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小窗自纪
3718900000019

第19章

论啜茗①,则今人较胜昔人,不作凤饼、龙团②,损自然之清味;至于饮,则今人大非夙昔③,不解酒趣,但逐羽觞④。吾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①啜茗:喝茶。

②凤饼:即凤团,宋朝贡茶名。用上等茶末制成团状,印有凤纹。周邦彦《浣溪沙》:“闲碾凤团消短梦。”龙团:亦是宋朝贡茶名。饼状,印有龙纹,故名。宋·张舜民《画墁录》:“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凤饼、龙团,此处泛指好茶。

③夙昔:往昔,泛指昔时,往日。

④羽觞: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兮。”

【译文】

若论品茶,现代的人胜过前人,因为现代的人不做凤饼茶、龙团茶,便不会损伤茶叶的自然清香。至于喝酒,现代人却远远比不上前人,因为今人不懂得酒中的情趣,只是一味贪杯。我想象着古人饮酒的风雅气象,实在是深得我心。

【评点】

茶这种东西,很多人不可或缺。就因为茶是好东西,所以古人把它提到非常高的地位,专门制作龙团、凤饼以进贡朝廷。蒙顶茶曾为贡品,据说程序非常复杂:“每逢春至茶芽萌发,地方官即选择吉日,一般在‘火前’,即清明节之前,焚香沐浴,穿起朝服,鸣锣击鼓,燃放鞭炮,率领僚属并全县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礼拜后,‘官亲督而摘之’。贡茶采摘由于只限于七株,数量甚微,最初采六百叶,后为三百叶、三百五十叶,最后以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数,每年采三百六十叶,由寺僧中精制茶者炒制。炒茶时寺僧围绕诵经,制成后贮入两银瓶内,再盛以木箱,用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启运时,地方官又得卜择吉日,朝服叩阙。所经过的州县都要谨慎护送,至京城供皇帝祭祀之用,此谓‘正贡’茶。在正贡茶之后采制的,是供宫廷成员饮用的,制法亦精,有雷鸣、雾钟、雀舌、白毫、鸟嘴等品目。”

这样制下来的茶,好是好的,只是让人不忍喝。真不如平常人家清茶一杯,知己叙谈,更得真味,所以作者说今人胜昔人。

说到酒字,古人关于酒的诗篇海海漫漫。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更有南朝时宋人何法盛的《晋中兴书》写一个叫毕卓的人爱喝酒:“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闲取酒饮,掌酒者不察,执而缚之。郎往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取醉而去。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卮,左手持蟹螫,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样的酒风、酒品、酒趣、酒诗、酒意,着实令人欣羡,比今人的闹闹哄哄喝一场,完事忘了酒滋味的做法,强不知道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