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战胜糖尿病,我也是医生
3609800000007

第7章 科学确诊糖尿病(1)

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为什么有些人空腹血糖比较正常,却是糖尿病患者呢?

确诊之前,有的人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有的人是疲倦,还有的人根本感觉不到症状,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呢?

如何才能确诊糖尿病?它有哪些有效的检查指标?

糖尿病又分哪些常见的类型?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开始新的一章,进一步了解糖尿病。

1.没“三多一少”的症状,不等于没有糖尿病

叶先生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1995年确诊,当时连40岁都不到。如今二十年过去,他已是一位“资深”糖友。叶先生家中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哥哥没有糖尿病,他和弟弟则成了不幸的人。亲人当中,父母及其他直系长辈都没有糖尿病史,显然他和弟弟患病与遗传关系不大。

说到自己患病的原因,他坚信是源于免疫力下降。他说他那时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熬夜,时间一长,免疫力急剧下降,身边的朋友无论谁伤风咳嗽,他绝对逃脱不了。至此,他才意识到应该去医院做一次检查,结果惊诧地发现了患病的事实。第一次血检,他空腹血糖值高达13毫摩尔/升(正常人在3.89-6.1毫摩尔/升之间)。医生建议他控制甜食,一个星期后再来复诊,结果第二次的数值更高:14毫摩尔/升。医生不得不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你这肯定就是糖尿病了!

糖友如是说

“三多一少”的症状我一直没有出现过,但是并不等于我就没有糖尿病。

糖尿病不会毫无缘由地来,也不可能毫无征兆地出现。实际上,叶先生在确诊之前,身体上已经出现多种征兆。例如不能挨饿,饿就会打哆嗦,身体冒虚汗,一点劲儿都没有。这是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当时,他对糖尿病可谓一无所知,只当是自己运动量大,加之熬夜和喝夜茶的缘故。其他一些在当时看来有些奇怪的症状,其实叶先生也是注意到了的,但是他万万没有将之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说来可笑,当时能吃能喝却不长胖的他,引起很多人的羡慕。如今,羡慕早已被无奈代替,其中或许还掺杂着一丝懊悔。

精彩对话

“我没发现糖尿病早期症状,因为它不影响吃、不影响玩。”

“其实是有的,我们一直强调糖尿病早期是有症状的。如果你能早点发现,早期是可逆的。”

与叶先生相似,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都出现过早期症状,但他们大多也与叶先生一样视若无睹。那么,糖尿病常见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身体乏力。由于人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完全氧化,意味着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也不能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加之电解质失衡、组织失水等,身体会显得乏力,精神时常萎靡。

视力变化。由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人的视力也会随之产生较大的变化。视力下降或模糊,甚至由近视变为远视,或者远视转为近视,都是屡见不鲜的症状。不过,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体重下降。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抵抗,人体难以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使得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后呈负氮平衡,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消瘦现象。

饥饿感强。由于体内较大部分糖分作为尿糖被排出体外,人体难以吸收得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身体就会不停地发出饥饿的信号,导致食量大增。但即便如此,仍时常有明显的饥饿感。

手脚麻痹。长期处于高血糖症状,可能会导致手脚部位出现血管病变,引发手脚部位供血障碍,进而导致手脚麻木。

除了上述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情抑郁、状态不好,或者精神不佳、昏昏沉沉,又或者引发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总之,出现这些状况可得注意了,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

至于大部分糖友早已耳熟能详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典型症状,尤其是像上述案例中的叶先生那样血糖浓度高达13毫摩尔/升的情况,那就更是确信无疑了。

当然,谁也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发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对糖尿病的前期症状也是唯恐避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从此时此刻开始,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专家观点

糖尿病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1)“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典型症状;

2)尿有异味、尿量增多或尿频;

3)腹部肥胖、四肢消瘦;

4)餐前有头昏、心慌等低血糖症状;

5)心情烦躁、缺乏兴趣;

6)疲劳,特别是下肢乏力。

2.测血糖只是确诊的标准之一

前文我们聊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前期的不典型症状,一般而言,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我们应该立即前往医院作科学的诊断,以确定自己的状况,为后期的治疗早作准备。那么,糖尿病的确诊需要经过哪些科学的检测呢?

一、尿糖检测

早期医疗条件落后的时候,验尿是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当一个人尿里有糖的时候,就会觉察到小便特别黏稠、味重,不小心滴到地上,踩起来黏糊糊的,总有蚂蚁爬。出现上述症状,通常认为糖尿病已经挺严重了。

在农村或者一些不发达的城市,尿糖曾是主要的检测手段,不过由于手段较为单一和落后,时常有误判的时候。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尿里虽有尿糖,但并不是得了糖尿病。例如,肺结核患者吃抗结核药会出现尿糖,妊娠的妇女也可能会出现尿糖,而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的肾糖阈升高,也会导致血糖超过正常标准。

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尿糖如今只作为一个筛查的标准而存在,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当然,它在用于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和提示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二、血糖检测

相对于尿糖检测而言,血糖检测就科学合理得多了。借助于血糖检测,糖尿病通常都能确诊下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推荐的诊疗标准:

具有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没有典型症状:

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应再重复一次,如果仍然达到以上数值,加做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血糖有高血糖和低血糖之分。通常人们都认为,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疾病,血糖低一点要比高一点好。其实事实恰恰相反,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这是因为,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看到明显的后果。低血糖则截然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可能发生在短暂的几个小时之内,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尤例如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容易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持续的低血糖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功能也会因此出现异常。因此,作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的低血糖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检测血糖的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高血糖的人没有糖尿病,低血糖的人反倒有糖尿病。这是因为在现实中,部分高血糖可能是由别的原因引起的,例如甲亢。甲亢属于超高代谢症候群,容易引起高血糖,甲亢治疗好了血糖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血糖高的人不一定都有糖尿病。低血糖则不然。虽然低血糖也可能出自别的原因,例如营养不良。但是放在现今社会,有几个人会营养不良呢?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否则低血糖很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前兆。

精彩对话

“现在社会,你觉得谁可能营养不良吗?”

“只有大病初愈或身体极度虚弱的人,才有可能营养不良。”

三、糖耐量检测

如果对血糖检测结果有所怀疑,那么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验证,那就是糖耐量检测。

糖耐量检测是通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来了解胰岛细胞的功能,进而明确有无糖尿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