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地产狂人许家印
3665200000005

第5章 和平年代的战争(4)

《21世纪》:你认为恒大“通过欺骗性的会计处理粉饰报表,掩饰资不抵债的事实”,但恒大地产第二天就提出反驳,全盘否认了你的指责。现在你改变了最初的判断吗?

莱福特:当然没有。有不少人找到我,劝诫我作为一个美国人如何不懂中国企业,不懂在中国做生意的规则。但我觉得这些人的说法并不高明。无论是从哪里来的上市公司,诚实就是诚实……恒大的反驳,倒是让我看清楚了更多他们先前从来没有在公开文件中披露过的业务。比如:他们在某些具体的融资项目上花了多少钱,他们在足球、排球以及涉足很少的文化产业上投入的具体金额等,这些是此前我们不了解的。这意味着公司是希望解决问题的,并且有可能变得越来越透明。我觉得我为他们(恒大)做了一件好事。

《21世纪》:你对恒大的调查仅仅基于3个多月的公开文件的研究,这些信息是否足够?

莱福特:的确,我调查恒大大约3个多月,基本材料来源是恒大递交的公开文件,有关恒大的新闻报道以及金融分析文章……

《21世纪》:但这些是否足以支撑你目前获得的“贿赂、过度支出以及表外交易支撑起了恒大的财务报表”这样的结论?

莱福特:这些证据至少足以提出质疑,迫使恒大向公众公开一些从未公开的细节。当然所有的情况不可能在一夕之间改变,我也不知道恒大的股票最终将如何发展,重要的是说,真正的审计师是投资者本身。

《21世纪》:为什么这次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地产企业作为目标?这和你以往攻击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作风,似乎不太一样?

莱福特:我只是写那些我认为有问题的企业,我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几个月前,我碰巧发现这家公司有这些隐瞒负债情况、和政府牵扯过深以及管理层个人挥霍等问题,需要了解。而同时,我觉得没有太多公司同时拥有此类问题,因此值得关注。

……

《21世纪》:你怎么看待八大投行联合起来力挺恒大地产?

莱福特:投行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很清楚。他们是无法发现公司的问题的。从我这三年来所调查的所有中国大公司的案子中,我从来没有见到事前投行出来说,嘿,这里有点问题。

而在恒大地产的案子中,我当天公布了50多页的报告,过了没多久就有投行陆续出来说话了,他们甚至都还没时间仔细阅读我的报告。

《21世纪》:从2006年你就明确地开始做空中国股票,这是有目的的么?

莱福特:我要声明,我不希望人们认为我是在打压全体中国概念股票……

《21世纪》:但是,你在香橼研究的网站上特意开辟了一个“香橼了解中国”的页面,这难道不是有专门目的的?

莱福特:我这么做的确有我的目的:我不想让投资者认为我不懂中国。因为我并不在中国生活,在中国也没有我的固定的合作伙伴,因此有人质疑我对中国公司情况的了解。但是我想用过往我调查过中国公司从未失手的经验告诉大家,我的调查是值得信赖的。尽管如此,我不认为我所调查的公司,可以代表所有中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特点。但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新兴经济体都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21世纪》:但是,从你过往150多份报告中,鲜有针对其他新兴市场的。为什么单单看中中国这个新兴市场?

莱福特:因为和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有更大的流动性,而这正是我在这个市场有更多做空机会的原因。而在其他的新兴市场,比如巴西等地,有太多大型的自然资源企业,我个人对于自然资源类股票的交易并不感兴趣。

《21世纪》:现在的事实是,中国概念股票在海外市场屡遭猎杀,他们的股票价格往往不足1美元。投资者信心难以恢复。你觉得这不是像香橼这样的做空机构频繁做空而导致的吗?

莱福特:当然不是。股价低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投资者不相信他们了,仅仅如此。如果中国企业或者公众认为是我们导致了这些中国概念股遭遇猎杀,那是他们错了……即便是最伟大的公司,也会遭遇难堪的季度报表,中国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尽可能全面披露信息。

《21世纪》:接下来哪些中国企业可能是你的目标?

莱福特: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有办法回答,要看到时候的情况决定。我在选择行业和公司上没有限制。但是比较确定的是,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不会做空中国国有企业和银行,因为有政府在后面全力支持。

更多的媒体经过调查了解,在跟踪恒大的3个多月里,莱福特几乎每天都把时间耗在研读恒大的公开资料以及新闻报道上。他甚至雇佣了十多个中国人兼职帮忙翻译并解释中文的文件,同时透过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有时还进行实地调查。

而了解香橼的人士更指出,莱福特和他的香橼研究利用中国公司“成长的烦恼”正赚得盆满钵满。这一点连莱福特自己也毫不避讳:“我确实以此为生。”

3.东方企业的完美反击

自2012年6月20日晚上,香橼在官网发布针对恒大地产的长达57页的研报开始,许家印和他的管理团队就进入了长达180个小时的保卫战之旅。有的资深人士甚至将此役与199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有名的“君安证券举派万科董事”相提并论。

如果非要理出许家印和恒大地产在香橼事件中的反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便是事件发生的当天。

2012年6月21日凌晨香橼报告发出之后,下午1点30分,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即亲自召开全球投资者连线的电话会议,与投资者进行了有效沟通,针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据披露,6月21日上午10:30,在看到香橼的做空报告后,愤怒的许家印迅速组建了一支分析团队,主要由普华永道的会计师和一些律师事务所人士组成,对57页的香橼报告进行逐条分析,拟定反驳意见。

随后,恒大地产的董秘方家俊接到消息后,在中午12:30发布了恒大的第一则澄清公告,声明香橼报告不实,并“稍后进一步发出澄清公告。”

一位曾参加许家印电话会议的投行人士对媒体说,尽管许家印很愤怒,但不得不承认,恒大的反应非常迅速。而在会议后,许家印便亲赴香港。同时,恒大地产的二把手——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夏海钧则直飞浙江,向公司最大的供应商亚夏股份澄清资金面的问题。

许多业内人士都赞叹道:短短数小时内,许家印和恒大就完成了对香港数十家投行的电话会议召集通知,并对公司内部管理层进行了一轮通知,此做派与当年万科的王石无异。

恒大反击的第二阶段始于第二天。

6月22日中午12点,相比前一日的简短,恒大发布了详细的澄清公告,针对香橼报告的虚假内容进行了逐条批驳,至此公司股价开始稳步回升。

同日,许家印出席香港举行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与香港众多投行见面。会上,许家印痛骂:“这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他们是侵略者,是土匪,是强盗!我们一定要彻底打垮这些掠夺者,捍卫东方企业的尊严!”

随即,香港八大投行接连发布评级,力挺恒大。花旗集团在其公告中说:“经过计算认为公司有充足的流动性。”并给出买入评级,设定单支股票的目标价为5港元。而德意志银行、美银美林、摩根大通、瑞信、瑞银、麦格理证券、星展银行均给出积极评级以及高达5港元以上的目标价。

德意志银行甚至一度设定8.3港元的目标价,比当时恒大股价高出两倍。高盛也随后发布长达30页的详细报告驳斥香橼的质疑。

25日,在周末休市结束后,恒大股价反弹,在港股普跌的情况下,恒大股价逆市上扬,收复失地,开盘3.87元港元,盘中一度摸高至4.02港元,收报3.93港元,上涨2.611%,成交额6.61亿港元。

两天后的6月27日,恒大股价收盘价为4.03港元。至此,恒大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高开高走,从最低价的3.6港元到4.03港元总体涨幅达11.94%。

舆论至此高声赞誉:恒大顺利挫败恶意做空团伙的阴谋,捍卫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全体股东的利益,也捍卫了香港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众多业内人士亦称赞许家印和他的团队:短短两天,就粉碎了香橼及其背后的恶意做空团伙通过造谣做空恒大,谋取暴利的阴谋,维护了恒大股东的利益和东方企业的尊严。

一些主流媒体甚至借用许家印的话宣示:这是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个别西方国家对冲基金深陷欧债泥潭自身难保,用污蔑和造谣来攻击中国企业,妄图借此做空企业股票,在东方窃取非法的利益,是赤裸裸的掠夺和侵略,是强盗行径。

当下颇有人气的地产大佬潘石屹在自己的微博中评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成为商战中的经典案例,供商学院的学生和开发商学习。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认为:面对香橼研究投下的这块石头,投资者不必太慌张,尤其是不必对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看得太悲观,恐慌性杀跌从来都是不理智的。而国际金融大鳄们做空中国的阴谋,落空的可能要更大些。

国际财经界也给出了有力的主流声音。惠誉国际表示:相信恒大短期未必需要集资,首批55.5亿元票据要到2014年才到期,集团有足够流动资金,对恒大的评级保持不变。

高盛官方则认为:Citron作了许多不合逻辑的假设,不了解会计准则,并且对行业运作缺乏足够的常识和调查。恒大的财务状况健康,此份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让公司提升财务透明度,完善企业管制,并促进公司合理统筹发展战略。同时,高盛重申恒大为强力买入,并维持目标价7.23港元。

恒大对香橼反击的第三阶段,是以2012年7月4日为标志。

也就是香橼创始人莱福特刚刚在媒体上公开宣扬自己最新猎杀行动之后,恒大地产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赖立新便抵达香港警务处报案。

当时,赖立新表示,恒大还将就此事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报案,彻查恶意做空团伙,维护公司声誉,捍卫中国企业尊严。他认为,香橼事件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团伙所为,“他们是属于发布虚假信息,恶意做空、操纵股市、获取暴利的严重违法行为,所以我们要报案,让警方捣毁这个团伙。如果不捣毁这样的团伙,将会损害所有香港上市公司的利益,妨害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

暂且不论香橼未来命运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机构恶意阻击中国企业,并试图获利的日子仍将继续。而对于日益敢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说,做好自身功夫的同时,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理解,保持必要程度的警惕是必须的。

恒大无疑树立了一个榜样。而率领恒大的许家印,则用鲜明的个人性格赢得了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