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3677300000009

第9章 秦汉帝国——统一与第一次全盛(4)

在解决土地问题上,汉光武帝完全失败了。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豪强霸占大量土地,州郡官不敢去查问,对广大农民和某些缺少势力的地主,在清查过程中以查田为名,大肆讹诈,逼得全国农民和某些地主到处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向豪强势力完全屈服,不再检查垦田与户口的实数。汉光武帝也自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统治的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讳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治。

14.世家大族的兴起

西汉地主阶级分无市籍与有市籍两部分。无市籍地主有做官吏的权利,有市籍地主不得做官吏甚至法律上不许占有田地。这两种地主虽然都有大小豪强,但从政治地位来说,无市籍豪强是上层豪强,它的最高级是贵族和大官僚;有市籍豪强是下层豪强,它的最高级是大商贾。政治上,上层豪强排斥下层豪强。经济上两种豪强有相同处,就是上层豪强也经营商业,下层豪强也兼并田地;他们又有相互联系之处,就是下层豪强向上层豪强行贿取得政治上的保护。

汉光武帝本人是个大豪强。他所依靠的统治集团(云台二十八将、三十二功臣、三百六十五功臣)是一个以南阳豪强为基干的豪强集团。汉光武帝封功臣365人,封外戚45人,与宗室王侯合成一个豪强集团。朝廷用人,主要从这个集团中选取,特别是南阳人。东汉皇室宗室的男女嫁娶,大体上也不出这个集团的范围。皇后皇太后的母家是这个集团中最有势力的一家。这个集团一开始就显出严重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因之东汉前期,作为中央集权体现者的朝廷,只能在不妨碍豪强利益的限度内对他们行施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东汉后期,两个豪强集团猛烈地争夺对朝廷的控制权,大大发展了它们的兼并性和割据性。它们给广大农民制造出无限的灾难,最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大起义的失败,豪强们各依自己的武力,公开割据称雄,统一的外壳破裂了,社会进入大混乱的分裂时期。

东汉仕进的道路一般是公府辟召,就是三公等大官特聘着名士人做本官府属官,也有一部分是郡国荐举,就是郡太守国相按20万人口选举孝廉一人的比例,每年保荐孝廉若干人到朝廷,考试及格后授各种官职;极少数是由积累资格逐渐上升。中小地主要做官吏,只好先读书,因此,东汉太学、地方官学、私学都很发达。为争夺有限的政府职位,士人间竞争激烈,在孝廉这个名义下,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求名法。荐主与被荐人在政治上发生君臣的关系,在私人情感上发生父子的关系,被荐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大官们历年荐举士人,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私人集团。有些名门世家,甚至形成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巨大团体。如弘农杨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没有人不巴结的。东汉后期士人逐渐从外戚为代表的上层豪强集团里分化出来,变成官僚集团,在外戚、宦官两种势力之外,自成一种势力。它的政治代表,是士人出身的三公和大名士,它的政治倾向一般是接近外戚集团,反对宦官集团。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魏、晋、南北朝的士族。

15.“跋扈将军”

公元88年,10岁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总揽大权。首先宣布“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这就是朝廷让出盐铁大利来换取豪强对窦氏政权的默许。从此豪强实力大增,政治上的野心也随之加强。东汉后期国家衰弱,豪强却拥有强大的武力,最终酿成东汉末年社会空前大破坏的军阀混斗局面。

窦宪掌权后,窦家的大批徒党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最小的也得做个县令。这些徒党们尽量搜刮民财给窦宪送礼报恩。窦家又养了许多刺客,迫害比较正直不肯附从的官僚集团中人。公元107年,邓太后临朝,邓骘辅政。邓太后授权河南尹、南阳太守等重要地方官严格管束邓家人和邓家的亲戚宾客。邓太后为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女。邓禹家教很严,其子孙都能遵守祖训,谦恭谨慎,遵守法度,自奉节俭。邓太后临朝称制十余年,对她的娘家子弟严加约束。邓骘兄弟也能束身自修。

邓太后死后,安帝亲政,阎显得势。公元125年,阎太后临朝,阎显掌大权。汉冲帝刘炳即位时年仅2岁,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太后兄梁冀掌管朝政。梁太后选用熟悉典章有办事经验、柔媚谦恭、不抵触任何人的官僚,逐杀李固为首的耿直派官僚,取得相当的均衡,梁家政权因此保持了将近20年。

冲帝死后,梁太后为了长期掌权,又将另一个年仅8岁的皇族成员刘缵迎入宫中,于公元145年正月立为皇帝,改元“本初”,此即汉质帝。

质帝即位后,朝政仍旧由梁氏家族把持。梁冀专横跋扈,甚至公开贪污、勒索。东汉政治从此开始进入最黑暗时代。少年质帝天性聪明伶俐,对梁冀的专横跋扈极为不满。某日上朝时,小皇帝竟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指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大为恼怒,担心质帝成年后难以控制,竟命令内侍把毒药掺进饼中,将汉质帝毒死。此时,质帝在位才1年多,年仅9岁。

梁冀毒死汉质帝后,又拥立另一个少年皇族刘志做皇帝,改元“建和”,此即汉桓帝。梁冀做了20多年的大将军,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达到了极点,权重势盛。朝廷内外所有官吏无不畏惧,无不俯首听命,乃至连皇帝也不能过问任何政事。这20多年是东汉外戚掌权的鼎盛时期,也是梁冀及其家族的“黄金时代”。然而,盛极转衰,在这个“鼎盛”的背后埋伏着梁氏覆灭的危机。公元159年,汉桓帝结合一批宦官杀梁冀,又杀梁家重要徒党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数十人,斥逐次等徒党300余人,朝官几乎一下空了。这几百个徒党献给梁冀和梁冀自己直接搜括来的赃物,被朝廷没收后,官卖得钱30亿。

16.党锢之祸

汉光武帝为集中全力,在朝官中设尚书六人,分掌全国政事。在宫内设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东汉后期,宦官经常从外戚手中夺得政权,指挥尚书们发号施令,朝廷大官无法对抗。宦官都是无赖凶狡人出身,他们夺得政权后,成为有市籍地主,也就是下层豪强的政治代表。

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杀窦宪,窦家党徒全部革官下狱治罪。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与政事。

东汉后期,朝官主要是外戚徒党,做地方官的主要是宦官徒党,耿直派官僚当然感到不满,企图仕进的士人更是无路可走。这种情形,迫使耿直派官僚、名士、太学生结合起来,联络外戚来反对宦官。

太学生们斥责宦官“噬食小民”,固然是出于义愤,但梁冀罪恶并不比宦官轻多少,太学生却一句话也没说,足见他们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反对宦官侵夺仕路。

自公元159年梁冀死后至167年汉桓帝死,几年间宦官势力几乎达到独霸政权的地位。内外重要官职多被宦官党徒把持,官僚集团的道路比梁冀死前更狭窄了。耿直派官僚、名士、太学生以及地方官学生、私门学生结成广泛的士人集团,展开了士人、宦官间的斗争。

耿直派官僚大都是名士出身。有些人已经做了大官,仍保持名士身份。如李膺做河南尹,与名士郭泰等人交结,被士人推为名士的首领。另外太学生3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领。郭泰等人结合陈蕃、李膺等耿直派大官僚,评论朝政,褒贬人物,公卿大臣竭力接待士人,希望免受恶评。公元166年,汉桓帝指名士李膺、范滂等200余人为党人,下狱治罪。公元167年,汉桓帝赦党人回家,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原来在政治上有极大势力的外戚集团,自梁冀失败以后,政治势力和社会影响都降落了。代表下层豪强的宦官集团,虽然政治上有极大权力,却以获得名士们的一些礼遇为荣幸。东汉初年以来,逐渐形成世代做官的“衣冠望族”或姓族,散布在各州郡。所谓“衣冠”是指各种身份的官僚,所谓“诸儒”是指太学生一类的士人。士族内部按族望的高低,门阀的上下,也就是按势力的大小来分配做官权。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就是这一既成事实的法律规定。

窦武、陈蕃死后,汉灵帝大兴党狱,杀李膺、范滂等100余人,禁锢六七百人,太学生被捕1000余人。党人五服内亲属以及门生故吏凡有官职的人全部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党锢之后,东汉的政治更加腐败。汉灵帝和宦官们为了彻底排斥土族并满足自己的贪欲,索性开一个叫做西园的官员交易所,标出官价公开卖官,地方官一般比朝官价贵一倍。各县肥瘦不等,让求官人估价投标,出价较高的人才能得标上任。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朝政。何进企图依靠下层豪强董卓杀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动起来,杀死何进。士族大豪强袁绍起兵杀宦官2000余人,宦官被全部歼灭。董卓引兵到洛阳,逐走袁绍,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象征中央集权的朝廷已经灭亡,豪强公开进行武装混斗,中国社会转入了空前的大破坏时期。

17.黄巾大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张角领导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当时,地主阶级的掠夺、兼并变本加厉,农民纷纷破产,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激起东汉农民群众更激烈的反抗斗争。

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号“太平道”。他蓄养弟子,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8人,周行四方,以其道教化天下,深得农民信任。10多年时间,收聚徒众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是,他便部署徒众为36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并传言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还派人在京城寺门和州郡官府等处都用白土写上“甲子”字样。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大方马元义等先聚集徒众几万人,以中常侍封谓、徐奉为内应,约定在三月五日内外一起起事。不料张角弟子唐周背叛,上书朝廷告密。汉廷收捕马元义,在洛阳车裂,并命令冀州刺史逐捕张角等人。张角见事已败露,便星夜传檄四方,于是“八州并发”。起义者都头裹黄巾为记,史称“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席卷了河北直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黄巾义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劫掠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东汉朝廷极其恐惧,派遣北中郎将卢植率东汉军队同张角军战于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周围筑起围墙,挖了壕沟,架上云梯攻城,久攻不下。朝廷遣小黄门左丰监视卢植,后撤换了卢植,用东中郎将董卓来代替,继续围攻广宗。但直到第二年的六七月间,广宗依然在起义军的坚守之下。八月张角不幸病死,他的弟弟张梁指挥战斗,张梁军越战越勇,东汉军队处处被动。

东汉朝廷吃了败仗,撤换了董卓,又遣皇甫嵩来代替。英勇善战的张梁军又给了这个刽子手以沉重打击。但是,十月间,起义军麻痹大意,遭到皇甫嵩的夜袭,损失很大,张梁英勇战死,阵亡和投河牺牲的共8万多人。

十一月,皇甫嵩攻张角弟张宝于下曲阳,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张宝军10万多人壮烈牺牲。9个月的战斗,黄巾军显示了农民群众的威力,给了东汉王朝以极其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