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3745300000016

第16章 张士诚,该你了!(2)

罪状二:张士诚担心自己地盘小,难以争夺天下,向元廷诈降(兵不厌诈,诈降也算是罪,那么真降算什么罪)。

罪状三:张士诚占据浙江以西,兵不过几万人,地不到一千里,却在这里称帝(那意思,张士诚你还不够称帝的资本,不够资本就是犯罪,够本了才合法)。

罪状四:张士诚侵犯我边界的时候,我活捉了他的兄弟张士德,看我军锐气十足,他又向元廷诈降(诈降罪和第二条重复)。

罪状五:张士诚表面上投降元廷,背地里却陷害挟持元廷官员(朱元璋的意思我们越看越糊涂,也许他是说如果你张士诚是真的投降元廷的话,那就无罪了)。

罪状六:占据浙江的钱财粮物,十年不纳贡(快崩溃了,向元朝纳贡不是罪,不纳贡反而是罪,那么起义的目的又何在)。

罪状七:看到元朝内乱,张士诚公然杀害元廷官员(莫非朱元璋是元顺帝的说客?)

罪状八:张士诚仗着地形好,有钱有势,经常欺负我,掠夺我的将领,掠夺我的人民(只有最后一条说到点子上)。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说张士诚的罪状就是对朱元璋不好,老是跟朱元璋过不去。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确实不一般,在古代搞政治首先要具备一种能力,忽悠的能力。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虽然他列出的罪状让人笑掉大牙,但这丝毫无损他成熟政治家的形象。

徐达和常遇春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发了,二十天后,抵达湖州城外。湖州守将张天祺居然主动出击,还没掂量对手就准备开打,这种人就是大家熟悉的李逵式人物。

徐达早已摆开阵势迎敌。张天祺三路大军冲出来后,常遇春一马当先,双方激战了一会儿。张天祺发现常遇春这个人太猛了,再打下去只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干脆撤吧!

张天祺退回城内,不再出战。徐达和常遇春便将湖州城团团包围。听说湖州被围,张士诚连忙调集司徒李伯升前去支援。张士诚知道徐达和常遇春的厉害,仍然不放心,又派遣吕珍等大将率领六万人去支援。

朱元璋得知张士诚的动向,便派汤和等人攻占姑嫂桥一带,并修筑了十座营垒,切断张士诚的退路。张士诚感到事情不妙,立即派遣女婿潘元绍从嘉兴出发,进攻马镇,和汤和的军队对峙。

潘元绍刚到马镇,徐达就派大军夜间偷袭,大败潘元绍。张士诚的计划没有得逞,湖州处境十分危险。

徐达、常遇春围攻湖州的时候,朱元璋的女婿李文忠正攻打杭州,华云龙攻打嘉兴。

不久,杭州和湖州都攻了下来。现在,只剩下平江了。

最后的屏障

现在,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只剩下平江,平江一攻克,张士诚就完蛋了。但张士诚这人也是出了名的钉子户,早年他坚守一个小小的县城高邮,抵抗了百万元军连续一个月的狂攻。

钉子户张士诚会不会再次发扬坚守阵地的作风呢?我们拭目以待。

张士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虽然不思进取,但这不代表他是个软弱的人,相反,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他是个硬汉。

平江的城池我们就不用说了,那是非常地坚固。这些年,张士诚虽然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至少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修城,反正他有的是钱。

平江城共有八个门,每个城门都固若金汤,用大块的岩石制成。城墙上面有固定的弓弩发射位置,只要靠近城门,马上就可以把敌人射成仙人球。至于粮草,张士诚准备得更充足,足够好几年用。看到这些,有人想笑,似乎张士诚经营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待有一天别人来攻城,从而考验自己的城池工程质量。

张士诚除了不思进取之外,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害怕变化,喜欢稳定。朱元璋是在流动中、在变化中不断强大的,而张士诚闭门造车,企图通过防御来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张士诚不清楚:最好的防卫就是进攻。

要攻打这样的城池,绝对不能学习陈友谅的榜样。虽然朱元璋先生并不在乎人命,但无谓的牺牲还是免了吧!朱元璋在城外布置了十一支军队,这些军队将同时攻城。

朱元璋又接受了谋士们的建议,在城外修建了一条长围,把平江城彻底围住,这样一来,谁也跑不掉。

这些还不够,因为平江城太高,攻城不方便。朱元璋便让人制造木塔,这种木塔非常高,共有三层,每层都配备有弓弩、火铳、大炮。站在木塔上,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城上士兵。

这种阵势,换做一般人,早开城投降了。但张士诚就是张士诚,他不但没有投降,反而号召大家与城池共存亡。

攻城开始了,多种兵种协同攻城。步兵从城下攻,弓弩手和炮手在木塔上攻击。张士诚不仅要应付楼下的士兵,还得注意防空,一个不小心,一个炮弹就从天空飞了过来。一阵不留神,一排箭雨就从半空中射了过来。所以,这守城战打得非常痛苦。

这些人不光白天攻,晚上也攻。一天二十四小时没个准,随时都得防着。

在这种残酷的攻势下,张士诚居然坚守了八个月。这种毅力确实让人佩服。

当然,中途形势不好的时候,张士诚也不是没有打算突围,图个东山再起。不过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却是被弟弟张士信给搞砸了。

那一天,张士诚率领亲兵出胥门,常遇春带领一帮人马横刀拦住了他。张士诚带着士兵疯狂地作最后一搏,这时候,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无比勇猛。连常遇春也抵挡不住,不得不后退。就在这时,站在城楼上的张士信莫名其妙地喊道:“大哥, 士兵们都累了,赶快收兵,让他们回来休息。”

他一喊完话,就鸣金收兵。张士诚无比郁闷地看着这一切,常遇春缓过神来,带领一帮人马又冲了上来,张士诚只得和士兵们一起进城。

张士信看到士兵进城,刚准备搭起帐篷迎接他们。忽然从木塔上飞来一颗炮弹,顿时把他炸得血肉横飞。

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的军队终于攻破葑门。张士诚很清楚,一门破,其他门也是摆设。他明白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基业就在今天玩完,万念俱灰之下,他让妻子自杀,自己也准备悬梁自尽。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军队冲了进来,张士诚成了俘虏。

一个有骨气的失败者

张士诚是一个硬汉,换句话说,有骨气。即使成了俘虏,也丝毫不改本色。

在押往南京的船上,张士诚一言不发,也不吃饭,他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回府后,朱元璋派第一谋臣李善长审问张士诚。李善长来到张士诚面前,历数他的“罪行”,张士诚一句话也没说,只是蔑视地盯着李善长。

李善长受不了这种眼神,见张士诚居然这么傲慢,暴跳起来。

张士诚看完李善长的表演,发出一声冷笑,终于开口说话了:“你不过是一条狗而已,让你的主人过来。”

李善长听到这话,差点崩溃。他知道在这个人眼里,自己根本什么也不是。看来,只有朱元璋才配审讯他。

朱元璋见到张士诚的时候,并没有发出得意的笑声,他知道,眼前这个人虽然在战场上被打败,但是心里从来就没服输过。朱元璋用一种温软的语气劝降张士诚,希望自己这种谦恭的姿态能让张士诚心服口服。

然而他失望了,张士诚冷冷看他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你不比我强,我失败是因为老天不照顾我,你只不过运气比我好而已。”

又一个“天要亡我”的版本。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姿态放得这么低,一个失败的人居然说出这么蔑视自己的话。朱元璋对人性的某些方面失望了,他对“以德服人”表示怀疑。

他愤怒地杀掉张士诚,并将张士诚的尸体烧成灰,迎风飘扬。

天涯是你的家,张士诚!天下只可以有一个强硬的人,那就是胜者。

张士诚结束了,最后爆个小料。张士诚这个人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在他的十八兄弟之一的有个叫李伯升的人,李伯升的父亲叫李行素,这父子俩都受到张士诚的重用。父亲当上丞相,李伯升本人贵为司徒。李伯升骨气不如张士诚,守湖州不久便投降,之后还跑到平江去招降张士诚。平江城被攻破后,李伯升亲手将张士诚交给常遇春。所以,江浙一带人对李伯升印象很差,凡是出卖朋友的人他们就称之为“李司徒”。

庆功宴上,朱元璋总结了自己所以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劲敌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两个词语:民心和人才。在人才方面,朱元璋文有刘基、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朱文正这些人;至于民心,也是朱元璋一直坚持的,不杀俘虏,不杀百姓,以理服众,这些都为他积累了政治资本。

张士诚覆灭之后,长江以南基本处于朱元璋的控制之下。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还有一些残存的势力,比如平江的南面有方国珍,方国珍是最早起义的领袖,但是发展相对缓慢。方国珍的南面是福建的陈友定,听名字仿佛这人是陈友谅的哥们,其实不是,两人还经常打来打去。两广一带的军阀有何真,四川有明玉珍,云南则控制在元朝宗室梁王的手中。