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地产狂人许家印
3665200000004

第4章 和平年代的战争(3)

当时即有业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领导团队的前瞻战略,集团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适应市场的产品结构以及高性价比的精品产品,使恒大能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而在“快速开发、快速销售”、“集约化生产”、“面向刚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等发展方面,许家印及恒大管理层的提前部署,无不显示了其战略的前瞻优势。

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恒大继续高歌猛进。其中的2012年,恒大多项指标都夺得中国房企第一。

2012年,中央坚持楼市宏观调控不放松,各地纷纷打出限贷、限购、限价等“组合拳”,楼市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刚需剧烈释放,成为市场主流。恒大以其布局合理、定位明确、满足刚需、薄利多销,顺应市场和政策方向的民生地产发展模式,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表现。

根据恒大年报数据,2012年恒大全年销售业绩923亿元、营业收入652.6亿元,销售面积高达1548.5万平方米,全年盈利91.8亿元。

仔细研究恒大该年度数据不难发现,恒大产品都是针对首次置业者和自住的刚性需求,产品结构合理:中端至中高端产品占70%,旅游地产占15%,高端产品占15%,主要以刚性需求产品为主;恒大三线城市项目自住比例86%,投资仅占14%;首次置业比例是64%,二次及以上36%,符合政策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控制成本的能力尤为突出,而且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其当年的年报显示,恒大土储平均成本仅724元/平方米;通过标准化运营与集约化管理,还降低了运营成本;而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规模效益,有的原材料远低于市场价,降低了材料成本。

相对较低的成本,恒大的楼价也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012年恒大实现销售额923.2亿元,销售面积1548.5万平方米;减去15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均价,恒大销售均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且大部分项目分布在刚需旺盛的二三线城市,契合民生需求,且具有高增长潜力。截至2012年12月31日,恒大已经进入全国除台湾省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的122个城市,拥有大型项目229个,是中国进入城市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龙头房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加速分化,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以高周转见长的“万恒中保”成为行业新“四大天王”,领跑中国楼市,其中尤以综合实力排名亚军的恒大表现突出,继续巩固了规模第一的行业地位。

2012年报再次显示,恒大继续用最低的利润率创下了高利润,巩固了中国最薄利多销房企的地位。面对如此业绩,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说:“拿地立即开发、快速建设、大规模开发、低价销售、全年有楼可售,已成为恒大既定的发展战略。”

不仅分析人士对恒大有着较高评价,就连那些以逐利为核心的投行们也纷纷看好恒大。

就在恒大公布2012年业绩之际,标准普尔、花旗银行、农银国际等机构更是预计恒大2013年的销售可达1000亿元,如经济上行速度快,或能超过千亿元。随后的2013年2月19日,标准普尔宣布将恒大评级展望修订至“稳定”,将其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亦由“cnBB+”升至“cnBBB-”,并确认其长期企业信用评级为“BB”。

标普在报告说:“我们确认评级的决定反映了该公司良好的执行能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规模较大、地域分布广泛且成本较低的土地储备。恒大还拥有良好的成本控制和不断增长的规模效益。”

如此来看,2009年的中国首富和他的地产王国,的确走上了一条野蛮生长之路。

三、捍卫东方企业的尊严

2012年6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地产巨头恒大地产的市值一夕之间便蒸发了近80亿港元,且不利局面呈延续态势。在此之前,一份报告毫无征兆地指控:恒大地产“已经资不抵债,公司一直在向投资人汇报虚假的信息”。细心的业内人士发现,指控恒大者公布的只是一份PPT文件,接下来恐怕还会有第二、第三波指控。而其主谋正是前文讲述过的美国专业做空机构——香橼。

当天中午13:30分,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并高调宣布:“他们是侵略者,是土匪,是强盗!我们一定要彻底打垮这些掠夺者,捍卫东方企业的尊严!”

国内外舆论则惊呼,恒大与香橼的攻守战似乎刚刚开始。

1.盯上恒大的“肇事者”

有人说,香橼似乎成了“中国概念股”的噩梦,如今它将邪恶的目光转向了美国之外的中资公司。而莱福特这位华尔街做空机构创始人此次的猎物,是正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地产业的领军企业——恒大。用一位资深财经人物的话说,在地产股票受到房价政策控制而面临下行风险的当下,香橼此时发布这样的报告,无疑是夺命一击。

6月22日中午,恒大地产便发出了详细澄清公告,对香橼的指控逐一进行反驳。与此同时,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八家投行齐心力挺恒大地产,展开护盘行动。然而,直到当天港股收盘为止,香椽挑起的这场做空风波仍未获得平息。

那么,香橼对恒大的主要指控都有什么呢?

在香橼发布的57页报告中,最核心的指控便是所谓的“恒大地产对负债以及现金情况的造假”。报告中指出,恒大地产采用表外融资的方法进行公司收购,以此减少财报中的负债。而香橼这一指控的依据,则来自2010年1月恒大地产公布的一份担保优先票据发行说明书。

香橼指称,在部分非恒大地产全资拥有的项目公司中,合资伙伴实际上扮演着恒大地产债权人的身份。恒大地产以参股的名义对外借款,恒大地产提供担保,形成表外负债,意在低报债务。

如其实恒大地产持有一家名叫“湖南雄震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雄震”)的子公司51%的股份,而恒大地产与湖南雄震另外49%股份持有者之间还存在一份回购协议,回购协议约定恒大地产日后须以1900万元的对价回购这49%股份。

香橼甚至据此指称,这并非个案,通过这样一种股权担保回购的交易结构,恒大地产实际上隐瞒了相关信托贷款。

再来看看恒大地产的澄清公告。公告反驳:香橼报告中提到的表外融资,是完全歪曲了恒大地产的实际会计操作,恒大地产对于收购持有土地的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已将该等公司进行合并,并将尚未支付的代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收购土地的应付款项。同时,公司所实施的信托融资,根据香港会计准则已作为负债处理,并未将其作为少数股东权益核算,而反映在201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人民币22亿元并不涉及任何回购安排。

香橼对恒大的另一项指控,是恒大地产高报了银行存款余额。香橼根据自己的计算,如果用恒大地产当期利息收入除以当期货币资金平均余额,计算结果为0.45%,甚至低于银行活期利率0.5%,以此推测恒大地产实际的银行存款余额并没有宣称的那么多。

恒大地产则反驳称:香橼报告中采用一个笼统的方法去推断所谓“真实”的银行存款余额,具有明显误导性;而恒大地产部分银行存款是存放在香港的美元存款,而香港的美元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中国内地的银行存款利率,因此香橼报告声称恒大地产虚构银行存款余额是毫无根据的。

一位颇为资深的资本专家分析认为,“虽然香橼对恒大地产的分析从财务角度来说似乎合乎情理,但也体现出他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缺乏深入了解,从而比较容易片面地理解恒大地产的问题。在缺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对恒大地产做如此严重的指控,不仅有失严谨,更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而国际投行们也倾向于使用“国情论”的方式,对香橼予以回击。如摩根大通即表示,香橼大部分分析亦忽略了内地房地产行业的基本会计准则。

在进行必要的详细澄清之际,恒大地产也预备了法律行动方案。而无比愤怒的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则公开宣示:连续25个交易日自掏腰包增持恒大股份。

而众多中企和主流舆论也纷纷发声:中国企业就应当顽强阻击恶意机构的做空和猎杀。

如此场景,或许是香橼始料未及的。

2.中企成长中的烦恼

就在许家印对香橼发出了严厉反驳后,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香橼创始人——莱福特——公开面对媒体,详述了自己对中企最新的一次做空。

莱福特说,尽管恒大地产在报告发出的第二天就发表紧急公告,认为香橼对它的指责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但自己“至今没有改变对恒大地产的看法。”他同时表示,不希望人们认为自己是在打压全体中国概念股票,“这只是新兴经济体需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以下便是《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12年7月初发布的与莱福特的对话:

《21世纪》:几个月前你攻击过奇虎360,但那么多个回合下来似乎还没有什么结果。那个案子你罗列了诸多不存在的商业盈利模式,相比之下,这一次似乎保守了一点?

莱福特: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对于恒大地产,他们的经营业务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尽到恰当披露的义务,对投资者来说,他们的资金运作上有许多谜团仍然等待解开。我觉得奇虎360是100%的财务欺诈,但恒大地产不是。我不能用“舞弊”(fraud)一词来指责恒大,我也不能说“欺骗”(cheat),这是个很强烈的字眼儿。我只能说,他们采用了非常激进的会计方法。

《21世纪》:所以你对恒大的结论,不是欺诈,也不是欺骗?你的结论变谨慎了?

莱福特:我的确很谨慎。我只能说,恒大在获得土地的行为上特别激进,他们在财务上、计算房地产资产上也十分激进。我相信这家公司必须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