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头三年
369800000088

第88章 学习俞敏洪,早给跳槽做准备

如果你未来的取向就是想要教学,因为不管是对外汉语还是对内汉语都是教学工作,那你找的工作方向一定是跟教育相关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你做什么都行。--俞敏洪俞敏洪曾经对教学这个工作,作了这样的讲解,就是如果一个人将来想教学,就可以进入这个领域,甚至可以进入新东方,哪怕不直接和教学相关都没有关系,可以做市场、做人力资源、做后勤、做行政、做教务……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学校的范围内,你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跟教学最后是挂钩的。通过做这个工作你就观察整个的机构是怎么运行的,还会有很多时候学会接触在这个领域中所干的比较出色的那些人。通过这样的学习,观察他们是怎么干得出色的,最后就可以倒过来,能够使自己得到那份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实际上职场人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业,才能为跳槽作准备。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正是如此,他曾经总结,如果当年从北大直接出来干新东方肯定是干不成的,因为那时的他一点办培训机构的经验都没有。

值得学习的是,俞敏洪在北大出来以前,他就已经在培训机构工作了,在北大出来以后他还用了两年时间继续在其他培训机构工作。当时很多老师都是教完课了,背着书包就回家了;还有的老师,感觉自己非常受学生欢迎,就执着于让校长给自己加薪。俞敏洪当时从来都不要求加薪,也不去跟校长夸耀自己的成绩有多好,学生是如何喜欢他的。俞敏洪对校长说:“我来帮你做别的事情。”当时的他甚至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从学生管理到后勤行政,俞敏洪都非常“上心”,甚至包括开复印机给学生复印资料的活他都干。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意义巨大,通过了解整个培训机构的运作方式,俞敏洪就能分析出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俞敏洪曾经分析有的培训机构千篇一律都会败掉的原因,他总结这些培训机构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有问题。

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学生交了学费坚决不退,老师上课上得再差,学生不满意,学校也置之不理;有的培训机构,老师教得特别好,也不给奖金;还有的培训机构跟老师说好了这堂课给你100元,最后上完课只给80元。这些行为,俞敏洪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后来他就知道,如果自己出来干的话,只要避免这些毛病,只要把老师的教学水平再提高一步,肯定就能做成了。果然,他出来做新东方时,就把那些弊病给屏蔽掉了,新东方就做起来了。这给跳槽的人一个很好的提醒,那就是在你的原行业里尽量多地为自己跳槽作准备。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跳槽的人轻易不要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产品和行业。因为你很难有时间重新学过,对产品的不熟悉,可能会给新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以打击你的借口,更有可能在企业发展不顺的时候,成为承担过错的替罪羊,你的职位也可能被重新洗牌。陆小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美国的药品公司做助理,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带着这种自信,3年后她跳槽到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

小南心想,3年多的工作经验已经成为自己最好的支撑了,虽然是跨领域跳槽,但是以前做药品助理的时候,在生物科技方面也着实花了不少心思,每天都学习相关知识,打下了一定基础。到新职位的第一个月,陆小南凭着很强的适应性很快与周围同事关系熟络起来,对总经理的一些习惯也开始私下留心。到了第二个月,总经理对陆小南十分满意。可是,正当陆小南以为一切非常顺利的时候,在事情细节的处理上,她发现了自己能力的欠缺,她逐渐地感觉到,有很多她自以为游刃有余可以应付的事情,实际做的时候并不那么简单。而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专业知识欠缺造成的。这时,她才后悔自己原来并没有做足跳来这里的准备,应该在此前,认真估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曾经的她渴望转型是正常的,但是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为陆小南下一个发展目标提供机会和空间。陆小南在先前的位置上做得很成功,说明她的个性适合此类职位。但是岗位的转换,她忽视了自己客观存在的不足,而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多准备,为了转型而转型,忽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她远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