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3745300000014

第14章 陈友谅,接招吧!(4)

在开战之前,朱元璋先派两支部队堵住鄱阳湖的湖口,那意思很明显:陈友谅,进来了就别出去,我们之间,有一个人的尸体必须漂着出去。

朱元璋有二十万大军,陈友谅大概是他的三倍。然而,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也最可怕的是陈友谅的无敌战舰。朱元璋最好的船舰还是从陈友谅手中缴获过来的,两军在湖面上相遇,陈友谅的超级舰队就是撞也可以把朱元璋的舰队撞翻。

如何打败这个庞然大物,成为朱元璋最为头疼的问题。不过,朱元璋也占有一定的优势,陈友谅陷在洪都里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士气,而且粮草也一天比一天少。

陈友谅如果怕朱元璋的话,完全可以突围回家。不,他跟朱元璋的想法一样,一次性解决,纠缠了这么多年,双方都累了。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二十一日,大战正式开始。

第一天,朱元璋吃了败仗,气势完全被陈友谅盖住了。陈友谅更加相信这些庞然大物的战斗力。

吃了败仗,照例是少不了开会的。

朱元璋开始训话:“敌人船只虽然庞大,但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一定要找到敌人的缺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样才能取胜。”

但问题是,敌人有什么缺点呢?

朱元璋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敌人虽然船大,但是不灵活啊,我们虽然船小,机动性好,所以我们有取胜的法宝的。谁去打先锋?”

徐达站出来说:“我去。”

徐达办事,朱元璋放心。第二天,徐达带领敢死队登上陈友谅的战舰上,杀敌1500人,并缴获了一艘撞山倒巨舰。士气大振,俞通海兴奋地朝陈友谅战舰开炮,击毁了20余艘敌舰。战况说变就变,眼看这优势往朱元璋那边转移。徐达斗志昂扬地在船上指挥,不料一个炮弹打来,正中了徐达的指挥船。

徐达一面让人扑火,一面继续指挥。朱元璋看到徐达的战船着火,亲自坐船来支援。

这一幕却映入一个人的眼帘里,这就是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在当时,张定边勇猛相当于三国时的吕布,连常遇春也不是他对手。张定边盯上朱元璋后,决定擒贼先擒王。

张定边率领着自己的旗舰和两条副舰径直向朱元璋冲去,他这一举动吸引了整个鄱阳湖的眼光。张定边一直冲到中军时,大家才醒悟,原来这个人的目标是朱元璋。大家纷纷挡在张定边面前,将他围住,眼看张定边是难逃一死了。可是事情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张定边身陷重围还杀气十足,居然杀出一条血路,紧追朱元璋不舍。

朱元璋从来没有这么恐慌过,这么多人在水上束手无策,都拿张定边没有办法。此时,英雄出现了,英雄就是常遇春。常遇春是一个神箭手,嗖地一声,一支箭射中了张定边。张定边被射中之后才放弃追击朱元璋。

这天的战役实在惊险,朱元璋捡回一条命后,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这一天,朱元璋占劣势。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是应该能胜利的,但此时陈友谅又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他突发奇想,把自己的舰队全部绑在一起,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闯。据说,陈友谅跟施耐庵、罗贯中等人的关系还不错,这就让人更难理解,莫非罗贯中是以陈友谅的失败为蓝本描写赤壁之战。

陈友谅自寻死路,以朱元璋的精明,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赤壁之战有了复制版。傍晚时分,湖面上波光粼粼,七艘草船在微风下驶向陈友谅的战船。夜晚星光闪烁,七艘草船离陈友谅的舰群越来越近了。

老天似乎也要灭了陈友谅,这时候风越来越大,敢死队员们点燃草船。然后跳进湖水里,将船只推向舰群,这些敢死队员都是一流的游泳高手。他们后来是不是被烧死了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成功了。

舰群很快就着火,东风将大火吹得越来越旺。一时间,潘阳湖上一片火海,空中浓烟滚滚。这是怎样一副壮观的场面啊,绝对是油画的最好素材,也是摄影朋友的至爱,整个湖面上一片火红,美不胜收。

可是陈友谅的感觉完全相反,看着这一切,一种灾难的感觉让他无法喘过气来。他知道这次是真的完了。

这天,陈友谅的两个弟弟陈友仁和陈友贵都牺牲了。陈友谅损失了几百艘战船,几万士兵。这是继龙湾大战之后,陈友谅输得最惨的一次。不过,陈友谅天生是一个赌徒,只要还没有输光,他就不会服输。

最后一搏

陈友谅清点舰队,发现只剩一半。这时候,如果他打道回府,图谋东山再起的话,是不会有问题的。但陈友谅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半途而废,宁愿跟朱元璋来个鱼死网破,也绝不狼狈回家。

陈友谅的眼睛输得发红,他召集将领们,却用一种出人意料的鼓励语气说道:“虽然现在我们失败,但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这确实不符合陈友谅的性格,他没有破口大骂,他没有责怪将领们你们怎么这么没用,相反他鼓励大家,说明他是真的准备孤注一掷了。而且他清楚,这一次要想赌赢,必须大家一条心。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陈友谅想到了一条捷径,朱元璋的旗舰是白色的,只要集中火力攻打白色旗舰,胜败之势就可以扭转。陈友谅的想法是好的,行动也是给力的,也是朱元璋这个人运气好,虽然几次陷入了困境,险些丧命,但都让他挺过来了。

到了第二天,陈友谅再想找白色旗舰的时候,傻眼了。因为朱元璋的舰队全都是白色的。陈友谅下令舰队一阵炮轰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退却,反而下令部队全力进攻。陈友谅又被打败了,被迫退到鄱阳湖西岸。

至此,陈友谅陷入了绝望中,不只是陷入军事上的绝望,更对人生感到绝望。一直以来,他都对自己的人生哲学深信不疑,厚黑就能得到一切。可是现在却要面临失败,难道我错了吗?还是我还不够厚不够黑?

坏消息不断传来,左右金吾将军投靠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陈友谅勃然大怒,下了一个死命令:只要抓到朱元璋的将军和士兵,一律格杀勿论。

得知这个消息,朱元璋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的将军和士兵,一律要好好对待,绝对不能虐待。

陈友谅的部队越来越少,朱元璋的部队越来越多。盛衰之势已经很明显,陈友谅这时已经雪上加霜,知道这仗没法打,便准备突围出去。

就在这时,他收到朱元璋的一封劝降信,朱元璋的话可能说得非常刺耳。陈友谅一怒之下将信撕得粉碎,并传令将朱元璋军队的战俘全部推出斩首。此外,陈友谅还扣留朱元璋的使者。

朱元璋也被激怒了,他决定对陈友谅一网打尽。陈友谅从湖口突围,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堵截。陈友谅听说朱元璋亲自来了,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把他干掉,不料就在他在船头上指挥的时候,一支冷箭射来,从他眼睛里穿过,陈友谅当场死亡。

主帅一死,将士们全无斗志,鄱阳湖之战宣告结束。太子陈善儿和平章姚天祥被生擒,五万多人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太尉张定边,他在夜色的掩护下,夺过陈友谅的尸体,带回武昌埋葬。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战役,潘阳湖之战,这一战陈友谅败得非常惨,而朱元璋则累积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陈友谅一生中谁都不相信,张定边却是个例外。张定边也没有辜负陈友谅的信任,他没有接受朱元璋的招降,而是出家做了和尚,一口气活了一百多岁。

回过头来看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争霸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二人之间的优劣。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战略上的失误,这样的失误朱元璋也有。陈友谅的失败还是败在性格上,太急太狂太骄,心肠太黑,做事不择手段。性格决定命运一点没错。

朱元璋心肠也黑也厚,但是他黑得很隐晦厚得很含蓄,所以,他的成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