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头三年
369800000078

第78章 无效投资,不如跳槽转行

我们只有通过奋斗才会懂得珍惜,只有通过选择才能向前发展。--俞敏洪当代职场,是个人最大化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只要你有能力,又足够勇敢,你就可以全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俞敏洪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是能够坐一间24平方米的充满绿色、洒满阳光的办公室,你只给他8平方米的办公室他迟早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在职场,有规划就要有选择,有选择就要有机会转换工作,跳槽是青年人实现自己职业选择的一种常用方法。当然,跳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判断正确,跳槽可以成就你的事业;判断不当,就会让你的职场遭遇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将跳槽当作目标还是将跳槽当作手段。想要跳槽的人,或者是不想跳槽的人,同样都应该思考自己在目前的这份工作中的价值,俞敏洪谈起人生的投资时说:“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而没有效果。”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得到和付出总是成正比的。实际工作中却并不是那样简单的收支平衡,付出多、得到少的情况在职场并不少见。

也许你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眼看着资历比你浅、工作没你做得多的同事们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只有你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时,就要对自己的投资失误作一个原因分析。有的职场人是因为择业失误,导致能力发挥不出来,他们的生存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没有主动去主导自己的职业命运,而是在“感觉工作不错”的美丽借口之下,失去了许多有更大发展的机会。这类职场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产生“无效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个人的潜力发挥,带来职业价值的不断提升,最后只能接受不可逆转的身价下跌,只是周期不同而已。如果职场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应该立即终止恶性的循环,要敢于同职业惯性作抗争,敢于承担职业转换的风险。

还有的职场人,误入到不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公司,也可能在公司待的时间越久,无效投资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公司制度不合理,无法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自然竞争法,还有的公司管理混乱,人治大于法治。这些公司,谈学习提升是“空中楼阁”,东西学不到,前景很迷茫,真正有勇气“跳槽”的员工,才值得尊敬。在职场上,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科学的,职场上的付出是连续的,可职场收获是阶段性甚至是一个长期效应,就像我们的农民朋友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人在职场就应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提薪或升迁,那都是对我们过去某一段时间付出的肯定和回报。如果长期投入没有产出,聪明的农民会懂得“换块地耕种”。吴贤在名校读中文专业,他读的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后完全可以回家乡找一份安定的教师工作,但毕业后他却留在了一线城市,在一家公司做文员。

在相同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不到半年之后,吴贤对于这个岗位工作的整个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从最初开始工作时的小心翼翼,认真跟在“前辈”面前学习工作经验,到逐步走上工作正轨,再到最后游刃有余。当他自己能完全独当一面的时候,工作热情也下降了许多。爱好刺激、愿意寻求挑战的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从这个工作岗位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得到更大的锻炼了。于是吴贤就辞职到一家音响公司做业务员。吴贤非常努力,他为了取得很好的业绩,就不断开动脑筋,努力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尽量打动对方,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足够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吴贤感到自己的心态、思维的逻辑、语言的组织以及口语的表达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他很快就当上业务经理。后来他成了职业经理人,每到一家公司都任经理、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在他的经验中,跳槽的目的是为了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