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彼得·林奇传
3680100000021

第21章 克莱斯勒

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挑选股票或基金,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魅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选股人命运的不是头脑而是耐力。敏感的投资者,不管他多么的聪明,往往经受不住命运的不经意打击,而被赶出市场。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作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当然要选择组合投资,但在他看来重仓股对基金的贡献更重要。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了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赚的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7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在选股方面,彼得·林奇和巴菲特一样,凭借常识,对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高科技股一般不感兴趣。

汽车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曾长期称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汽车业这个美国传统工业的最后堡垒,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销售量受到重挫,市场份额下降,出现巨额亏损,股票市值开始下跌,企业笼罩着破产的阴影。汽车业不景气给股市造成了很大影响,股市对此反应强烈。美国的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股价只卖2美元。和一般投资者不同,彼得·林奇却开始看好汽车业。

他先调研了福特公司,然后又调研了美国的所有大型汽车生产公司,对比之下,彼得·林奇发现克莱斯勒公司的情况更好,因为单单是公司有超过10亿美元现金这件事,就至少使它在两年内不会破产。于是,1982年春夏之交,他大量买进克莱斯勒公司股票,使克莱斯勒股票占整个麦哲伦基金5%的资产,这也是证监会所允许的最大持股比例。按彼得·林奇的说法,如果法规允许的话,他会把基金资产的10%~20%都投在该公司上。

为什么彼得·林奇会如此大规模地投资克莱斯勒公司呢?这还要从克莱斯勒公司的历史说起。

克莱斯勒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勒1875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一个铁路技师的家庭。年轻时候的克莱斯勒在早期的通用汽车公司工作,后来升任到第一副总经理,主管全公司的汽车生产工作。由于他与通用公司的创办者杜兰特思想不一致甚至相左,便一气之下辞职回家。

1923年,在汽车行业以“复兴者”著称的沃尔特·克莱斯勒接受了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邀请,出任一家濒临破产的汽车公司——麦克斯韦汽车公司改组和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会长。他与三名工程师一起创造生产了克莱斯勒的首辆汽车——“克莱斯勒6号”车型。这辆车在1924年1月的纽约汽车展上引起轰动,克莱斯勒6号的出现具有时代革新性。在此后三年的全美汽车销售榜上,这款车的销量上升至第三位。

由于适销对路,公司发展很快,克莱斯勒看准时机将麦克斯韦公司彻底重组,并于1925年更名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26年,该公司在沃尔特·克莱斯勒的领导下,很快由美国汽车制造业第27位窜升至第5位,1927年又升至第4位。1928年,克莱斯勒公司又买下道奇兄弟公司(Dodge)和顺风(Plymouth)公司,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1933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258%,曾一度超过了美国汽车业的排头兵——福特汽车公司。

1935年,已经60岁的沃尔特·克莱斯勒希望在公司的日常活动中承担较少的任务,于是,他从坐了10年的总裁宝座上走了下来——这位克莱斯勒公司的创始人选择了退休。他在退休前安排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对一家空调与制热公司的控股。

1935年克莱斯勒公司无论是在盈利上还是在销量上,随时都有可能超过福特汽车公司,占据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第一把交椅。1936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密执安州建立了只生产迪索托轿车独立品牌的大型工厂。公司的业务继续以稳定的进程发展,这个时候,克莱斯勒公司生产了100万辆汽车,这个成就使克莱斯勒公司在销售量上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而居第二位。

沃尔特·克莱斯勒于1938年春天因病结束了他对公司的实际日常管理,但是,公司继续保持他发展技术创新的传统。在沃尔特·克莱斯勒的影响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进入军事汽车业,并在20世纪30年代末,为美国陆军生产了25000辆卡车。这个时候,世界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而克莱斯勒公司正在为同盟国的武装力量生产汽车和其他设备。

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克莱斯勒公司积极活动在美国的若干个导弹与空间计划之中,并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国防计划。同时,克莱斯勒公司是参与为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生产大型地对地弹道导弹与重返大气层的运载火箭的第一家大型工业公司。这些克莱斯勒公司参与研制的改进型军用火箭后来被应用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的许多计划之中。1952年,当美国陆军为了研制红宝石导弹而选择企业帮助时,克莱斯勒公司作为一家军用导弹的合同承包方初临战阵。这种地对地中程武器系统是克莱斯勒公司和一个德国专家小组共同研制的,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研制了V-2火箭。

另外,克莱斯勒公司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率先开展了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轿车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因为当时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系统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制造的,克莱斯勒公司进口这种系统时必须支付一笔巨大的进口关税。因此,美国政府要求克莱斯勒公司必须削减五分之四的产量。

1970年,大约有20个环境法规影响了美国汽车工业。这个时候的汽车制造厂家使用亮漆涂敷车辆,这些油漆由固体颗粒和溶剂组成。溶剂是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在强烈的阳光下,容易发生反应而产生烟雾。由于可回收的容器用得很少,几乎所有废弃的包装物都被掩埋在了地下。为此,美国汽车工业业绩开始下滑,而克莱斯勒品牌的汽车当年只销售了18万辆。这是自1964年以来,克莱斯勒公司的汽车销量第一次低于20万辆。

1971年,美国政府强制管理汽车安全与尾气排放,这项决策导致了汽车设备生产成本的增加,再加上通货膨胀,开始使汽车购买者的钱包变薄。1971年底,美国的各大汽车制造厂家纷纷停止了关于发动机功率的广告宣传。1971年,克莱斯勒公司购买了日本三菱公司15%的股份,1972至1973年又增加了20%。当遭遇能源危机时,这项投资给克莱斯勒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克莱斯勒公司在汽油成为一种短缺商品之前,也为其他没有价值的设计选择付出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费用。

1973至1974年中东石油禁运使美国产生了能源危机,这使得许多消费者把目光投向了经济适用的中小车型,而这些车型主要是由美国以外的国家制造的。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家利用消费者对节省燃油的车型的渴望,向美国出口了许多经济型轿车。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军美国,从而直接影响了美国汽车业的发展。到1974年,美国整个汽车行业的产量下降了20%。虽然公司的市场份额大致保持不变,但克莱斯勒公司的总产量还是下降了26%。

能源危机使克莱斯勒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所发布的所有新车型都黯然失色。美国汽车市场因受石油禁运引起的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下滑,从而使通货膨胀引起的压力不断增高。包括克莱斯勒公司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全都提高了销售价格。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20年纪80年代初期,销量下降到了1970年的水平,并且累积了两个月的车辆库存。公司为此不得不缩减生产,并辞退了18000名雇员以降低成本。政府把汽车工业问题的责任归咎于汽车制造厂家价格的提高。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则认为政府应当做一点刺激需求的事,并且批评领导人鼓励人民节省开支而不是鼓励人民花钱以促进消费。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最容易找到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元凶是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据美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字,即便是在中东石油危机过后,汽油价格仍然维持在比前一年平均高出22%的水平。美国汽车一向不太重视节省燃油,在节省燃油的性能上,自然不敌日本车。因此许多专家都认为,高油价是对美国汽车业造成的最大伤害。和美国汽车商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拥有更多款燃油经济的车型,这也使得日本汽车加快了进军美国的步伐。

日本车加快进军美国的步伐直接导致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销售量严重受挫,市场份额纷纷下降,并且出现巨额亏损。

彼得·林奇一直就看好克莱斯勒公司,虽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破产,但是公司在技术层面做得非常好,只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能够生产出一个畅销车型,公司的业绩就会快速上升。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断,彼得·林奇派出大批调研人员去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而他本人则直接走进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部,并且与公司的高层营销主管进行了一次详谈。在与公司总裁李·艾柯卡面谈时,两个人竟然趣味盎然地谈了两小时。当时,艾柯卡十分看好他们刚刚推出的新车型“T五型微型旅行车”,而彼得·林奇也认为这个车型将会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带来滚滚财源。

当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非常重视彼得·林奇的到访,并且为彼得·林奇准备了一大批公司的内部资料。彼得·林奇在实地考察完后,立即决定投资克莱斯勒公司。因此,在1982年上半年,彼得·林奇开始投入巨资购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

此时的彼得·林奇在整个华尔街早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多基金公司和投资人都在迎合彼得·林奇。当华尔街股市正式公布了麦哲伦基金公司购买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之后,一大批投资者开始抢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这使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开始快速上涨。

此时,克莱斯勒公司开始加快推进新车型T五型微型旅行车的上市进程,并且做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这也影响到机构和个人对克莱斯勒公司的投资热情。果然新车型在推出后的9年间,共销售了300多万辆。

这个时候在股市行情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彼得·林奇又在福特和沃尔沃上建仓,这样,这3只股票价值占到了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8%,加上绅宝和丰田,汽车股总共占到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10.3%。

在整个1984年,彼得·林奇一改从前频繁交易的做法,坚持买入和持有战略,基金前10位的股票数量一直没有多少变化,其中就包括上述5只汽车股。

最终,彼得·林奇从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只股票上分别赚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加上从沃尔沃赚来的7900万美元,造就了麦哲伦基金公司出众的业绩。

很多人认为,重仓股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但彼得·林奇可不这么看。他认为要找到能成长3倍乃至10倍的股票,从道·琼斯指数股中找比从一般小公司中找难多了。小盘股确实“交易清淡”,不一定能在5天内买入或卖出。可是彼得·林奇认为:“做股票就等于找对象,容易离婚并不是好理由。如果你一开始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就不要想着放弃。如果不是这样,无论如何你都会一团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流动性都不会将你从痛苦和磨难中拯救出来,反而还很可能因此失去一大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