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工作为了谁
361000000029

第29章 心怀感恩上路,感动一路相随 (1)

感恩自然,所有生命成长的摇篮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乔治·戈登·拜伦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漫步,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慢慢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天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拜伦曾经说:“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是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美好的春夏秋冬,给了我们蓝天、白云、树木、花草,给了我们和风细雨……是它在滋润着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了它,一切都将归于零。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知名媒体人单士兵曾经在《破茧成蝶》的文章中提到这样一段文字:

大自然蕴藏着巨大的秘密,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待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草润泽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

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槃的凤凰。

我感动于破茧成蝶所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心头的生命之弦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在一起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破茧成蝶”的奥妙犹如人生哲思。我们每个生命也需破“茧”的勇气,淡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在自然也蕴含着一种沉思。“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如是说。的确,大自然是美丽的,更是美好的。

我们爱大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的物质基础,更多的是它本身就如一个人,有着自己的辛酸苦辣,品味大自然就如品味一个人的生命。懂得对大自然的热爱,就懂得对生命的珍惜,继而懂得对工作的热爱。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深邃的蔚蓝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出……”

大自然总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对工作甚至是生命本质的思考。它就是我们思考的灵感来源,透过它,我们获得生命的动力,懂得生命的真谛,然后更好地经营生活与工作。

如果有一天,清晨起来,你突然想到泰山顶上看日出,幻想沿着石阶走了很多层,清脆的鸟鸣和清新的空气已让你惬意万分,那么,你尽可以将你的脚步打开,去欣赏那些大自然中绝美的风景,然后唱着歌,慢慢欣赏。一路的风景,会使你工作的疲惫立即烟消云散,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又有了工作的动力。

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以我们要感恩大自然。

阅读思考:

1.你曾经对大自然的美妙发出过感叹吗?

2.大自然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你热爱大自然吗?

感恩父母,给你生命给你无尽的爱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居伊·德·莫泊桑

曾经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感动了无数的人,也许是因为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对父母的一份爱和亏欠,因为太爱所以亏欠。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爱,多到让一个人甚至用生命都无法回报。

《圣经》中说:“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是的,母亲就是你生命中的上帝,无论何时何地你遇到任何事情,只要你说给她听,她就会永远给你依靠和支撑。这就是父母的爱的伟大。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上帝在创造人间“母亲”的时候花了许多的时间。到了“母亲”出世的那天,仆人问:“您为什么在造她的时候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啊?”

上帝说:“人间的母亲,她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她靠残羹剩饭就能生活,她拥有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挫折到失恋都能治愈。她有6双手、3双眼睛,她的眼睛可以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她的眼睛都能够看着他们而不必开口就能表达这样的意思:‘我理解你们,并爱你们。’”

母亲,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她甘愿为子女牺牲一切。

想一想,在父母亲那柔弱的肩下,有着怎样的奉献力量?在父母亲那单薄的身体下,有着多少对我们的支持?在父母亲那严厉的眼神中,藏了怎样的温暖?

散文作家若荷曾在《来自脚心的温暖》中对父爱进行了温暖的回忆:

我参加工作的那年才十五岁,抽泣着坐上一辆破旧的支农客车,来到离家一百多里地的县城,前来送我的是我的父亲。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而我的脚上还没有穿棉鞋。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出过远门。在家里不觉得冷,我的母亲更没有打发子女出门的经验,一路上,我的脚被冻得像猫咬一样的疼。

到了县城,我的手里捏着临出门时母亲塞给我的两张钱,一张十元,一张五元,那是母亲当年工资的四分之一。可我不知道城里哪儿有百货商店,没办法,我只好挨着。

大约一个星期后,父亲来城里开会,顺便给我买了一双布棉鞋,胶皮底儿,黑色条绒的布面,两排明晃晃的扣眼穿过一条粗粗的鞋带儿,厚厚实实的,非常结实。

那时我的个头小,父亲可能以为我还要长高,一双脚也许会再长大,买来的棉鞋又肥又长,穿在脚上空荡荡的,因此走路总崴脚。

对那双鞋,我心里很不满意。因为,同事有些已经穿皮鞋了,黑亮的猪皮半高跟,走起路来身体都亭亭玉立起来,而我的脚上竟然还穿着那样的一双肥大松垮的老棉鞋。

我用不屑的眼神看它,尤其是在父亲面前,偶尔回家一趟,憋足了劲不和父亲说话,脸色十分难看。其实我知道,在我们家里,一切事宜都是由母亲操持,就像给儿女买衣物等这些琐屑事情,父亲是从不过问的,可那一次,他却能为我去做他不喜欢,也不曾做过的事情。

听母亲说,为了给我买那双棉鞋,父亲把会后回家的路费都用上了,一百多里的路程,父亲硬是步行二十多里,直到深夜才搭乘一辆顺路的货车赶回家里。

八九元啊,母亲说,你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我知道,在全家八口人(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当时病弱的奶奶也在我家里住),平均每月每人才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在我父母的眼里,那已经是一双很高级的棉鞋了。

我一个月的工资是二十七元九角。我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鞋店为自己挑选了一双漂亮的猪皮棉鞋,鞋油擦上,油光锃亮。然而这时候天气已经很暖和了,皮棉鞋在我的脚上穿了没有一个月就被束之高阁。第二年的冬天,当我再把它找出来的时候,它已经严重变形,根本不能再穿了。

所幸的是,我还有父亲为我买的那双笨重的老棉鞋,那年冬天,我又一次穿上了它。我的脚真的又长了许多,老棉鞋穿在上面已经不再显得空空荡荡了。那年冬天,当我再次穿上它的时候,竟然感到它是那么的舒适和温暖,无论是在雪里还是冰上,都没有冻脚的感觉。就这样,我穿着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直到在一次洗刷晾晒的时候不慎丢失。

那双普通的老棉鞋,让我铭记到今天,许多年来,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更加体会到那来自脚心的温暖。在我生长的所有日子里,父亲的爱护无处不在,细微之处总是那么令人感动,正是有了这样的关怀,才使我有了一个美丽的人生。也因此,它在我的记忆里变得那么美丽而忧伤。

感谢父亲,在我人生旅途上,是无言的父爱伴我在岁月里从容行走,我知道,我的心是因为有了它才豁朗,我的路是因为有了它才宽阔的。

父爱与母爱,伟大而深厚,这种爱可以渗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永远不敢忘记、不能忘记。这种爱会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会在心头泛起片片涟漪。一个懂得感恩自己父母的人,在工作上也必定会积极努力,更富有进取心,不怕失败。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住着一个支持者、鼓励者,这足以让他勇敢承担一切,面对一切。但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遗憾,遗憾我们将对父母的爱深藏在心底而没有表达出来,没有让父母感到我们的感激之情。

如果我们能冲破心中的那层阻隔,将自己的爱大声说出来,父母一定会感到喜悦。

阅读思考:

1.你有多久没给家里的父母打过电话了?

2.你经常会把工作中的烦心事说给父母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