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沸腾十五年
3728200000011

第11章 1997大门洞开(1)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1997年,一家网站,也是中文世界中第一家商业ICP①——ChinaByte被不断提及,这家网站的诞生甚至惊动了中南海。这家公司先后出现的4个股东:新闻集团、IDG、人民日报社和电脑报社,都在未来的时间内或多或少左右和影响着中国互联网在新媒体方向上的尝试和实践。参与ChinaByte诞生、壮大、转身的那些人也值得铭记:他们中有默多克、邓文迪,有熊晓鸽、周全,有陈宗周、李志高、黎和生,有多佛、施朗然、李映红,有朱新民、谷嘉旺、张德华,当然还有北大毕业的宫玉国,宫玉国在很长时间内是这家公司的“船长”。

不过,比起人民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更加积极,也更加主动。这缘于新华社在香港分支机构更加国际化,也缘于新华社所在的金融信息服务领域比起前两家来说,更早开放,与道琼斯和路透社这样的海外金融信息巨头的竞合也相对充分,由此有更大的外部推动力,而不是被动地向前走。由新华社香港分社推动创办的中华网超越人民日报社参股的ChinaByte,也抢在中央电视台占10%股份的凤凰卫视之前,在1999年7月14日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默多克、麦戈文等高歌猛进,刘长乐、陈宗周、宫玉国闻鸡起舞的同时,两家成为中国最具民间号召力、在今天成为民众心中最受欢迎的媒体也在1997年埋下了他们成长的种子,一家是一纸风行的《南方周末》,另一家是今天一呼百应的新浪网。

而连接这两家媒体的是一个人和他的一个帖子,这个人就是老榕。1997年11月初,其在四通利方论坛(新浪网的前身)上发表了着名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而这篇文章的编辑,四通利方的陈彤和《南方周末》的吕祥、李戎都由此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名,特别是在新媒体历史中有着卓而不群的地位。

陈彤的价值在于,他营造了一个肆意表达而又不失分寸的表达空间——四通利方论坛。自由而不过界,张扬而又有所克制,随意而又有约束的法则,这是四通利方论坛能从1996年坚持到今天的安身立命所在,也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一定的新媒体特征,使之具备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不会因过分的棱角外露而半途夭折。陈彤身体力行地为四通利方论坛确立的这些准则其实和1997年前后的《南方周末》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南方周末》的编辑吕祥和李戎会发现并将《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多次传播的原因所在吧。

ChinaByte的诞生惊动朝野

1997年1月15日,由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共同投资建立的ChinaByte正式开通。15日开通,16日访问人次达到8万。一创办,ChinaByte中方负责人宫玉国们觉得在中国应该做中文的信息,于是提出了一个口号“在中国,用中文,为中国人②”,很是豪迈。

ChinaByte最开始是用当时全球三大计算机媒体之一ZDNeTChina的内容,ChinaByte新闻发布会的北京广告墙上左上角是ChinaByte,右上角是ZDNeTChina,当时的约定是ZDNeTChina给ChinaByte提供内容,ChinaByte负责运营、市场和销售,采取双入口(即ZDNeTChina的用户也指向ChinaByte)。不过,三个月后,双方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ZDNeTChina想自己独立运营。分手以后,ChinaByte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出现,而这个对手就是ZDNeTChina。和ZDNeTChina合作失败,促使ChinaByte决心做原创内容,开始自己做编译,开始自己组织专栏。很快,ChinaByte就在访问量和影响力上超过了ZDNeTChina,ChinaByte当时的感觉更像是寂寞的武林高手。

1997年年底的时候,在国内召开过一次互联网研讨会,当时雅虎的杨致远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有记者去采访杨致远,问他雅虎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谁?杨致远说最大竞争对手是ChinaByte,对此宫玉国很是受用。而张朝阳和他的同事第一次得知面前的这个人是宫玉国的时候,也惊讶地“啊”了一声,搜狐一千人然后毕恭毕敬地过去向宫玉国问好。在早期的中文互联网业界,ChinaByte和它的实际推动者宫玉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宫玉国进入互联网纯属偶然。1988年,宫玉国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他没有去出版社,也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去了传媒界。宫玉国的理由是喜欢看竖版书和一个人待着的自己太孤僻了,他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

到1995年,做了7年传统媒体的宫玉国下海,经人介绍来到《人民日报》下属的北京世达信息中心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资的笔电新人公司,中方总经理是张德华,张德华让宫玉国当了中方总经理助理③。笔电新人做互联网是外方专家的主意,宫玉国也是从外方专家那里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

笔电新人当时可选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图文电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但是,图文电视受图文电视台发展制约,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有诸多政策上的限制,总之,这些项目都明显地存在着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只有互联网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决定做互联网。

笔电新人中的“笔电”是PDN的中文译音,而“N”是新闻集团的缩写,“PD”是人民日报社的缩写。从名字来看,是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家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数字化媒体公司。

ChinaByte是ChinaNet第一批代理商,经营许可证号是007,当时北京大约有30多家公司拿到了ChinaNet的代理许可证。ChinaNet代理分A、B两类:A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技术支持;B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信息增值服务。简单地说,A类就是ISP,B类是ISP加ICP,由于ChinaByte的外资背景,最终其选择了B类,做ICP。

ChinaByte要做ICP,不可避免要选方向,因为有《人民日报》的背景,因此,一开始就想用《人民日报》的内容,但政治和经济类内容太敏感,ChinaByte不敢用,文化娱乐类内容没有什么政策风险性,但这不是《人民日报》的强项。讨论来讨论去,索性抛开《人民日报》来分析当时的受众。发现当时上互联网的人多是从事IT业的,对应的广告主也多集中在这个领域,于是ChinaByte一开始就把内容定位在IT上。

不过,即便这么小心翼翼,ChinaByte的诞生也极其曲折。1995年秋天,《人民日报》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刊发了一条小新闻,向世人宣告笔电新人的诞生,在这条被称为简讯的小文章里,提到了这家公司是由人民日报社和新闻集团联合创办的。

准确地说,笔电新人是人民日报社下的事业管理局下属的三产公司世达信息中心和新闻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联合创办的一家公司。按照约定,这家公司给新成立的ChinaByte提供技术支持,内容由中方做主。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条新闻发表后在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海外,却引起轰动,外电以“世界上最大的右派默多克与世界上最大的左派报纸之间的联姻”为题大肆渲染此事,一时间,风雨欲来,大兵压境,笔电新人面临夭折。

所幸的是,笔电新人当时在政策上并不违规,完全合法,只是属于新生事物而已,又有时任《人民日报》朱新民秘书长和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谷嘉旺局长在其中斡旋,给了当时笔电新人申诉的机会。于是,笔电新人一层一层地向上打报告,先是给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于友先署长,再是时任国家新闻办的曾建徽主任,之后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申诉报告甚至到了江泽民和李鹏的桌子上。申诉的核心只有两点,一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二是《人民日报》应该合理借助外部力量占据这个制高点。报告一遍一遍地打,虽然格式要求不一样,但核心就这两点,翻来覆去地说。最后结果是,放行。

从1995年年中到1997年1月开通,笔电新人公司上下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为之奔波,先是等有关部门的的批复,之后是到电信申请服务资格许可、电信带宽等一大堆的琐事。但即便如此,ChinaByte在1997年的亮相,也绝对惊艳。原因无他,当时中文互联网上并无多少内容,更无专业的媒体人来操持生产内容,宫玉国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第一批做内容的人,也是第一个投身互联网的媒体人。

默多克希望进入中国

ChinaByte投入不小,一开始就在北京外经贸信息咨询大楼这样的豪华写字楼里办公。北京CBD地标嘉里中心建好,ChinaByte首批入驻,ChinaByte的员工一直都是在北京最贵的写字楼里工作,写字楼每平方米的租金都是以美元计算。ChinaByte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喝着最好的咖啡和茶,他们桌上放的餐巾纸是最高级的那种,地上的地毯也很舒服,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来走去。ChinaByte给编辑的薪水也很高,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业界的最高标准。ChinaByte是一家给稿费的网站,每日更新,有大量的原创内容,当时的稿费就能给到每千字80~120元,而且支付得很及时。因此很多人给他们写稿子,ChinaByte变得很有影响力,也做了很多观念的启蒙。

宫玉国出身传统媒体,主编刘琪也是个资深媒体人,因此,他们把传统媒体的规范带到ChinaByte。在ChinaByte,有编辑方针、编辑手册,校对要仔细到标点符号。每次发稿前,刘琪都要将稿件送宫玉国审阅,宫玉国签完字才能上网。

ChinaByte花的是新闻集团的钱,新闻集团给ChinaByte作价540万美元,对应首轮投资合资公司270万美元,占50%的股份。270万美元花完之后新闻集团给ChinaByte借款,前前后后又借了200多万美元的无息借款。之所以没有像瀛海威一样债转股,是因为需要遵守当时外资不能控股的规定,在合作协议里,也明确规定,默多克是技术投资,无权过问内容。对一个做垂直内容的ICP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ChinaByte的结局的确很可惜,它和瀛海威一样,是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之一,tom.com的高级副总裁冯钰、鲨威的两位创始人都出自ChinaByte;刘琪是中国公认的网络营销研究的先行者,也写得一手好文章;“边城浪子”高大勇是中国第一代个人主页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国闪客运动的核心力量之一;还有张路,曾任《互联网周刊》副总编辑和《创业邦》的副总编辑,也是黑板报网站的创办者,1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互联网观察的第一线,最近在做一个本地生活社区。

但ChinaByte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其多折的命运,它更多是默多克敲开中国媒体市场的一个桥头堡而已。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默多克其人,他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报业乃至传媒老板,20世纪50年代初,默多克从临死的父亲手里继承了一家澳大利亚的地方性报纸,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里,他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亚洲多个地方纵横驰骋,或收购兼并,或从头做起,建起了一个拥有多家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和出版公司的庞大的全球性媒体帝国。默多克的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出头,但接触过他的人都会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强烈的进取气息和力量而备受压迫:他在专注时左眼会很具有威胁性地眯起来,像瞄准谁发射前那样;他在搪塞支吾时有咬紧牙齿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流露出他很强悍的一面。如果把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从而成就大事的人称做枭雄的话,那么,默多克当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传媒枭雄。

关于默多克,一个广为中国人传颂的段子是,1997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出访澳大利亚前,接见了默多克。会面期间,朱镕基还一度让默多克相当尴尬。“我听说你为了在美国经营电视台还加入了美国国籍,”朱镕基说,“那你想不想也为了在中国经营电视事业而成为中国公民呢?”默多克闻听面露苦相。不过他很快地随着被朱镕基逗笑的在场人士大笑起来。两年后的1999年6月,默多克以近70岁的高龄,毅然和共同生活了30年的妻子离婚,娶了不到30岁的中国女子邓文迪,成为一名中国女婿,这一举动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上至中南海、下到街头中国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默多克在努力修复着他和中国的关系。

①ICP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ICP同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编者注

②据宫玉国本人的回忆,这句话是他从新闻集团的一份英文材料上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这正适合ChinaByte。

③在辗转《东方企业家》、中宏网、IT168等地后,宫玉国在2006年重回《人民日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