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3697300000114

第114章 千里省亲(46)

双杏见了也大为惊奇,对着丈夫甜甜喃喃地说:“五哥,这小淘气咋跟你一样,真日能!”

闹房闹到老八屋里,桂花身着旗袍,分外娇艳,令众人刮目相看。她一路上满腹怨言,心怀不满,可事出无奈,只得认命,心里一直犯嘀咕,老八究竟咋样?直到见了老八。她见老八身板强壮,机灵活泼,才定下心来,只是有一点遗憾,个头像个大人,可年龄仅有十三岁,比自己整整小三岁,他会做丈夫吗?人家梅娘都已有了身孕,自己却配了个情窦未开的小女婿,可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自个儿主动些,谁叫自已做了大媳妇哩。所以,伴娘怎么点拨,闹房人咋个要求,她虽臊价价的,却尽量使众人满意。尤其令她开心的是,老八竟毫不费力地能将她举得高高的,顺利地拔下花儿来。热闹喧天的闹房队伍终于进了老九的新房,她上了门,温情脉脉地注视着老八,盯得老八脸上火辣辣的,激得老八心里活像猫儿抓痒痒。她在默默期待着。

闹房队伍从老九屋里撤出后,已是月偏人稀。

佘巴顺路敲老八窗户时,故意把琐代胸前撞了一下,气得琐代破口就骂:“不要脸。”

佘巴也不生气,反正他遂了心意。路经老三窗户时,红烛已熄,佘巴猛敲窗户不算,还吼叫起来:

“噢哟,可价弄上了,鼓劲呀!”

这一吼叫,惊得老三险些从百灵身上滚下来,被百灵用双手急忙从后腰上搂了个定。

夜深人静了,桂花主动投入老八怀里,老八也紧紧地抱上她。

那种幸福的感受,使桂花再无半句怨言。

至此,双杏不仅圆了探母的梦,而且意外地多娶了三房儿媳,并有几个后备的,还请来了教书先生,实属功德圆满!可特意为寻宗觅亲而来的诸葛先生又能否如愿呢?

三十七、中秋邀明月

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办完了四个儿子喜事的第二天,便是八月中秋节。双杏清早起来,迎上一个个媳妇,都是心舒气畅,热呵呵的叫“妈”。九个媳妇九声“妈”,把个双杏应答不迭,“唉”一声,甜一次,咋像吃了蜜。

百灵公主满面春风的呼叫,使双杏特别开心,说明公主对老三是满意的,她的移花接木是完全成功的。

桂花两腮桃花,亲热的称呼声更令双杏欢愉,事实告诉她担心是多余的。

双杏今日喜获丰收的回报,并且是空前的。往日清早,双杏只听到媳妇两声“妈”;今日不然,大媳妇起得最早,一声“妈”带来了一连串的“妈。”常人说: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她这才二十三个年头,就做了九个媳妇的婆婆,说不上是兴奋、得意,还是不可思议,连双杏自己也满面堆笑,轻轻摇头不已。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新婚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起得迟。

早饭过后,双杏卷袖捋臂,亲自要打锅盔、做月饼。九个媳妇跟前撵后,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打下手,忙成一团。双杏见了,自豪地笑了。

孝先从地里回来,见婆媳十人忙活的情景,乐呵呵地从库房抱出两扇平底大烙锅,把双杏乐的,甜蜜地叫着:“五哥,啥时节置的大鏊子?”

七个新媳妇头一次听婆婆称公公为“五哥”,并且是饱含情露的甜甜的,一时忍不住笑了。

花儿笑着解释说:

“这有啥好笑的,自打我记事起,妈就是这么称呼爹,有时也叫‘他爹’。”

双杏见新媳妇嬉笑,先有点羞涩,后便不以为然地一笑置之。

心想二十三年前,乌鞘岭之后,我就亲密无间地这样称呼了,开口必叫五哥,每次都是甜蜜蜜的,你们这些羊娃,见过几个狼娃,还把它当作稀奇古怪哩。

孝先憨憨一笑,说:

“今年中秋节不比往年,媳妇多,家大口众,咱把锅盔、月饼都烙大些,烙多些,就去铁厂买了它回来,大团圆嘛。”

“五哥,总是你想得周全!有了它,太好了!咱婆媳多烙些好锅盔,各式各样的锅盔,再烙一个锅盖大的月饼,叫娃娃们见识见识,尝个新鲜。”

“啥周全?谁知道你能娶回七个媳妇。”

双杏说:

“唉,可你盖了八个媳妇的房子呀,还多了一间哩!”

孝先笑了笑说:

“一栋四套,反正今年盖了明年就不盖。唉,我还买回冰糖、甜瓜干,你做月饼有青红丝了。”

“哎呀,五哥,太好了!媳妇们,你公爹想得齐全,办得周到,咱婆媳也得显出手段,做得体面,红红火火过个空前大团圆的中秋节。”

媳妇们异口同声:

“好!妈,您说咋干就咋干,您不用干。”

正在热闹处,诸葛先生来了。他神色庄重地对双杏说:“延夫人,灵牌的事你给延兄说了没有?”

“噢,你看我这记性。”双杏把额头一拍,留下一片面印,说,“他爹,诸葛先生要见见灵牌。”

孝先一时怔住了。

双杏提醒说:

“瓦罐子里。”

“噢。”孝先恍然大悟,拉上诸葛先生的手向供屋去了。

来到供屋,孝先从供桌下的黑色瓦罐里取出灵牌,递给诸葛先生。

诸葛先生见正面的大字“显考诸葛讳仁贵之灵位”眸子一亮,完全信服了不识字的双杏言之不虚,急忙反看背面,不由惊喜非常,兴奋流涕地大声说:

“对呀!诸葛仁乃高祖也,生子诸葛仁达,乃曾祖也。康熙五六十年高祖抛下妻儿去阿山淘金,再娶哈萨克千户之女,生子诸葛仁贵,乃曾叔祖也。曾叔祖仁贵生子诸葛玉、诸葛辉乃叔祖也。可悲呀,高祖竟殁于乾隆年间的准噶尔战乱,曾祖被瘟疫所害。叔祖父玉刀刻此后记于乾隆二十年夏。叔祖及其后人不知尚存乎?悲哉痛哉惜哉!想我高祖诸葛仁一门竟落到如此凄惨之田地。至今仅不才一息尚存,又无子嗣,莫非绝我者天意也!”诸葛先生紧抱灵牌,如获至宝,嚎啕大哭,良久仍唏嘘不已。孝先嘴拙,劝解不住,只陪在那里。

双杏婆媳隐隐约约听到了悲声。双杏估计是诸葛先生见到灵牌悲痛所致,交代了句:

“用心烤,谁烤酸的,谁烙焦的,谁一个人吃。”便径直来到供屋,果不出所料。

双杏说:

“先生明白人,人死不能复生,兴许还有后人,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找到罢了。先生莫伤心,忍耐些时日,天寒地冻,各处冬宰的时节,老大和他爹出去找牛鞭时,四方打听一遍,看音信如何,眼下急也没用,莫若想开些。”

孝先被提醒了,说:

“就是,冬闲时节,多去几个人,骑上马访他一访。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总会有着落的。”诸葛先生听了双杏一席话,又经孝先赤诚之心的感动,说:

“不管怎么说,高祖母传下来的遗命总算兑现了一半,下世的先人有灵牌在此,高祖来西域安家落户的情节也有了明确的交代,足以慰告死不瞑目的先人。唉,这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啊!”诸葛先生说毕,轻松了好多,怀抱灵牌进了客房,恭恭敬敬地供于自己住宿的套房条桌上。

不大工夫,孝先制作了一只长方形木香炉,带了香、表、烛走了进来。

诸葛先生自觉是雪中送炭,不由心中感激,于是点了烛,上了香,化了表,跪在那里祷告一番,才稍觉理得心安,靠在炕墙上忧思万千。

且说双杏婆媳一群女人,或围在厨房,或守在鏊子旁边,比赛一般认真,妆新一样新鲜。

双杏只管设计调配,媳妇们各自分工负责。

大媳妇佳纳带三媳妇先做一鏊子锅盔面饼,双杏闻了下面味,可以,便动手用锥子几下画一朵荷花,用梳子噌噌溜出了边儿,老大老三家赶快照葫芦画瓢,备齐了,放进鏊子,专心去烤。

老二家花儿带老七家,也做成了一鏊子锅盔面饼。双杏细心做花,花儿同时模仿,古丽压边。图案成了后,双杏动手上彩色,老二老七家仿效之。

佳纳汗涔涔地来了,说:

“妈妈,您去看看吧,好了吧。”

双杏出去打开鏊子一看,火候正好,不文不火,端进厨房后,用清油刷子一抹,油光发亮,又香又好看。

老二家把彩色锅盔放进鏊子时,老四家梅娘和老九家法土卖也已把葫芦面饼做成,只压了个花边。彩色锅盔一出锅,五彩斑斓,熠熠生辉,煞是好看。

老五老六家把瓜干切成碎条,冰糖砸成碎沫,锅盖大的面饼也制成了。双杏拌好馅子,把特大月饼制成了,并绘制了仙桃累累的桃树,青草玉兔,然后在刀板上抹了油,小心翼翼地把月饼放在刀板上。待葫芦锅盔黄澄澄一出锅,老五老六家将月饼抬至鏊边,双杏将月饼缓缓滑入鏊中。不一会儿,烤好了,双杏双手把月饼立起,月饼美观大方,犹如十五的月亮,众媳妇啧啧赞美,无不佩服年轻、漂亮、能干的好婆婆。

媳妇们继续轮流作业,直至黄昏,各色各式锅盔摞得小山似的,这才罢手休息。

一轮明月从天山背后冉冉升起,雪峰愈银,千里青山更青,蓝天更蓝,万里星空愈深,星星眨眼争辉,璀璨耀目,月色如洗似玉,光彩照人。延家大院畜回人归,协调、有序、温馨、祥瑞。

金花和琐代在院中宽敞处铺了五张苇席,正中一席摆了一张矮脚大方桌,孝先和老大一人抱了一颗黑皮大西瓜,足有斗大,俗称沟墩子(屁股墩子)西瓜。老三老四一人抱一颗枕头大小麻皮大沟甜瓜,放在方桌边。双杏怀抱特制大月饼,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抱着油锅盔、花锅盔、葫芦锅盔来到桌边,先平放在桌上。老二和老五端着现摘的葡萄、桃子、苹果走来了。老七小两口请来了库尔班和诸葛先生。举家三十六口全部到齐。

供献开始。孝先操小刀,将一颗大西瓜从中斜上斜下刻意划了十几下,放下刀,用手轻轻一拍,瓜分两半,瓜牙如锯齿似山峰。古丽、金花、法土卖、琐代、百灵见了好奇,连库尔班也颇觉新鲜。

孝先说:“谁把甜瓜犁开?”

双杏说:“老四犁吧。”

老四上前持小刀,学父亲样一刀一刀划下去,也轻轻一拍,瓜分两半后,双杏点着手指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哟,梅娘,看样子你要生儿子啦!”梅娘似信非信地低头暗喜,众人不解其意。

老七眼珠一亮,说:

“妈,单数生儿子,那么,爹犁了十三牙,看样子,妈您也要生儿子,老十九!”

双杏不好意思地掩饰说:

“小淘气,胡说啥,那是年轻人的事。”心里却暗自思忖,莫成真怀上了儿子?

孝先微微一笑,说:

“献吧。”夫妻二人把供品一一摆好,西瓜牙摆左,甜瓜牙置右,大月饼居中靠在瓜牙上,花锅盔和油锅盔依在两侧,葡萄、苹果、桃子分盘摆放齐整,满满摆了一桌子,恰似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七彩缤纷,令孩子们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