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工作为了谁
361000000015

第15章 理解公司,抱怨止于一颗感恩的心 (1)

热爱工作的人,词典中没有“抱怨”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电影《我爱露西》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瑞奇·里卡多每天下班回家,走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嗨,露西,我回来了。”生活中,我们下班回到家后也经常这样跟家人打招呼:“嗨,亲爱的,我回来了。”“嗨,妈妈,我回来了。”可是,在这后面我们往往还会多加一句:“可是我的头(背、胃、腿)好疼。”或者“今天真的快累死了。”

抱怨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方式之一,那些对工作不热爱和不感恩的人往往如此。他们希望借此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接受他们的观点,然后给予他们少许安慰,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同情。

但是那些热爱他们各自的工作的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在下班后神清气爽,因为他们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内心早已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比尔·盖茨考入哈佛大学之后,由于对计算机的狂热,最终选择了退学,进入计算机行业。这种热爱和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一跃成了世界首富。

但是,即使已钱财无数,他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的事业,他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60~80个小时之间,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他的一位朋友说,他常常36个小时不睡觉。

微软公司的一名资深女职员还曾在私底下常说:“当你看到盖茨时,总忍不住感到疑惑,昨晚他睡在哪里?办公室?”你总想走上前去问他:“嗨,盖茨,我不知你是否每天淋浴,如果是,为什么不顺便洗洗头?”

正是在比尔·盖茨的强烈感染下,忙碌工作成了微软的作风。一名程序员说:“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刻苦,连掌管这个公司的人也如此,那么你也不得不如此。”

在最繁忙的时候,甚至有人把睡袋放进工作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这些忙碌的人中没有一个抱怨的。当然这种忙碌也是有回报的,在微软公司,已有200多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

热爱工作使生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了这个光芒而忙碌的人即使是退休了,也不会停止工作。

很多时候,那些热爱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忙得筋疲力尽,他们没有时间洗浴,没有时间停下来享受食物。而那些抱怨工作的人对本性的尊重却还不如杂耍艺人尊重杂耍技艺、舞蹈家尊重舞蹈技艺、聚财者尊重他的金钱或者虚荣者尊重他小小的光荣。因为热爱工作的人在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时,宁肯不吃不睡也要从事他们所关心的事情。而那些抱怨的人只会用嘴巴宣泄不满和痛苦,最后落得自己也真正变成了一位让人不满和痛苦的人。

发明家爱迪生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那些热爱工作的人总是在工作中忙得筋疲力尽,而他们自己也并未把这种忙碌当做苦役,而是作为一种追逐快乐的过程。因为工作给其成就感,令其兴奋、令其感到生命的充实和不断超越的骄傲。

抱怨就好像是一场疾病,优秀者远离它,是因为害怕它阻碍自己的计划,耽误自己的发展;平庸者渴望它,是因为在抱怨中他们可以适当偷懒,并且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一个十分恰当的借口,从而减轻内心的自责。因为这样不同的心理,即使面对同样的处境,优秀者和平庸者也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你想做一个优秀者还是想做一名平庸者呢?

阅读思考:

1. 在工作中,你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还是一名积极解决问题者?

2. 你觉得工作中哪些问题是由于抱怨引起的?

接受公司不完美,认同公司才会有成就

相同的价值观将职工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理想的企业形象。

——日本东芝公司董事长 士光敏夫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让人满意,也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有瑕疵,人类亦同。那些感恩的人,深谙此道理。他们对于任何公司、任何岗位从不苛求完美,相反对公司给予自己的一切都心怀感恩,所以更加懂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使它更完美一些。

智者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过于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感恩的人往往都是智者,因为他们知道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对不完美感恩,你才能获得最完美。

宝洁公司的董事长兼CEO雷福礼的经历或许会给职场中人一些启示。

雷富礼在宝洁公司工作几年后,决定去康涅狄格州找一家小咨询公司工作,甚至在那儿买了一套房子。雷富礼之所以要离开宝洁,是因为他认为宝洁的官僚作风令人窒息,变化过于缓慢。当他的上司史蒂夫·多诺万了解到他辞职的原因时,说:“你在逃避,你没有勇气留下来改变现实,换了一份工作,你还会逃避。”这句话让雷富礼感到恼火,他留了下来,最终成为宝洁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维纳斯雕像的断臂引得众多的学者、文人、工匠进行思考、论证、试验,想对她的断臂进行重新“安装”。可是,种种假设和计划均告失败。于是,维纳斯身上的神秘感越来越浓。

作为爱神,断臂的维纳斯似乎更受人们的喜爱,也更能引起人们种种的猜想和遐思。由此可见,并不完美的缺憾之处,从某种意义上看,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在工作中面对不完美的时候,面对公司不如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时,我们除了恬淡接受,泰然处之,更要学会奋发向上。虽然价格由公司决定,但价值由自己创造。

一家小公司招聘业务人员时,前来求职的人中有一个人的资历十分显赫,对于这个公司来说,有点“小庙容不了大和尚”的状况,因此,公司老总与他面谈时,很诚实地跟他说:“依据公司规定,目前给不出太高的薪水。”老总的意思是不想浪费彼此的时间,没想到他竟然接受了公司给出的条件,其实这个公司给的工资只有他原来薪水的三分之一,这让公司感到很奇怪。

上班之后,他从来都是准时上班,勤跑客户。不久之后,他的“功力”便显现出来,业绩远远超乎老总原本的预期,为公司创造了很多的业绩。

于是老总将他破格晋升,而且大幅度加薪。在庆功宴上,他道出了来这家公司的缘由:

原来,之前他在原单位已做到主管,工作很顺手,薪水也很丰厚,可是没想到公司的一次海外投资失败,老板远逃国外,而他也连带受累,只好另投门路。

在找工作期间,他碰了好几次壁,也曾经因为公司规模不大、薪水无法与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痛苦,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老板不识货。但突然有一天,他想到一句话:“价格是别人给的,随时可以拿走;价值却是自己创造的,任谁也无法带走。”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选择接受不完美,让自己去塑造完美,于是他重新出发了。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也肯定会有不足,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组成完整的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须怨天尤人。智者即使再优秀也有缺点,愚者再愚蠢也有优点。对公司多作正面评估,不拿放大镜去看公司的缺点,避免以完美主义的眼光去观察公司,学会欣赏,这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目标的基石。

但是还是有不少这样的员工,他们抱怨公司环境不好,于是不停地“跳槽”去寻找能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大公司,结果却是一场空折腾。因为在任何一家公司,能力有多大,平台就会有多大。你讨厌公司,公司也同样不会器重你。

无论你在哪家公司,只要自己不轻视自己的公司,学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增长知识和技能,都能在公司中做出业绩。相反,你若总想寻求一个任何条件都完美的公司,先不说这样的公司存在不存在,即使存在,最终的结果也只能在自己的不断苛求之下变得不完美,这给自己的跳槽提供了温床。那些频繁的跳槽者表面上是在寻找完美公司,实际上职业理想早在频繁的跳来跳去中变得半途而废、残缺不全了。

阅读思考:

1. 你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吗?

2. 当对工作不满意时,你会立即选择跳槽吗?

换位思考,用理解之心化解工作中的委屈

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苏联作家 玛克西姆·高尔基

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换位思考。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值得我们同情和原谅的地方。感恩的人是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他们有一颗理解和体谅的心,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是能站在公司和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一切委屈和不如意也就在他们的理解中自行化解了。

王志高中毕业后随老乡到南方打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王志为老板能给自己这样一份工作而感恩,所以工作十分卖力,处处为公司着想。他很能干,活儿也干得很精细,常常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会随手拾起来,留着备用,好像公司是他自己开的一样。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王志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老乡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在露天仓库里,王志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不停地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候老板正好开车过来,只见王志已经成了一个水人儿。

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要给王志加薪。王志却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要是我是公司的老板,下雨了肯定会着急的。我就住在仓库旁,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如此有责任心,就让他到自己开的另一家公司当经理。

而那个老乡,再也没有被这家公司重用。

对公司多一些热爱,对老板多一些体谅,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你的大度就可以让公司多赢利一些,同时你也可以在工作中收获平静,化解了那些对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行的抱怨,让工作中的委屈一扫而光。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在一家豪华的四星级酒店住过。到达酒店时,他失望地看到登记处有五人在排队,而接待桌前却只有一名员工。这个可怜的职员不仅得应付排队的顾客,还得不停地接电话,而他足足等了30分钟才拿到他的房间号。 

负责登记的那个职员态度很好,对他的等待表示了深深的歉意。然而,300美元一个晚上的高价却买来如此缓慢的服务速度让他很不愉快。他没有为难那名职员,毕竟这不是他的错,只是在酒店的意见卡上写下了几条中肯的建议。

令他惊讶和高兴的是,5天后他接到了宾馆总经理打来的电话。宾馆总经理仔细地倾听他的抱怨,鼓励他说下去,试探他的想法,直到他把话全部说完为止。

然后总经理说:“先生,你排队足足等了30分钟?”他回答说:“是的。”总经理又说:“我绝对能理解您感到不快的原因,如果换成我,我也一样会很不高兴。您对我们酒店的第一印象是不周到的服务,我为此感到非常难过。非常感谢您把这一切向我们反映。您知道,我们这一行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不能给任何一位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要不是您把问题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永远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和经理谈话后,他对这家酒店真的十分满意,而且很高兴。

理解是伟大的,它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是相互理解的一个同心圆,彼此若能做到相互理解,定能让三者都在愉快中受惠。

同样,对公司多一点感恩之情,你也就对公司多了一点理解之心,这可以避免工作中许多无意义的争端。因为理解是一座舒心桥,你理解别人,自然也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在电影《蜘蛛侠》中,那位最终变成蜘蛛侠的男主角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那就是:“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天天出差应酬,没有私人空间会让人感觉很痛苦,但是企业家无从选择,他们必须承受这些,必须要为企业的发展负责,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松懈。如果说我们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么繁重和无意义了。

理解既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让自己免受烦恼之苦,可谓既利人又利己。每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理解的种子,承载着宽容,承载着大度,承载着希望和发展。感恩有理解相伴,理解与职业精神相随,现代企业和员工就可以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实现和谐、多赢和发展。

阅读思考:

1. 你是一个善于理解和体谅他人的人吗?

2. 理解别人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