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头三年
369800000077

第77章 追随我心,用心引爆新能量

每换一次工作,你所得到的就是新的机会,新的学习,新的舞台。这一切你得到的将会弥补你所有失去的。--李开复相信大家很难忘记,曾经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Google的世纪官司,为了争夺一位优秀的华人职业经理人--李开复。那么,李开复为什么要离开微软这么高荣誉的地位,而投入Google呢?其实,正如李开复所言,“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01年央视《对话》节目曾对刚刚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进行过采访,当主持人问他“这么富有才华,干吗不在中国做事”的时候,李开复不假思索地说道:“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中国再继续我的事业。”这就是李开复的理想,并且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付诸行动。纵然,微软与他的分开因为官司如此尴尬,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李开复的胸怀,有记者问李开复,你是否觉得微软正在渐渐老去。李开复说:请不要这么理解,我首先觉得微软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我在微软学到了很多并将终身受益,尤其是有机会和比尔·盖茨共事,这更令我终身难忘。微软很值得我们学习。李开复珍惜在微软的机会,把对公司的努力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李开复的一种智慧,那就是:任何一个职业阶段,不要让自己职业生涯的“瓶颈”产生恶果后,再去采取对策。跳槽是需要勇气的,追随我心同样需要付出行动,对于很多需要跳槽但是却没有跳槽的职场人来说,每天都很稳定,然而每天都在退步。李开复曾经讲过:“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很早以前,李开复就是这样做的,当年成绩优异的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恩师瑞迪曾极力挽留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然而李开复却放弃了。

虽然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系是世界顶尖的,但这个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力太小,不符合李开复的人生理想。他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等。事实证明,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是跳槽向着自己的心出发。郭可茹大学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到一家知名企业做文员,虽然工作的内容和自己的专业有点偏离,可是毕竟人家是大公司,当时她就觉得在这里面工作会更有面子。出于这样的想法,郭可茹就想自己应该在这里坚持。可才短短3个月郭可茹就发现文员的工作比自己想象得要琐碎得多,而且枯燥无聊,很难有什么可以出彩的地方,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她又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她倾向于有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文员则是一个比较稳定枯燥的工作,这显然与她的职业倾向性产生了很大分歧。而且从工作的岗位和内容上看,郭可茹用非所学,这对于她的专业知识和才能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她的表姐在北京一家电视台做制片人,很是风光,于是她找到了表姐。表姐说:“你想到我们台里来?不是我不帮你,我自己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你不要以为我们这个工作很轻松,你会摄像吗?你会写解说词吗?你能自己编辑做片吗?”面对表姐一连串的逼问,郭可茹只能回到了家。但是郭可茹没有放弃,她从表姐说的那么多不会做的事着手,一项项地学习钻研。3个月之后,突然有一天,郭可茹看到自己的信箱里有台里的面试通知,郭可茹马上开始了准备。这时郭可茹终于感到表姐的提醒是多么有用了,幸好有表姐的拒绝,才让自己有了那么充分的准备。终于,郭可茹如愿以偿地被录取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