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情况也极易产生次声,飞机航行在空中,最怕遇上“晴空湍流”,因为这是无法逃脱的致命危险。“晴空湍流”又称“气穴”或“气坑”。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中,飞机能平稳地飞行,能见度也会很好,如果这时发现飞机突然剧烈颤动,猛然上升或下降几百米,这种突如其来的强烈气流常常伴随有次声的出现,这时,次声就会像一把无形的利斧,把飞机劈得粉碎。
上述种种情况,充分说明次声不但破坏能力极强,而且许多因素都会促使次声的发生。因此,许多科学家断言,在揭开百慕大之谜时,也许可以证明,次声是使神秘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假说的根据还是比较充分和有说服力的。
海底风暴说
提起风暴,人们就会想起大气中的飓风。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房屋刮倒,把船舶掀翻,使海堤决口……
在大海深处,也有类似飓风那样的激流,它们横扫海底,扬起尘暴,毁坏通信电缆,冲垮石油钻井平台,将潜航的潜艇卷入?
……
1963年4月9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在一次大修后开始海上试验,顺利完成15~30米的浅水潜航。第二天,按计划进行超过300米的深潜试验。
6时35分,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的浩瀚大西洋上,“长尾鲨”号正在9米左右的深度潜航,露出水面的潜望镜管,在碧蓝的洋面上激起一道雪白的浪花,似一条白纱在海面上飘舞。
潜艇救生舰“云雀”号紧紧跟随着水下钢铁巨鲸,它那灰色的身影一会儿跃上浪峰,一会儿又跌入浪谷。
7时47分,海军少校哈维艇长命令“长尾鲨”号深潜。
顺利到达90米的测试深度后,“长尾鲨”号开始了试验。9时12分,两舰定时进行联络,1分钟后,“云雀”号收到潜艇上浮的报告,并在声呐里听到了用高压空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嘶嘶声。
9时17分,“云雀”号收到紧急警报:“我艇已超过安全潜航深度,情况危急!”
其后不久,“云雀”号声呐兵听到了来自深海的奇怪声响——
海水压碎铁罐似的声音。
“云雀”号舰长海克少校望着话筒怔了好久,指挥室里的官兵都屏息无语。声呐兵的耳机里只有沙沙的杂音,没有任何来自深海的回答。
“长尾鲨”号失事罹难了,129名艇员丧身海底。顿时,国内外一片哗然。
为了查明失事的原因,美国当局紧急调遣正在太平洋执行任务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前往出事海域。该深潜器在2700米的海底,只发现了一根热水管和艇员用的一只塑胶鞋罩……
是什么原因造成“长尾鲨”号失事的呢?由于该潜艇已粉身碎骨了,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来判定失事原因,因此,引起各种各样的分析、猜测。
调查委员会的一位海洋学家认为,长滩以东的大西洋海域,海底形成了脱离大陆坡的不规则的海底峡谷,被称为海底东海峡。它是从缅因州通往大西洋的最大出口,通常有弱海底流。由于4月4日大风暴的影响,使海底情况发生了剧变,寒暖海流交错,形成了可怕的“海中风暴”。这是一种高低差100米的海中大漩涡,潜艇一旦被卷入,操纵十分困难,如果在漩涡中挣扎,必然会失去平衡,向下沉陷。
美国最新版的《海洋学导论》也认为,使“长尾鲨”号蒙难的元凶是内波。强大的内波将它拽下海底,它因承受不了超过极限的压力而破碎了。
我们知道“密度跃层”受到外力搅动后,产生的内波可以“粘”住速度低的小船,可它怎能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偌大的潜艇也卷入万丈深渊?
对此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时,相当多的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海面上才可能有波浪,台风虽然在海洋上生成,可它是在大气里移动的,海底世界是一个非常平静的地方,怎么会有海底飓风巨浪?美国海洋自然史作家雷切尔·卡森就在她的名著《我们周围的海洋》中,把海底描绘成“变化缓慢的地方”。
可一直致力于“海底飓风”研究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查尔斯·霍利斯特认为,世界海洋约占10%~15%的海域往往会爆发“海底飓风”。在这些海域,“海底飓风”每年会发生5~10次。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底飓风”学说获得了承认。
海底巨浪与海面波浪虽然都是液体波动,但它们又各不相同。
空气与水的密度相差好几百倍。海面波浪受重力影响大,波浪的高度受限制。而海洋的内部海水密度的间隔变化很小,“密度跃层”上下的相对密度差不大,内波在受重力下沉的同时,又受浮力的托举,所以它受的重力比海面上的波浪受力小得多。我们知道,在水井里用水桶打满一桶水,在井水里往上提时,显得很轻,一旦提出水面就显得沉重多了。这就是空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得多的缘故。
这样,同样的力,就可以使海水内部产生比海面大得多的波浪来。
在3海里深的海域发生“海底飓风”,可以推动海水以每小时1海里的速度前进。这一数字听起来并不大,其实不然,因为深海海水的密度比大气层大1000倍,因此推动海水所需要的能量要大得多。最凶猛的“海底飓风”的力量相当于陆地风速为160千米/小时的风暴,而风速每小时超过118.4千米就是飓风。“海底飓风”的波高也很高,在深水可达100多米,有资料记载最大波高可超过300米;即使浅些的海水,在水温第一跃层处引起的内波,波高也有20~30米。这种几十米高甚至超过100米高的波浪,在海面上是根本看不到的。足可见“海底飓风”的力量!
“海底飓风”是在一些海洋和大气现象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的速度时,才得以爆发。它爆发前先出现“涡旋”,即一种大面积的连续不断呈螺旋转动、甚至可以搅动整个海洋的激流。不过,仅有涡旋是不够的,“海底飓风”还要从犹如蛇一样在海底蜿蜒流动的深海洋流中吸取能量。当涡旋带动深海海水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一些洋流也开始朝这一方向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洋流和涡旋诱发的激流融为一体,形成速度更快的洋流,这是爆发海底风暴的前兆。除了洋流和涡旋,第三个因素是大气风暴持续数天降临某一海域,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气中的风暴持续的时间越长,海浪越凶猛,渗进海底的能量就越多。这些能量不久就会与洋流和涡旋融合而成的洋流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大规模的“海底飓风”。
“海底飓风”的结果导致海底尘暴。在海底尘暴中,海底摄像机连数英尺远的地方也无法看清。它可以把周围的一切东西,如海蟹、岩石、植物、科学仪器和通信电缆等,统统掩埋在沉积层下,如同海底大陆架斜坡上刮起的“浊流”一般。
由涡旋等引起的“海底飓风”,多发区属“百慕大魔鬼三角”。
那是个令人恐怖的地方。轮船航行到那里,飞机飞到那里的上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失事的飞机和轮船连“SOS”求救信号都发不出来,而且飞机、轮船的残骸也找不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上百架飞机、200多艘舰船在这里失踪。
是什么原因造成飞机、舰船失踪呢?科学家亦众说纷纭:有的说遇到风暴葬身海底;有的说被太空人的飞碟掠去……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前苏联的海洋学家经过调查,提出了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的飞机、舰船与被称为“海底飓风”的“中尺度涡旋”有关的理论。
据考察发现,百慕大三角区海域遍布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中尺度涡旋”,有的直径数十千米,有的甚至几百千米。这种涡旋呈旋转柱状,从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海底,一直延伸到海面,甚至带起的水柱高出海面几十米。它们一面以每秒10~20多厘米的速度旋转,一面向前移动。因为它和台风相似,海洋学家又称它为“海底飓风”。据前苏联海洋学家测定,一个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中尺度涡旋”,其总能量为450万亿尔格,相当于一个中等飓风的能量。像飓风席卷一切的情景一样,“中尺度涡旋”无疑也会吞噬它遇到的船只。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大?,海水是个良导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流。那么,随着“中尺度涡旋”的来临,会引起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使舰船上的罗盘失灵,也会使发报机发不出信号。
更令人不可想象的是,飞速旋转的“中尺度涡旋”造成海水下沉,使海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当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000米的涡旋中,则聚光焦点直径有1米左右,据说温度可达上万度,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飞机、舰船爆炸。从资料看,在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失踪的飞机、舰船确以晴朗的白天居多。这似乎为这一理论提供了证明。
近些年来,海洋学家还发现了海底大瀑布,它们是:丹麦海峡海底瀑布、冰岛—法罗瀑布、巴西深海平原瀑布、南设得兰群岛瀑布和直布罗陀海峡瀑布等。上述瀑布除直布罗陀海峡瀑布是由盐度差异驱动形成外,其他瀑布均是温度差异形成的。
这些已发现的海底大瀑布当中,数丹麦海峡海底瀑布大。它约有200千米的宽度,每秒携带50亿升的海水飞流直下200米后,沿一缓洋坡流去,瀑布总落差达3.5千米,大约相当于在1秒钟内将浩大的亚马孙河水全部倒入海洋的流量的25倍。这样强大的海底瀑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难以想象的。而且,这种海底大瀑布,用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用特殊的电子仪器才能测出来。可以想见,如果潜艇遇到了这样的海底大瀑布,很快就会被扯入万丈深渊。
磁异常说
百慕大魔鬼海域轮船、飞机在突然失事前多发现磁异常出现——仪器失灵,指北针的指针乱摆,最后指向是西北等方向而不是正北,同时无线电通信中断,电波发不出。飞机上的驾驶员会发现眼前白茫茫一片,海天不分等。这些诸多现象都说明百慕大在发生事故时都产生了磁异常。另外,据资料介绍,在百慕大海域降生的女孩十分聪慧,这是否也与强磁场有关呢。因为人们发现某种强度的磁场对人的身体和脑细胞至关重要。因此,一些保健和医疗器件都与磁有关——磁化水、磁化杯、磁化针灸仪、五行针等,都与磁有关。百慕大海区有奇异磁场存在,这几乎已成定论。因为据悉,在侦察卫星上已看到百慕大海底似乎存在一块大型圆形“磁铁”区,面积达几万平方公里。
地球的磁场就好像在地球内部有一个巨大的想象中的磁体一样,这也有两个磁极: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地磁南北极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磁南北极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也并不吻合,而是有个偏差的角度,也就是说,地理子午线同地磁子午线并不是重合的,它们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磁偏角同海员或飞行员正确判断方位关系极大。当船舶和飞机航行时,用磁罗盘测到的是地磁方位角,所以必须知道当地磁偏角的数值,才能确定正确的方位,沿着正确的航线前进。
地球的80度经线恰好穿过“百慕大三角区”,而80度经线上的磁偏角是0度,这就是说,航行到这里的船舶、飞机上的磁罗针指的是地理的正北方向,如果领航员不注意这一点,必然就会偏离航向若干度,同实际位置相差很大,也许会远离航线几百海里。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船舶与飞机常常在这里失事,与这一地区磁场特性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海底有着巨大的复合动力源,能产生强大的磁力,使罗盘及仪器失灵。1943年,美国的一位裘萨博士曾经由海军协助配合,在百慕大三角区做过一次有关磁场的奇异实验:他用两台磁力发生机给停在船坞里的船加大十几倍的磁力,看它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开始后,在船体周围立刻有绿色的烟雾出现,很快就使整个船体笼罩在绿雾之中。接着,船上的人员就消隐不见了。实验结束后,船上的人员似乎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有些人经过特殊的治疗,恢复了健康,有些人精神失常了,有些人甚至死亡了。此事后,裘萨博士却不晓得什么原因自杀了。他在临死前说,实验的事实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除了这句简短的、令人费解的话以外,他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论述,以至于使这次奇异实验本身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疑团。
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磁暴。磁暴是当太阳突然喷出大量带电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引起了电离层的变化,与此同时,还引起地球磁场强度及方向的急剧而不规则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暴。磁暴发生时,会使无线电通信中断,引起一系列的磁异常。因此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船舶、飞机失事原因与磁异常有关。
就这种奇异磁场区的形成问题,综括起来,有这么几种解释:1.地质板块拉伸断裂磁场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磁异常区的形成是地球地质结构自身断裂造成的。对此,历树忠先生曾撰文论述过,也曾做过试验证明其论点的成立。他介绍说:“对钢铁做机械拉伸试验时,被拉断的试棒就产生了磁力现象,把两半断口搭在一起时,手感明显相吸。在机械性能试验室里,此现象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思。然而,正是从这个现象出发,有可能引导我们进一步揭开百慕大三角和地磁极移荡等世界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