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睡鼠说: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
3627400000005

第5章 前言(3)

在工程师们清一色的平头、白衫、领带的世界里,突然闯入了长发蓄须的一小伙人,他们的办公室铺着东方风情的地毯,女生不穿胸衣,酒瓶随处可见,偶尔还飘来大麻烟的味道。只要在斯坦福实验室的楼道里走一趟,来访者就能深切地体悟占主导地位的大型计算机模式和正在孕育的个人电脑愿景之间的文化鸿沟。

抛开研究组反主流文化的表象不说,恩格尔巴特在1960年代对计算机前景的构想也与当时计算机行业的主流认知背道而驰。那时业界的主导意见认为人工智能才是大势所趋,会思考的机器很快就会占领世界。恩格尔巴特创建工作组并由计算机"增进"人类智识的想法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奇思怪想。人们觉得他的系统也许适合办公室使用,也许能提高一个秘书的办事能力,但肯定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计算机"科学"。

确实,恩格尔巴特的增智(augmentation )理念在许多方面与试图以机器取代真人的人工智能理想截然相反。那时人工智能风头正劲,不仅在斯坦福研究所,在斯坦福校园另一头也是如此。从麻省理工学院迁来加州的杰出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研究者约翰·麦卡西正在那里忙着筹建自己的研究中心——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即后来人们熟知的SAIL。自1970年起慢慢汇聚到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PARC )的理念、人才和技术的第二个重要源头就是SAIL。虽然SAIL 和增智项目的基本理念相左,但两家实验室在计算机黑客文化和深度反权威的世界观方面却出奇一致。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以下简称为ARPA)当时还处于最富创造力和最不拘一格的高峰期。在它的资助下,SAIL 成了计算机界许多最具创新意识的人才的乐园。SAIL 离经叛道的程度和它锐意进取的势头不相上下。研究员们就住在办公室顶上的阁楼里,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 )[42]在地下室的蒸汽管道里频频聚会,在那片喧嚣中不断涌现的技术创见在未来十年间重新塑造了硅谷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在和恩格尔巴特共进晚餐时,我意识到虽然此前读了不少有关硅谷和计算机发展史的文章,但我对当晚他们讲述的故事并不了解。让我惊讶的是这些故事的主题并不是技术,而是研究员们的个人生活和彼此关系、他们体验的致幻药物、他们享受的鱼水之欢、他们听过的震撼摇滚以及他们参加过的抗议示威。

我试着在这段历史湮灭之前将它记录下来。之所以写下这些故事,也是为了探索在这动荡不安的地界缔造了个人电脑的那段峥嵘岁月。

注释:

[1]全名斯蒂芬·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1950-):美国计算机工程师,与史蒂夫·乔布斯共同创立了苹果电脑(即后来的苹果公司),著有个人传记《iWoz :我是沃茲》。沃兹尼亚克在1970年代中期开发了苹果一代和二代电脑,是当时销量最高的个人电脑,个人电脑由此进入大众家庭。沃兹(WoZ)同时也是沃兹尼亚克所创立的公司"宙斯之轮"(Wheels of Zeus)的缩写。参见中文维基百科"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词条。本文按国内翻译习惯将其名译为"斯蒂芬"。(译注)

[2]全名史蒂文·保罗·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1955-2011):一般被称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美国电脑发明家和企业家,苹果电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皮克斯动画的创办者和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大股东。1985年离开苹果,创立NeXT 公司;1996年回归苹果,2000年正式担任首席执行官,开拓了苹果辉煌的iPod、iPhone 和iPad 时代;2011年因癌症去世。他曾七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乔布斯的生涯即是硅谷风险创业的最伟大传奇。参见中文维基百科"史蒂夫·乔布斯"词条。(译注)

[3]施乐公司(Xerox):全球最大的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发明了复印技术。施乐公司历史悠久,目前在复印机市场特别是彩色复印机市场的占有率为全球第一。公司总部现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郡。由于施乐在办公室光学设备尤其是复印机方面的巨大成就,美式英语中有时甚至将其品牌名称"xerox"直接作为"复印"(photocopy)的动词或名词代用词来使用。

施乐公司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缩写为PARC)曾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中心拥有众多高科技成果,如以太网、Smalltalk 程序语言、激光打印机和图形用户界面等。参见中文维基百科"施乐"词条。(译注)

[4]英里(mile)为英制长度单位,1英里约合1.6公里。(译注)

[5]全名道格拉斯·卡尔·恩格尔巴特(Douglas Carl Engelbart,1925-2013):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家、鼠标的发明者。他的人类智识增进研究中心是人机交互的行业先锋,开发了超文本系统和网络计算机,也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他倡导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共同解决世界上日益增多的紧急而复杂的问题。参见中文维基百科"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词条。(译注)

[6]约翰·麦卡西(John McCarthy,1927-2011):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因在1955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而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1958年他发明了迄今仍在人工智能领域广泛使用的LISP 语言。1962年他离开麻省理工,前往斯坦福大学协助建立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麦卡西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而在1971年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项图灵奖(Turing Award)。参见中文维基百科"约翰·麦卡锡"词条(为区别于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将John Mccarthy 译为约翰·麦卡西)。(译注)

[7]圣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即硅谷(Silicon Valley)所在地。"硅谷"这个词最早由企业家拉尔夫·瓦斯特(Ralph Vaerst)创造,后由唐·赫夫勒(Don Hoefler)在系列新闻报道的标题中率先使用。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原材料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硅谷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知名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为依托,以高科技中小公司群为基础,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技研发和制造生产为一体。1980年代开始,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参见英文维基百科"Santa Clara Valley"、"Silicon Valley"词条以及百度百科"硅谷"词条。(译注)

[8]新左派(The New Left):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推崇革命的各国大学生和青年组成的新左派政治势力。在美国,"新左派"泛指1960年代的激进政治运动,主体为大学生;此名称源自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s)在1960年发表的一封"致新左派的信"(Letter to the New Left)。米尔斯主张建立关注个人问题的新左翼意识形态,区别于关注劳工运动的传统左派。新左派反对所谓的"建制"(The Establishment)——即社会中无所不在的权力结构,他们的反对意见则被称为"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美国新左派还包括无政府主义者,与黑人激进主义也产生了交互影响。参见中文维基百科"新左派"词条。(译注)

[9]卢德分子(Luddite):源自19世纪早期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剥削的自发运动。在当代,"卢德分子"一词用于描述反对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或一切新科技的人。他们也被称为"新卢德分子"。参见百度百科"卢德运动"词条。(译注)

[10]《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美国一份以政治和流行文化为主题的杂志(双周刊)。由简恩·韦纳(Jann Wenner)等人于1967年在旧金山市创办,韦纳本人至今仍担任杂志主编。滚石杂志一直以独具特色的音乐和政治版块闻名于世。在1990年代,《滚石》进行了转型以吸引热爱电视剧、电影明星和流行音乐的年轻读者,但近年来《滚石》又重拾富有内涵的深度报道风格,内容也拓展至金融和银行领域,因此发行量不断增加。参见英文维基百科"Rolling Stone"词条。(译注)

[11]门洛帕克市(Menlo Park):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提奥郡(San Mateo County)东南部一城市,市中心就是圣克鲁兹大街(Santa Cruz Avenue)和国王大道(El Camino Real)交汇处,硅谷不少风险投资公司则位于该市沙丘路(Sand Hill Road)。门洛帕克是SRI 国际(SRI International,前身为史丹福研究所)的所在地,也是Facebook 和Geron 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参见中文维基百科"门洛帕克(加利福尼亚州)"词条。(译注)

[12]五英里约合8.04公里。(译注)

[13]人民电脑公司(People's Computer Company):缩写为PCC,是鲍勃·奥布雷克特(Bob Albrecht)等人于1970年代初在门洛帕克创立的一个组织,发行同名时事通讯,拥有自己的门店。PCC 是首家推崇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的机构,也是无版权软件的早期推动者。它积极地将计算机推向普通大众,消除大众对计算机的困惑恐惧心理。其同名刊物一直提倡计算机不应被权力机构用于控制人民,而应为人民个人所用。该刊物还率先倡导个人电脑对个人能力提升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预见了个人电脑将为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带来同样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宣传了许多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为网络中立性以及非盈利性、无阶级性的互联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参见英文维基百科"People's Computer Company"词条。(译注)

[14]剑桥市(Cambridge):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德赛克斯郡(Middle sex County)一城市,为纪念英国剑桥大学而命名。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译注)

[15]圣何塞市(San Jos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城市,位于旧金山东南部,是圣克拉拉郡(Santa Clara County)的首府。原本为农业城镇,经历二战后高速的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住宅社区。随着大量高科技公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进驻,圣何塞逐渐成为硅谷的商业和研发中心,甚至有了"硅谷首府"(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这个别名。参见中文维基百科"圣何塞(加利福尼亚州)"词条。(译注)

[16]马萨诸塞州128号公路(Route 128 in Massachusetts):又称"扬基师高速"(Yankee Division Highway),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一段环形公路,也常用于指代1960至1980年代在该公路沿线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区。参见英文维基百科"Massachusetts Route 128"词条。(译注)

[17]伊凡·E·萨瑟兰(Ivan E.Sutherland,1938—):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因特网先锋人物,1988年因发明"绘图板"程序(Sketchpad,即图形用户界面的前身)而获得图灵奖。他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和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的院士。参见英文维基百科"Ivan Sutherland"词条。(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