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全知道
3679600000006

第6章 民间诸神(5)

钦差到了以后,发现青礁村根本就没有什么书塾而只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场所,就如实回奏了高宗皇帝。宋高宗一直感恩吴夲生前救助过自己的老祖宗,因此听说颜师鲁兴建庙宇祭拜保生大帝非但没有怪罪他还擢升了他的官职。事后颜师鲁为了感谢保生大帝的救命之恩,就在青礁村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保生三大帝,经过不断改建,这里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了青礁东宫庙。

保生大帝的名号在沿海一带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保生大帝。

到了明末,保生二大帝雕像和部分白礁村村民跟随郑成功一路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台湾,从此在台湾扎下了根。时至今日,保生二大帝依旧被供奉在台湾的学甲慈济祖宫。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台湾人民都要在学甲慈济祖宫中举行祭祖活动。

如今,对保生大帝的崇拜已经成了台湾人的第二大信仰,其信奉者达到了五百万人。在世界范围内,保生大帝庙宇有两千多座,信众也达到了近一亿。

伏魔大帝

关羽伏魔大帝说的就是关羽。据说关羽死后世人有感于他的忠义和勇猛,每到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拜他。宋朝时,民间流传出关羽降妖除魔的神话故事,人们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关岳庙,将关羽与民族英雄岳飞放在一起共同祭拜。到了明朝,万历皇帝又追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此后关羽就成了专门斩妖除魔的大神——伏魔大帝。

古书中就记载了伏魔大帝关羽辅助世人的故事。相传绍兴地区有个叫钱二的人为了修炼仙术,选择离家周游四方。在路途中他遭遇了不少妖魔鬼怪,但无论被如何诱惑,他都无动于衷。这些妖魔怀恨在心,就在钱二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将他抓起来放到一个瓮中,压在了云门山下。半年后,钱二突然出现在自家的一棵大树上,他不断呼喊救命,家里人出来一看是钱二就将他救了下来。大家都觉得钱二出现得太离奇就纷纷询问他原因。钱二向家里人解释说,他被妖魔压在云门山已经半年了,这次能够回来都是因为遇到了伏魔大帝关羽。关羽听说了妖魔的恶行,就让人把他从云门山下救出来送到了家中,而关羽自己则去收拾那些作恶多端的妖魔鬼怪了。

古人相信关羽能够保佑人们不受邪灵的侵害,因此修建了很多伏魔宫,其中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区的伏魔大帝宫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

龙王

龙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是一种珍贵的神兽,据说他是统领水族之王,专管降雨一事。在中国人心中,龙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后来人们将这种尊崇神龙的心理和敬重帝王的心理互相融合形成了对龙王的崇拜。渐渐的,龙从一个非人格化的灵兽转化成了人格化的神。

龙王信仰的形成,既有普通百姓求雨降福等世俗心理因素,也体现了封建帝王彰显王权合法性的需要。在神话故事中,龙王的主要职责就是兴云布雨,然而这并不能满足世人的世俗要求,因此龙王逐渐有了其他的职能,例如能够让人长生不老远离疾病,趋吉避凶,保佑平安等。封建帝王也表现出了对龙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仅将自己视为真龙天子,专享世间一切带有龙形图案的物品,还为民间册封了许多龙王。从唐代开始,中国就有了所谓的五龙制,到了宋代五龙神已经有了世俗的王爵。

旧时世人供奉龙王之普遍可以与供奉土地神和城隍神相媲美,龙王庙几乎遍地都是,由此可见龙王作为守护神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龙王爷七、婚育神

月老

月老又称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一位举足轻重的神。他和土地公一样,在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并不高,但由于他的职责世俗化程度高,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月老就如同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丘比特一样,是专司世间男女婚配的神,据说他用一条细红绳将一对男女的脚系在一起,那么这对男女就会成就一段姻缘。

月下老人月老的传说来源于唐朝,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中记载了一位月老为世人牵红线的故事。

话说唐朝时,杜陵地区有一个名叫韦固的青年。他是一个孤儿,因此很想早点娶个妻子,以摆脱孤单的生活。然而他多次向本地区的姑娘家提亲都遭到了拒绝。

一次韦固要到宋城办事,暂住在一家客栈中。在客栈里有人知道了他的遭遇就为他说了一桩亲事,并将会面的地点告诉了他。半夜时分,韦固无心睡觉,就决定直接到约好的会面地点等待姑娘出现。

然而等韦固到了那里,他却看见一位奇怪的老人背着一个包袱,正坐在台阶上翻书。韦固走近一看,发现书上的字体很怪异,他竟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于是就问老人:“老人家,我自幼苦读,世间鲜有我不识之字,但您看的这本书我却一个字也不认识,您这是什么书呀?”老人回答说:“这就是关系到天下人婚配的婚书。”

韦固听后又问道:“那您的包袱里装的又是什么?”老人说:“包裹里装的是红绳,用它将男女的脚系在一起,纵使两人贫富差距悬殊,天各一方,甚至是仇敌,都能成就一段姻缘。”韦固听老人说得如此神奇,就让老人帮他查查自己婚配何人。

老人翻看了一下手中的书,抬起头告诉他,他未来的妻子就是城北一个卖菜人的女儿。韦固听了很生气,因为他知道那个女孩今年只有3岁,于是就派人去杀了这个女孩。

多年以后,韦固得到了一位刺史的赏识,刺史想将自己的养女嫁给韦固,韦固见刺史的女儿貌美如花,心中很高兴。然而让韦固感到奇怪的是,刺史女儿的额头上总贴着一朵小花,他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女孩就是当年那个他想要杀死的人,而自己派去的杀手一时心慈只刺伤了女孩的额头并没有杀死她。

事到如今,韦固感到这一切都是天意,就和刺史的女儿结婚了。据说他们婚后相濡以沫,伉俪情深,过得很幸福。

此后月老被古人奉为婚恋神,他为世人配对用的红线也有了民间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佳话。由月老的红线还引出了后人结婚时牵红巾的习俗。所谓的牵红巾就是让新娘和新郎各执一条红巾的两端,步入洞房。至今仍有部分地区保有这项习俗。

喜神

喜结连理顾名思义,喜神就是专司婚嫁喜庆之事的神仙。由于人们有趋吉避凶、追求快乐的本性,因而人们杜撰出了一位喜神加以膜拜。不过与其他人格化的神不同,虽然喜神也已经被人格化了,但“他”并没有明确的形象,因此世间也没有用来供奉的喜神像。据说这是因为喜神成仙之时,北斗星君的一个失误造成的。相传喜神本是一个修炼成仙的女子,但因为北斗星君的疏忽赐给了她一副胡子,从此她就再也不以真面目示人了。

人们信奉喜神表现在很多方面上,可以说在民间的各种节日礼俗活动中都有喜神的影子。例如人们将结婚称为“喜事”,结婚时摆的宴席称作“喜宴”,婚礼上吃的糖果叫做“喜糖”,新人的家里还要贴满“喜字”作为装饰。

除了婚礼当中少不了喜神的帮衬,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有来源于喜神的风俗。古人习惯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吉日出外游玩,这就是所谓的迎喜神或游喜神。据说在这一天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坐着家畜拉的车外出到郊野游玩,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要由老人举行祭祀喜神的小型祭典,让孩子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能看到野兔、山鸡或喜鹊等动物也被人们视为一种好兆头。

古人对喜神的信仰十分虔诚,甚至连出行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喜神保佑吉祥,因此民间流传着一种“喜神方”的说法。据说古人出门之前总要预先查阅一下喜神所在的方位,不然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月光娘娘

月光娘娘又名月神、太阴星君、月光菩萨等,也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一位婚恋神。人们对月光娘娘的崇拜来源于原始的月亮崇拜,由于月亮在夜晚现身,又带着朦胧的光芒,在古人心中显得十分神秘,因此人们对月亮产生了一种崇拜心理。

民间的月神信仰相当普遍。古人将月神视为婚恋的见证者,热恋中的男女常对月起誓,因而有了“花前月下”一说。据传月神不仅能够保佑这些热恋中的男女浓情蜜意、相守到老,还能够帮助那些不幸分离的恋人早日团聚。那些还没有找到归宿的男女青年们也时常向天上的月亮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月神保佑他们能够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虽然现在月神渐渐淡出了人们的婚恋生活,但仍有部分地区保有拜月的风俗。苗族即是如此,据说苗族有一项传统活动叫做“跳月”,青年男女们常常在“跳月”时寻找梦中情人并对其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以求共度一生。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民间传说中一位主管婚姻的神仙。早在唐朝民间就开始信奉和合仙。当时人们信奉的和合仙不仅不是两位,而且与婚育无关。直到清雍正时期,人们才将唐代著名的隐僧寒山和拾得奉为和合二仙。

民间流传寒山、拾得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人间的化身。他们两个不仅睿智过人,而且亲如兄弟。后人之所以尊他们为“仙”,又让他们主管世人婚嫁等喜庆之事,主要与他们的经历有关。

相传寒山和拾得本是同村青年,他们两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子,马上就要和和合二仙那位姑娘举行婚礼的寒山知晓了此事,就剃发成了僧人。拾得见寒山如此重情重义,也出家当了和尚。据说他去见寒山的时候拿了一支盛开的荷花做礼物,而寒山手捧饭盒出来迎接他。于是人们就将他们并称为和合二仙,将荷花、饭盒当成了吉祥物。

在传统的婚庆典礼上,和合二仙图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古人将寒山和拾得塑造成了一对散发披肩、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身穿红、绿两色的缎子服饰,一个手拿盛开的荷花,一个手捧圆形的盒子,圆盒中还飞出五只蝙蝠。图中的荷花即是并蒂莲,有吉祥喜庆、永结同心的寓意,圆盒代表着百年好合,至于那五只蝙蝠则有着五福临门之意。因此,人们常用和合二仙图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随着寒山诗在日本的流传,和合二仙也超越了国界,得到了日本人的认可。据说每年都会有很多日本人到寒山寺祭拜和合二仙。

泗州大圣

泗州大圣又名泗州佛,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泗州大圣是主管恋爱婚姻之神,那些不被祝福的情侣尤其信仰泗州大圣。

世人如此信仰泗州大圣,并将他奉为婚恋神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切都要从宋朝的一个传说说起。相传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母亲在怀孕渡洛阳江时受了惊吓,于是她就对着洛阳江许愿说,如果将来肚中的孩子能够做官,她一定让孩子在这里修建一座大桥。多年以后,官拜泉州太守的蔡襄来到洛阳江边为自己的母亲还愿。然而洛阳江水流湍急,往往是建桥的石材刚放入水中就被冲跑了,面对这样的情形蔡襄急在心中,却又无计可施。

不久后,河里出现了一条船,船上坐着一位老翁和一位绝世美女。老翁将船停在江心对岸上的人说:“老夫我今日在此为小女招婿,无论何人只要能用钱投中小女,我就将女儿嫁给他。”岸上的人听了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小船上投掷铜钱,然而从早上投到傍晚,依然没有人能够投中那名绝世美女,钱币都落入了江中。老翁见状对岸上的人说:“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我和小女依旧在此恭候各位的大驾。”

如此这般达一个月之久,仍旧没有人能够如愿娶得美人归,不过洛阳江的河水已经不复往日的湍急,变得平静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偷偷下水游到了小船边上,趁着老翁和女儿不注意的时候爬上了小船,并投中了老翁的女儿!

老翁见状对小伙子说:“咱们到岸上的凉亭中讨论一下婚礼细节吧。”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小伙子此去就再也没有从凉亭中出来。原来这一切都是土地爷和观世音菩萨设的一个计,为的就是帮助蔡襄建桥。自觉有愧于小伙子的观世音菩萨就让他变成了一尊佛。这尊佛就是世人祭拜的婚恋神泗州大圣。

据说有过失败婚恋经历的泗州大圣非常同情那些恋爱不顺、婚姻不幸的人,为了保护世人恋爱、婚姻幸福,他就在自己的后脑勺部分施了法。相传只要人们从他的后脑勺那里挖一点泥土撒在自己和恋人身上,两人就会忠贞不渝,拥有美好的结局。

在东南沿海地区人们修建了很多供奉泗州大圣的寺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厦门圣果院和南普陀寺。除此之外,很多省市的地名也与泗州大圣相关。

子孙娘娘

麒麟送子子孙娘娘是古人信奉的送子神的统称,除了送子观音和男性的送子神之外,几乎所有的送子神都可以称之为子孙娘娘。中国自古就有“多子多福”的思想,再加上古人在生育问题上的无知,最终导致民间出现了大量的送子神。

子孙娘娘在送子神中规模最庞大,成员极其混杂。据说广州香火最旺的求子神庙——金花庙中供奉着二十多位送子娘娘。除此之外,北京的东岳庙和南药王庙娘娘殿中,也供奉着九位送子娘娘。

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子孙娘娘造型也很有趣。天津天后宫凤尾殿中供奉的子孙娘娘中有两尊是双面神,她们一面慈眉善目,一面凶恶无比。据当地人解释说,刚送孩子们投生时,这两位子孙娘娘是用笑脸对着他们的,等到孩子要降生的时候,子孙娘娘怕孩子不听话造成难产就用恶脸对着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因为害怕而顺利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