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忠诚创造卓越
360500000015

第15章 忠诚就是用生命去执行 (3)

1916年,作为美国墨西哥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副官的巴顿,曾有过一次送信的经历。巴顿将军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有一天,潘兴将军派我去给豪兹将军送信。但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豪兹将军的情报只是说他已通过普罗维登西区牧场。天黑前我赶到了牧场,碰到第7骑兵团的骡马运输队。我要了两名士兵和三匹马,顺着这个连队的车辙前进。走了不多远,又碰到了第10骑兵团的一支侦察巡逻兵。他们告诉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因为前面的树林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我没有听,沿着峡谷继续前进。途中遇到了费切特将军(当时是少校)指挥的第7骑兵团的一支巡逻队。他们劝我们不要往前走了,因为峡谷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而他们也不知道豪兹将军在哪里。但是我们继续前进,最后终于找到豪兹将军。”

莱瑞·杜瑞松上校也是这样。

莱瑞·杜瑞松在第一次奉派外地服役的时候,有一天连长派他到营部去,交代给他7件任务:要去见一些人,要请示上级一些事,还有些东西要申请,包括地图和醋酸盐(当时醋酸盐严重缺货)。杜瑞松下定决心把7件任务都完成,虽然他并没有把握要怎么去做。果然事情并不顺利,问题就出在醋酸盐上。他滔滔不绝地向负责补给的中士说明理由,希望他能从仅有的存货中拨出一点。杜瑞松一直缠着他,到最后不知道是被杜瑞松说服了,相信醋酸盐确实有重要的用途,还是眼看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摆脱杜瑞松,中士终于给了他一些醋酸盐。杜瑞松回去向连长复命的时候,连长并没有多说话,但是很显然他有些意外,因为要在短时间里完成7件任务确实非常不容易。换句话说,即使杜瑞松不能完成任务,也是可以找到借口的。但是杜瑞松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找借口,他心里根本就没有过失败的念头。

其实,服从命令不只是军人的执行原则,它广泛适用于军队、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任何执行都必须从服从命令开始。后来,一手塑造了联邦快递的弗雷德·史密斯感慨地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公司中,我们也需要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才能很快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弗雷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同的是,在联邦快递里,绝对服从的不是上司的命令,而是员工自己的使命。上层的意愿不会直接形成命令,而是渗透到每个员工的使命里,员工在行使使命的同时也让命令得到了执行。

“运送包裹,使命必达”是联邦快递的使命,也是每个联邦快递人的使命,面对这个使命,每个人除了绝对执行,不允许有任何借口。背负着强烈使命感的联邦快递人用自己绝对服从的行动捍卫了公司的使命。

1998年,宾夕法尼亚州发生洪灾,纳克小镇被大水包围。当时,联邦快递有一笔业务,每周五为小镇中的一位病人递送药品。这天到了周五,大水没有丝毫减退的趋势,想到小镇中的病人此刻可能正处于病痛中,急需药品送达。当地的递送员杰克决定涉水去送。他将药品安放铁盆中,半泅着到达小镇,及时把药品送到病人家属手中。杰克也因此获得了联邦快递授予的“金鹰奖”。

2000年,有一个客户从国外快递了一些药给一位中国病人。因为天气原因,飞机航班延误了,又赶上春节假期,一位姓李的员工放弃自己假期,坐了两天火车,最终及时把药送到客户手上。

这些优秀的联邦快递人在执行使命时,从不找借口,他们想到的只有:执行,执行,送达包裹!他们用绝对服从使命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了他们不辱使命。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他的话,代表了很多老板的心声。

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也是执行者的第一美德。服从就是要严格遵照指示办事,它要求员工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地服从上级安排的任务,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念。没有服从,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都无法建立和推广下去;没有服从,任何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者都无法施展其策略;没有服从,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实现其目标。

服从必须不折不扣,无条件执行。任何企业的目标、计划、制度、纪律和文化的形成,都是管理者长期努力的智慧结晶,这些东西一旦形成了,任何人都必须百分之百地支持和无条件地服从。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并毫不动摇地履行,公司的计划、制度、纪律和文化才能得到贯彻执行,目标才能圆满达成,否则,再好的规划和制度都只能落空。对于个人来讲,坚持这一原则,任务就能完成,目标就能达成,理想才能实现。

服从必须以尊重和相信上司为前提。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应该懂得尊重上司,如果需要你发表意见的时候,尽己所能,坦而言之。一旦上司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抱着尊重,坚决服从的态度努力实行,绝不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善于服从的员工会掌握火候,对于比较容易的任务,从不轻而视之,而是谦虚接受,授权完成;对于艰巨的任务,也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慎重执行。

小事做到位,100%算合格

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这一件事就有可能对某一单位、某一宿舍、某个人产生百分之百的影响。

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又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杰克在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生气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于公司业务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都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运营完全搞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说,“你用他们的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有收获又出了气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

一年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能力不断提高,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不要只知道抱怨,却不反省自己,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老板心目中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在做事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计划,了解自己的实力,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力争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会快乐。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一丝不苟的美德是多么难得,不良的工作作风总是会在公司四处蔓延,要想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十分少见。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告诫每个孩子:

“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处都有散漫粗心的人,只有那些善始善终者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将这些员工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很多公司可能一直都在反复强调着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一切要求尽善尽美。”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的原则。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