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业绩课
361300000006

第6章 2月: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 (2)

敬业精神是指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对待工作,是一种对工作敬畏的态度。一个人具备了敬业精神,就具备了创造优秀业绩的保障。

负责,以创造价值为使命

【课堂导读】

孔祥瑞,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他拥有大大小小150项发明和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了9600多万元效益,是一名出色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他对许多机器的操作技术进行了革新和改造,这些改造方便了工人使用和维护机器,更主要的是这些革新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0年,孔祥瑞带领队里的技术骨干解决了门机因变幅螺杆与螺母摩擦热量过大而“抱死”的技术难题,直接为公司节约资金180万元;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平均每天多干480吨活,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从2004年起,他带领科技人员先后完成了翻车机摘钩杆等80多项技术革新。2006年,改进设备电缆,节约维修成本100万元;2007年,攻克“大型机械走行防碰撞装置”难题,创效181余万元,主持研制的“大型机械电缆防出槽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创效990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课堂精讲】

孔祥瑞曾说过:“公司把他放在这个位子上,他就有责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孔祥瑞把为企业创造价值当做自己的责任乃至使命,兢兢业业不断寻求突破,创下一个又一个的惊人业绩。

员工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即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的发展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通过责任感建立起了一份“心灵契约”。

接受一份工作就等于肩负一份责任,最终接受拷问的不是我们的工作,也不会是企业,而是自己的良心。因此,员工要秉持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切切实实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课后总结】

责任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能够自觉提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每名员工都要激发自己对企业的责任心,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忠诚,催生业绩的内在支撑

【课堂导读】

张力生,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车身设计工程师,他是我国第一批接触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人员。1999年,张力生被选中赴美国参加福特—中国科技人员培训计划。回国之后,他就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充分应用在工作中,他主张用三维设计技术开发维柯59.12车型,这也是他在学成之后的第一个项目。

在该项目中他成功开发的车轮装饰罩虽然很小,却体现了产品创新的价值和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优势。他的这项创新成为依维柯汽车的一个卖点,几年来生产销售5万多套,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另外,张力生对刮雨器进行的创新,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凭借此项技术,张力生为南汽争取到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当张力生还在美国学习汽车设计技术期间,就有人想让他留在美国发展。和他同去美国的两个人就没有回来,但是张力生没有那么做。现在随着他的名气渐大,诚邀他加盟的企业也是不可胜数,但张力生都一一回绝了。张力生说:“我现在拥有的经验是在企业一个一个项目中锻炼出来的,是企业花了本钱才培养起来的,人要知恩图报。”

【课堂精讲】

公司付出时间、付出成本、付出了精力,把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我们就应该真心地感激企业,并自觉承担起与企业共成长、共命运的使命,用业绩诠释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恩之情。

忠诚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使命感,是员工创造辉煌业绩的内在支撑。当你以忠诚的名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你的工作和生活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课后总结】

忠诚是业绩的一个强大内在支撑。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用满腔忠诚来服务企业,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业绩。

热情,点燃业绩之火的催化剂

【课堂导读】

在一个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双新的短袜。他看到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饱含激情。

“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需求仅仅是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少年从一个个货架上拿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

“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提醒他。

“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工作的激情,作家立刻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美国的短袜大王。”

【课后总结】

对于员工来说,热情犹如生命。凭借热情,员工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员工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员工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支持自己,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员工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成长和发展机会。

热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具备将梦想转化为实现梦想而献身的热情,以此来发展自己的才能。”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可以谱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不想被平庸的生活冷却了斗志,你就得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之花。

【课堂精讲】

工作中,时刻保持工作激情,全力以赴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才会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努力创造业绩,拉着企业奔跑

【课堂导读】

李骏是中国第一代汽车发动机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留在了一汽工作。当时,技术中心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很薄弱,而基础研究关系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因此李骏选择了基础研究,一干就是十年。为了建立发动机单缸机试验室,他有时光着膀子和工人在燥热的工作现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被喷得满身机油。有人对他说:“你是技术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着这么干吗?”李骏说:“为了加快进度,只能这样干。”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仅花了十几万元,李骏就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单缸机试验室,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1999年,李骏担起了奥威发动机项目研发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在30个月的时间里,李骏争分夺秒地奔波于国内国外,既要负责项目的评审,又要掌握整个工程的节点。他经常说的几个字是“抢”、“挤”、“学”,“抢”就是要把汽车工业落后的时间抢回来,“挤”就是要把国外的好经验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学”就是通过合作开发把国外研发设计的好方法学到手。他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安排,并在关键技术上给项目组严格把关、指导,使项目组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实现了与外方专家在技术上的对等合作,并独立完成了我方承担的相关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任务。在性能开发中,外方设计的缸盖在可靠性试验时出现了开裂,改进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李骏立即组织设计人员,把整个缸盖切成小块详细剖析,发现内部结构不合理,要求外方必须重做。对方的副总裁专程来到中国,看到一汽技术中心的现场工作和分析报告后,对李骏和项目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肃然起敬,伸出了大拇指说:“你们是正确的。”外方采用了李骏的方案,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课堂精讲】

企业的员工可以分为3种:不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将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周围人优秀并为企业创造无限价值的人。第一种人终将被企业淘汰,第二种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第三种人是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毫无疑问,丽萨属于第三种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第三种人看齐,因为企业需要这种人才,他们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自己也能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且能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

如果你也想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1.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如果我们将 “工作”当做 “使命”一样去对待,那么,我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能获得很多额外的收获。

2.做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敢去超越自我,就是自我设限。只有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员工才会成为团队中的“头狼”,才有可能创造别人难以想象的高业绩。

【课后总结】

在工作中,获得高业绩的员工是团队的优秀代表,不仅自己能够创造优秀的业绩,也能够拉着团队成员一起创造业绩。

第3周:工作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工作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课堂导读】

几十年前,美国有一位年轻的铁路邮递员,和其他邮递员一样,他也用陈旧的方法干着分发信件的工作。当时,大部分的信件都是凭这些邮递员用不太准确的记忆来分类发送的。因此,许多信件往往会因为记忆出现差错而耽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于是,这位年轻的邮递员开始寻找另外的办法。他创建了一种把寄往某一地点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的制度。这位邮递员就是西奥多·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