSA五星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并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一种综合“安健环”管理系统,共有五大部分72个元素。它不仅强调合格与否,更强调持续改进,采用具体、系统的评分制度进行星级评审,以激励企业改进的积极性。它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有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包括五大部分:一是建筑物及厂房管理(11项);二是机械、电器及个人安全防护(17项);三是火灾风险及其他紧急事故的管理(8项);四是事故记录与调查(5项);五是组织管理(31项),这5大类共72个元素,涉及的项目基本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内容。它通过对每一项元素从“四个层次、三个方面、五种等级”进行综合计算,衡量出该项元素风险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四个层次”是指:风险意识、文件制度、依从性、实施效果。“三个方面”是指:安全、健康、环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健环”。“五种等级”是指:0、25、50、75、100五个得分等级。
随着NOSA管理系统在国际上的推广,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引进这种管理技术。这套管理系统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及职业道德、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公司效益、改善沟通和合作关系、减少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损失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精细化运营EAM系统,控制维修成本
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主要特点为设备资产数目庞大、种类繁多或单台设备的资产价值高,提高维修管理水平,控制好维修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所在。
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能源行业,设备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对维修保养的要求比较高,对维修管理要求水平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生产,有些关键设备或配件必须确保一定库存,而不能按照零库存的管理思想去管理;其次,资产设备数目庞大,各种备品备件需要储备多少的规律很不容易掌握。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有可能因为个人的使用方便而增加能耗;对于维修成本消耗比其设备价值都大的设备,难以确定是否报废;对于那些频出故障的设备,难以进一步探讨维修是否科学,从而造成了维修成本的提高。所以,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没有精确的设备维修管理,确实很难做到科学的成本管理。
EAM管理系统正是在基于大型设备维修成本控制上提出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资产、设备台账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同时实现信息集成和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已经开始使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4月29日,作为天津市电力公司的试点单位,高压供电公司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验收。公司在充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条件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安全水平提升为目标,以设备状态评价为核心,以加强基础管理为手段,规范设备管理流程,落实安全责任,强化设备运行监视和状态分析,在提高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检修和试验成本,合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公司依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对网内35千伏以及35千伏以上的设备进行状态评价。根据设备评价结果,结合设备风险评估,制定检修策略。对质量好的设备适当延长检修周期,避免了对设备的过修问题。对老旧设备以及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缩短检修周期,并且在计划停电检修之前提前安排红外检测、油色谱分析等带电检测手段,全面检查设备存在的隐患,在停电时做到有针对性地检修,避免对设备的失修问题。
通过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公司在整体装备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减少了检修总量和停送电操作次数,提高了电网和人身的安全水平,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做到集中有限资金解决生产中电网、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高压供电公司已经制定了《高压供电公司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实施方案》,将状态检修工作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同时,进一步优化设备检修模式,努力降低设备检修成本。
具体来讲,EAM是以企业资产及其维修管理为核心的商品化应用软件,它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工作单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资产管理、作业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报表管理、检修管理、数据采集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管理、决策分析等可选模式。可见,资产管理系统管理范畴覆盖了和维修相关的所有因素,管理对象很明确,是一种管理专业性很强的系统。
EAM系统的核心模块是工作单管理系统,它是将采购和库存连接起来的一座桥梁。工作单管理系统要求无论是普通的事故报告,还是紧急抢修,或者计划性的维护,其所有信息都应该保证完整地记录,包括所需员工的技能、工具、计划的工作时间,实际发生的工时,安全措施,还有工期进度,物料消耗等。每个工作单都记载了具体设备,具体的维修对象、维修人员、维修工具、维修消耗物料,同时也能够统计出每次具体的维修成本。
通过EAM系统,能够将数目庞大的设备、配件、维修内容等都管理起来,因而能够做到维修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这种精细化管理几乎解决了资产维修成本控制的各种难题,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极大地降低了因维修不当而引起的成本消耗,是一个适用于高能耗企业的实用性管理工具。
无废工艺,将环保应用于生产和服务中
20世纪50年代初,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熊本县的一个叫水俣镇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患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精神失常的病人,这些病人经久治不愈,就会全身弯曲,悲惨死去。这个镇有4万居民,几年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种病状,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发现此类症状。经数年调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
在一些国家,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任意向自然界排放各种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大气和水源的污染,造成社会公害,引起许多疾病,使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其中“水俣病”就是举世闻名的日本公害之一。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为水俣病。
1923年,新日本窒素肥料于水俣工场生产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由于该工厂任意排放废水,这些含汞的剧毒物质流入河流,并进入食用水塘,转成甲基汞氯等有机汞化合物。当人类食用该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生物时,甲基汞等有机汞化合物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造成身体扭曲致死。
鉴于“水俣病”等工业灾难带来的后果,企业的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正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清洁生产的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采取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